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同仁堂地窖(2/2)
“其实是你的吸潮板设计被他们採纳了,十分適合在坑道中保持药物、食物的乾燥。”
李二河疑惑问:“洪东家怎么知道的?”
洪悦拿出几张草稿图,递给李二河:
“因为我参加卫生发明奖审批时,你的吸潮板设计被他们看到並被採纳。”
洪悦递给李二河一杯茶:
“你知道这多不容易吗?我们同仁堂第一次向他们投標项目时,用半年时间才通过审批,
结果你不到两个月就能受到青睞。”
李二河举著茶杯向洪悦示意道:
“树大好乘凉,我借著同仁堂的大招牌,才能做出这些功绩的,洪东家,我以茶代酒,敬你一杯。”
李二河將茶一饮而尽。
望著嘴角含笑的洪悦,李二河问:“东家还没说请我来干什么呢?”
“跟我来。”
李二河跟著洪悦一路来到后院。
来到上次下去过的地窖口。
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地窖口附近遍地脚印。
其中几个偌大的胶鞋印跡很是清晰。
“东家,咱们不下去吗?”
洪悦缓缓说:“你做的第一批六块防潮板,使用后效果不错,但。”
李二河竖起耳朵,生怕错漏一个字。
“但地窖內空气不流动,容易滋生细菌,我想弄一套换气系统。”
换气系统?
不如让自己发明製造电机算了。
电机启动,抽出地窖的空气,换入新鲜空气。
但这是1951年,电机並不普遍,请不要为难一个木匠。
李二河摇摇头说:“洪东家,这事有点难办。”
洪悦眉头一皱:“为何?”
李二河指著地窖口说:
“通风系统涉及建筑、木匠、甚至是电机,这已经超过我能力范围了。”
其实,这对李二河並不是超出能力范围。
他上一世考过一建、二建、註册结构师等建筑类证书。
挖个通风管道,不是难事。
难得是如何替代电机。
四九城大力改善电力系统,但每天仍然限电。
所以需要发动脑筋,想出电机的替代品。
一顿操作下来,得不偿失,费心费力。
“这个数。”
洪悦伸出食指。
10块?
得加钱。
“100元。”
“我干。”
李二河麻利地接下这个任务。
他笑呵呵问道:“洪东家出价不低,有什么要求吗?”
洪悦伸出三根手指。
“三个月?”
那很宽鬆。
“三个星期。”
钱难赚,屎难吃。
为了100元,拼了。
李二河干劲十足地走向地窖口,想下去勘察一番。
洪悦一把拉住他胳膊,神情严肃地说:
“没必要下去,我已经叫人把地窖地形图和照片整理好,你拿走就是。”
李二河点点头,他纳闷地窖中藏著何种东西,能让洪东家如此紧张。
手中拿著一摞地窖资料,李二河跨上自行车向家骑去。
想著100元的大额报酬,他不自觉嘴角扬起。
突然,前方一名巡查同志伸出手拦住李二河。
“你是李二河?”
“是的,同志有什么事吗?”
“来人,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