第三十章 天才竟是我自己(1/2)
作为一座山,江越天生便可以用意识控制山体。
是以,在决定重塑山体格局时,他没有故意给自己增加难度,而是选择最简单的,从创造土行窍穴开始。
他脑海中浮现出玉简中的记载,心念微起,山体也隨之而动。
他先是选定一处谷地,尔后於其中垒出一块厚重的黄土坡。
此地对应厚土窍,取大地厚实、包容万物之意。
继而又在谷口堆积碎石,宛如枯骨散落。
此处对应灵墟窍,取枯荣循环、灵息沉潜之境。
隨后,又在山腹中,竖起根根石柱,犹如支撑天地之山岳。
此地便为地根窍,取大地根基、稳如磐石之象。
而在山谷溪流的转弯处,他铺沉泥沙,映照沉沙窍,意在沉淀束缚。
其后,厚垣窍,坤脉窍,尘壤窍,石髓窍,墟泽窍,诸多窍穴,几乎在江越的意念下,一念而生。
山窍渐次成形,如同修士以灵力开闢诸窍。
窍穴既成,他立刻开始以灵气勾连。
首选是黄土坡,碎石滩和地底石柱。
此三处窍穴,厚土,灵墟,地根,对应的是御土诀。
灵气流转,三点呼应。
片刻之后,只见谷地中的地面轰隆作响,一片小土丘缓缓隆起,形態虽有些丑陋,並不成型,且没有任何攻伐和守御之能,但其效果,確確实实与御土诀一般无二!
江越看见那隆起的土坡,心中骤然一热。
“成了!虽然还没完全施展出来,但凭藉人造窍穴,果然可以模擬修士施法!”
此前的他,虽然也可以凭藉意念操控山体,构建出地刺、地陷、山石滚落、大地开裂,地震等近似於法术的效果,可那终究只是山之形变,不含一丝灵气,对凡人而言或许骇人,对修仙者却不过虚张声势,可以说是毫无用处。
而如今,他触及了真正的法术之道!
往后只要朝这个方向发展下去,那界山跟人身又有什么区別?
“我先把《长青诀》和《归灵诀》里的土行法术学完,再以此为基,推衍木、水、火、金四行。”
若能成功,那江越便不再只是一山,而是五行齐备的山体大阵!
法术,將化作界山的五条手臂,助他控火驾风,御土驱木。
而且隨著山体的扩张,他的窍穴更可以无穷衍生,往后所施展的法术之威能,將远超常人想像。
一念至此,江越忍不住心潮澎湃。
前路虽远,却已清晰无比!
他当即再接再厉,继续修行御土诀。
最初的数次,他以三窍为引,尝试勾连,却常常灵气流散,或无法同时抵达窍穴。
土丘往往才刚刚隆起,便轰然塌陷,沉沙漫天。
江越並不气馁,反而愈发专注,从失败中总结经验。
“灵气奔涌缓慢,须得提前酝酿,再顺势爆发。”
於是接下来,江越將灵气弹簧似的绷紧,尔后骤然倾泻,灵气顷刻间便抵达窍穴所在。
但前几次掌握不好时机和力道,试了几次后,才总算是成功。
轰鸣声起,谷地中隆起的土丘比先前高出数倍,形態也不再完全鬆散,而是初具轮廓,宛如一堵厚重土墙。
江越见状,心中振奋。
之后他又尝试了十几次,成功率达到六成以上。
数日苦修后,更是达到了十成十的成功率,由初学到入门。
土丘在他的控制下,已然可以化作一条石流,如游蛇般蜿蜒腾空。
若非意念尚不够强大,无法一心二用,否则他完全可以將其雕琢成一条栩栩如生的土龙!
修法的成功,让江越心中的念头越来越清晰。
接下来,他要探索出自己的极限在哪里!
眼下,御土诀的施法范围仅限於三窍之间,但窍穴是他自己创造的,所以他的极限在哪里,也得由他自己来確定。
江越开始在界山上不断创造窍穴,以界山灵气勾连。
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成功,一次次的探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