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迷途知返(1/2)
直到周围的官员陆续离开,叔孙通仍旧怔楞在原地。
此时的他,如同丟了魂一样,保持著先前的姿势一动也不动,脑海中不停迴荡著李斯先前的那番话。
“难不成是我错了吗?”
这样的想法,在叔孙通的脑海中反覆浮现,直到周青臣拉了拉他的衣袖,他才回过神来。
叔孙通向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李斯这个人。
李斯是荀子的弟子,法家的集大成者,寡廉鲜耻,曲意逢迎,不顾一切地往上爬。
当初支持分封制的左丞相王琯,便是因为李斯的背刺,以至於丟掉了官职。
自从他们这些儒生受到徵召入朝以后,李斯一直在凭藉自身的地位,想方设法地打压他们。
正如当初他对待师出同门的韩非那样。
而在不久前,李斯更是以儒生“以古非今”作为理由,向皇帝提出焚书的建议。
正是由於李斯的建议,才使得无数珍贵的古籍遭到焚毁,只有少数医药卜筮方面的书,以及法家的典籍得以倖免。
而在这个过程中,又有许多有识之士,遭到秦军逮捕。
就连长公子的老师、被他们奉为领袖的淳于越,也被免去官职,发还原籍。
故而,叔孙通恨透了李斯,会下意识怀疑他说的每一句话。
但李斯刚刚的样子,却极大地触动了他的心弦,他从未见过李斯如此失態的一面。
对方貌似並不是出於私心,而是真的想要防范匈奴的威胁。
他虽是齐国人,但也曾听说过赵灵武王胡服骑射的典故。
彼时的赵国,地处中原北陲,北方遭到林胡、楼烦、匈奴等游牧民族长期侵扰,东北有中山国盘踞腹地,西有强秦压迫,甚至连诸侯攻秦的唯一路径“榆中地区”也被夷狄占据。
在这样四面皆敌的情况下,赵灵武王决意实施“胡服骑射”的改革。
改革结束后,赵国四年內四次攻伐中山国,吞併其地;北驱林胡、楼烦,拓地千里,设云中、雁门、代郡,將疆域扩至河套地区。
赵国骑兵也成为了“天下不二”的精锐,威慑诸国。
在叔孙通看来,赵国只学习了夷狄的服饰,以及骑射本领,便使国家强大起来。
作为被学习对象的匈奴,其骑射本领,又该有多强?是否真的像李斯说的那样难对付?是否会成为大秦的心腹大患?
叔孙通想到这里,脸上浮现出复杂的神色。
为了验证李斯话中的真实性,叔孙通决定亲自去商顏山一趟,看看那里的百姓,日子是否真的像李斯说的那样悲惨。
眼见廷议结束,正当扶苏打算离去的时候,却被謁者叫住。
“殿下,陛下邀您一同用膳!”
“嗯,知道了。”
……
跟隨謁者的步伐,扶苏来到了章台宫的后殿。
这里並不像主殿四海归一殿那样宏伟壮观,相反,这里的陈设十分稀鬆平常,只是一间再普通不过的宫殿。
角落处零零散散地摆放著几个跪著的青铜人偶,此时,托盘內的焚香烧得正旺。
烟雾繚绕,丝丝沁人心脾的异香围绕在整个房间內,经久不绝。
除了不时往嘴里塞一块煮熟的鹿肉的嬴政以外,扶苏还在这里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李斯。
二人已提前落座。
在他们面前的案牘上各自摆放著酒水、一大盆熟鹿肉,以及葱、韭等时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