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最后一面(1/2)
桌上的饭食很是丰盛,除了炙烤的牛羊肉以外,还有葵、霍、葱、韭等时蔬,以及脱了壳的米饭。
先秦时期已有九穀,由於秦位於关中地区,盛產粟和小麦,因此这两种作物,也成为了大秦百姓的主食。
普通百姓大多是吃不上肉的,因此,他们也被称为“食蔬者”。
只有在极少数的时候,他们才能够在由官府亦或者私人开办的食肆中,享用一碗加了狗肉的羹。
自醒来以后,扶苏就滴水未进。
在这之前,更是因为死諫“焚书”一事,惹得皇帝勃然大怒,在咸阳宫外跪了一天一夜。
要不是先前服下的那颗丹药,以他的身体状况,绝对撑不到现在。
因此,在看见桌上的饭食以后,扶苏顿觉腹中飢饿。
旋即端起碗,就著炙烤的牛羊肉,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桌上的牛羊肉都是精肉,在加入香料,经过炙烤后,反而有一种別样的风味。
王氏就这么守候在一旁,用一只手支撑起下巴,脸上满是温柔的笑意。
此时,屋內除了王氏以外,再也没有其他人。
扶苏放下碗筷,王氏见状,不紧不慢地递过来一杯热茶。
接过茶杯,轻啜一口后,扶苏一脸满足,忍不住出言感慨道:“这才叫过日子嘛!”
等到扶苏用饭完毕,王氏当即命人將桌上的饭菜撤掉。
紧接著整个人钻入扶苏的怀里,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担忧之色:
“对了,良人,就在刚刚,你的老师淳于越派人带话,说是临行前將亲自登门拜访。”
在从王氏的口中得知这一消息后,扶苏只感觉一个头,两个大。
淳于越原为齐国博士,秦统一六国后,入秦任“僕射”(掌管文教礼仪的高级官员),后成为扶苏的老师,他出身儒家学派,推崇周礼与分封制,主张以古制治国。
这位当世大儒,无论是学识还是人品均无可指摘,但他的情商实在是有待商榷。
淳于越与丞相李斯原为挚友,后因为政治观点上的巨大分歧,二人也逐渐分道扬鑣。
一次宴会上,当博士周青臣大力颂扬郡县制时,淳于越当场驳斥,並指责周青臣“面諛以重陛下之过”,是諂媚阿諛的奸臣!
紧接著,他又当著所有人的面,重提分封主张,惹得皇帝不快,为焚书埋下了祸端。
宴会结束后,李斯当即上奏,抨击儒生“以古非今”惑乱民心,並提出焚书政策。
除秦国史书及医药卜筮书外,民间《诗》、《书》、百家著作一律焚毁,並在全国范围內禁止私学,號召“以吏为师”。
几天前,由於反对“焚书”的政策,淳于越被免去官职,並发还原籍。
见扶苏许久未曾给出回应,王氏眉头微蹙,往扶苏的怀里钻了钻,语气中满是疑惑:“良人?”
扶苏闻言,猛地回过神来,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语气平静:“嗯,我知道了。”
扶苏知道,这或许是师徒间的最后一面。
就在这时,一股似有似无的馨香,钻入了他的鼻腔。
扶苏低下头,在不经意间对上了王氏的眼神。
此时的王氏眉目含情,淡淡的红晕悄然爬上她的脸颊,如同初绽的桃,那如同秋水一般清澈的眼中,倒映出扶苏的样貌,隱约流露出一丝深情。
在察觉到扶苏那充满侵略性的目光后,王氏眼神躲闪,葱白的手指无意识地缠绕在一起。
看这样子,似乎想要说些什么。
只不过,她还未来得及开口,扶苏便堵上了她的嘴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