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100吨压力(1/2)
三月底的海峰市,乍暖还寒。
二机厂的机械加工车间里,空气中混杂著机油、铁屑和焊接过后特有的焦糊味。
巨大的钢结构厂房顶棚上,几缕阳光透过蒙尘的玻璃窗,在瀰漫著金属粉尘的空气中形成一道道光柱。
车间中央,一个半人高的钢铁框架已经初具雏形。
几名技术工人正围著这个笨重的傢伙忙碌,乙炔切割枪喷出蓝白色的火焰,將厚重的钢板切开,火星四溅,在水泥地面上瞬间熄灭。
林涛站在一旁,手里没有拿烟,目光紧紧锁定在那个正在焊接的框架上。
他的眉头微皱,脑海中,红星的虚擬界面正在飞速运转。
“红星,模擬当前焊接框架在100吨压力下的应力分布。”
“模擬开始…应力分析完成。框架a、c两个焊接点为应力集中区域,在100吨压力下存在超过5%的形变风险,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金属疲劳断裂。”
“优化方案:在a、c两点內侧增加三角形加强筋,材料使用12號锰钢,可將形变风险降低至0.1%以下。”
“老张师傅。”
林涛走到车间主任身旁,指著图纸上那两个刚刚被红星標记出的薄弱点。
“这两个地方,用角钢加两块三角板做加强筋,不然压力上来,这整个架子都得废掉。”
“没错,林厂长,您看得真准!”
车间主任老张拿起图纸,凑到昏暗的灯光下仔细看了看,又用卡尺在钢架上比量了一下,隨即恍然大悟。
“这两个点確实是受力的关键,我光想著按图施工,差点忽略了。”
车间里的噪音震耳欲聋。
一台老式牛头刨床正在加工液压缸的底座,沉重的刨刀每一次往復,都会带下一长条捲曲的金属屑。
金属摩擦发出的尖锐啸叫声,几乎盖过了所有的声音。
李明华戴著一副厚厚的护目镜,正趴在一台车床前,亲自操作著一个关键部件的精加工。
他手中的控制手轮转动得极为缓慢,眼睛则一眨不眨的盯著游標卡尺上的刻度。
这是层压机加热板的核心部件,温度控制的精度全靠它。
“红星,分析国產电阻丝在不同电压下的热衰变曲线。”
林涛的思绪再次沉入脑海。
“数据分析中…国產镍铬电阻丝在220v电压下连续工作超过500小时后,电阻值將出现不可逆的3%衰减,导致温度控制精度下降。建议採用分组並联设计,並增加温度补偿电路。”
一串复杂的电路图和参数表在林涛的脑海中浮现。
他走到李明华身边,等他完成手上的工序,才在一张油污的草稿纸上画出了一个简易的电路补偿方案。
“明华,加热部分用这个方案,把电阻丝分成三组,用继电器控制。再加一个热敏电阻做反馈,这样温度能更稳定。”
李明华扶了扶护目镜,看著图纸上的设计,眼中闪过一丝兴奋。
他立刻明白了这种设计的巧妙之处,用简单的元器件组合,实现了对温度的精確控制,绕开了进口控制器昂贵的价格和复杂的结构。
“涛哥,这法子太妙了!”
李明华拿起图纸,像捧著宝贝一样。
“这样一来,咱们的成本至少能省下不少钱,性能还不比进口的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