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什么叫陛下此言差矣!(1/2)
奉天殿,落针可闻。
朱允炆顿时语塞。
他设想了所有的礼法和道义,却唯独没有想过最坏的可能。
如果朱桂连皇帝的圣旨都敢抗。
那他之前所说的一切,都將变成一个笑话。
他这个做侄子的,也只是受了爷爷萌荫,才敢有如此底气说出这番话。
若是十三叔连皇爷爷的话都不听了,他一点话语权都没有。
“可是...十三叔!他....”
看著孙儿那张涨红了脸却说不出话的样子,朱元璋的眼神里的失望神色更浓。
“你在你十三叔那里,还没资格!”
他不再看朱允炆,目光转向了跪在殿下的沐春。
“沐春,你护送他们一路前来,辛苦了。依你之见呢?”
沐春心中一惊,连忙叩首道:“回陛下,臣乃外臣,不敢妄议皇室家事。琼王殿下乃天潢贵胄,此事如何处置,全凭陛下一言而决。臣万死不敢多言,只听陛下圣断。”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將自己摘得乾乾净净。
“哼。”
朱元璋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冷哼:“你倒是学了你爹沐英那套滑头的本事。”
沐春跪在地上,头埋得更低,冷汗已经浸湿了后背。
整个大殿再次陷入了死寂。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著皇帝最后的决断。
就在这时,朱元璋的话锋突然一转,凌厉的目光看向了跪在地上的安南国主。
“陈日焜,咱问你,洪武二十八年五月初三,在镇南关外,你安南边民,为何要无故袭杀我大明入境採买药材的汉商一行数十人?”
此言一出,陈日焜如遭雷击,整个人都僵住了。
他猛的抬起头,难以置信地看著龙椅上的朱元璋。
脸色瞬间惨白!
他怎么会知道?
这件事发生在偏远的边境。
他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
事后也早已將知情者灭口。
大明皇帝远在万里之外的金陵,怎么可能知道得如此清楚?
连日期,人数都分毫不差!
“怎么,不说话了?”
朱元璋的声音拔高,带著一股杀气:“听咱手上的探卫说,那数十个个大明百姓的脑袋,如今还掛在你安南的边境哨卡上当军功炫耀,你当咱是瞎子,是聋子吗!”
“陛下!陛下饶命啊!臣……臣有罪!臣该死!”
陈日焜的心理防线瞬间崩溃,他光想著求援,却忘记了这件“小事”。
此刻的他,再也顾不上扮演什么受害者。
只是疯狂的磕头。
额头撞在地砖上,发出“咚咚”的闷响。
朝堂上的局势,在这一瞬间,发生了惊天逆转。
刚刚还义愤填膺,准备为“忠心藩属”出头的文武百官们,此刻全都傻了眼。
他们呆呆的看著在地上磕头如捣蒜的安南国主。
又看了看龙椅上那位深不可测的皇帝,脑子里一片混乱。
难道说,不是琼王无故寻衅,而是这安南人,先动的手?
那么,琼王出兵,到底是谋反,还是……奉了密旨?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个磕头如捣蒜的安南国主身上。
陈日焜的额头已经血肉模糊。
他什么都顾不上了,只剩下求生本能,嘴里语无伦次的哀嚎著:“陛下饶命!臣是一时糊涂!是臣手下的將领擅作主张,臣真的不知情啊!”
“不知情?”
“你安南陈氏,自前元时起,便窃据我汉唐故土交趾,数百年间,时降时叛,反覆无常。咱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不欲多造杀孽,这才將你列为不征之国,允你称臣纳贡。”
“可你是怎么回报咱的?”
朱元璋缓缓站起身,龙袍上的五爪金龙仿佛活了过来,俯瞰著殿下眾人。
“你不仅袭杀我大明商旅,还將他们的头颅悬於关隘,以此为功!你暗中联络占城、真腊,意图侵占我广西边境,你当咱手下的锦衣卫探都是吃乾饭的吗?”
他们这才惊恐的发现,这位年近古稀的开国皇帝,那双看似浑浊的眼睛,其实洞察著天下的一切。
没有什么能瞒得过他。
陈日焜彻底瘫软在地,像一滩烂泥,连求饶的力气都没有了。
一直侍立在侧的皇太孙朱允炆,眼看局面如此,心中不忍。
他深受儒家思想薰陶,认为天朝上国当有容人之量,以德服人方是王道。
他上前一步,躬身奏道:“皇爷爷,孙儿以为,安南国主虽有大过,但罪不及国。既然他已认罪,不如降下恩旨,令其严惩肇事之將领,並割地赔款,以示惩戒。如此,既能彰显我大明宽仁之德,又能让四方蛮夷知晓天威,岂不两全?”
朱允炆的声音清朗,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