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儒医——士大夫的遮羞布(1/2)
李管事安排人手,一行人快步鲜鱼巷,直奔市场而去。
至於那匹杂毛马,餵饱后被铁牛牵著。
眾人赶路时也有章法,隱隱將朱先安和谢家姐妹保护在中间。
被自己人保护,朱先安总算有了一些安全感。
鲜鱼巷內小混混和泼皮极多,但见到朱先安一行人都是绕著走的。
连偷看谢家姐妹时,都是躲起来偷偷看的。
除了人多势眾之外,还有之前杨三財留下的余威。
杨三財活阎王的名头,能镇住周遭好些巷子里的泼皮恶霸。
他们一路走走停停,遇到布店、食肆、角店等商铺的位置时,还要记录一下,或者乾脆派人进去问一下价格。
一眾人赶路的同时,朱先安朗声叮嘱。
“都把路盯好,跟紧前面的人,可別走丟了。”
“记住我们家的位置,我们家就在鲜鱼巷中间靠后的路段区域。走丟后也別怕,寻街坊小贩问个路就是......”
走了约莫一刻钟后,一行人过了凤仪桥,怀仁堂遥遥在望。
“你们先在附近到处看看,记得別走太远。一刻钟后原地集合。李管事和初一隨我来。铁牛你们四个进来帮忙拿药。”
將马儿拴在怀仁堂外面的树干上,由怀仁堂看马的小廝看著。
朱先安领著激动难耐的刘初一、好奇观望的李管事,以及铁牛等四个护卫,一行七人步入了怀仁堂的大门。
这怀仁堂是个大医馆,在整个上元县都算是声名在外。
里面的大夫医术高超。
怀仁堂拥有两进的大院子,和后世同比的话,就是个大社区的医院。
甫一入內,一股浓郁的药香味儿扑面而来,让朱先安整个人都一个激灵。
他的鼻子很灵敏,从中闻到了黄芪的甘香,还有冰片的清凉。
环视药房,朱先安心中暗暗点了点头。
怀仁堂很大,布局错落有致。
前堂正墙掛著药王像,看题字是唐代的孙思邈,仙风道骨,画像必然出自大家之手。
至於另一位药王李时珍,他还未曾出生呢。
估计等到朱先安70岁的时候,能见到才诞生,吃奶的小李时珍。
前堂內侧靠窗处,设了座堂区。
三个年岁均超过四十岁的中老年大夫依次排开,或问诊病人,或眉头紧锁翻看医书。
还有不远处的年轻大夫,似乎在给学徒上课。
另一侧的柜檯內侧靠墙处,立著整排榆木製成的百眼柜。
数百个抽屉上,刻著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
百眼柜里面的每个抽屉里,都放著对应的药材。
“这位相公,这边来!”有机灵的药童见朱先安气质不凡,连忙凑上前来。
朱先安身后的七人虽然不起眼,但只要领头的有银子就好。
“这位小哥,取笔墨来,我来抓一些药!”朱先安可没功夫瞎耽搁,直接开门见山。
不等药童细问,他又道:“儘管取来就是,我要的药材不少,还要在你们怀仁堂里雇个熟练的药师帮忙去煎药。”
药童闻言,当即热情笑著躬身,“相公请这边来。”
朱先安一行人跟著药童来到侧间,药童叮嘱同伴奉茶陪话,隨后快步离开。
他们一行人喝著茶,很快就见到了拿著笔墨和纸张而来的药童。
李管事接过纸张,將其放在桌上铺好。
朱先安略加思索,確认无误后,龙飞凤舞地写下第一个药方。
那药童见朱先安面善,忙凑过来盯著纸张。
只一眼,眼睛里就露出骇然的光芒。
这字,实在是太好看了,俊逸又不失灵气,似有人在纸面上舞剑一般。
再看內容,简单的竟然让他有些不认识。
“破寒復阳汤?”
朱先安回忆前世偶然看过的感冒药方,快笔写下回忆起来的药材。
他在心中不住庆幸,自己在穿越前,看了乱七八糟的书籍一大堆。
其中就有很多零散的医书。
也幸好穿越过来后,他的记忆力变得极为变態,否则还真记不起这些切实有用的中医方子。
古代的中医有没有用?
有用,而且很有用。
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存活下来二十四个,均活到成年。
这放在普通百姓家,是不可想像的。
哪怕是在后世,往前推个三五十年,在有西药和国家救助的情况下,这个存活率也是高得嚇人。
那为何会有中医无用的言论大行其道的现象呢?
因为有人需要中医无用。
更准確的说,在大明朝,最大的食利阶层,需要太医无用!
洪武朝,乃至於整个明朝的太医,是不能有用的。
太祖二十四个儿子,均活到成年。
太祖和成祖再往后的皇帝、皇嗣,死於非命者比比皆是。
老道士皇帝八个儿子,死到只剩下一个儿子。
这儿子弄了个隆庆开关,嗯,继位六年后病死了。
至於太祖朱元璋到底是怎么死的,是寿终正寢还是被人弄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