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验货吸潮板(1/2)
同仁堂。
洪悦欣赏著二大爷宋青竹递过来的黑胶唱片。
“东家,这可不是普通的黑胶唱片。”
宋青竹指著唱片中白色公鸡下的人名说道:
“这张《夜上海》,可是有『天涯歌女,金嗓传奇』之称的女歌手,最后发行的绝版唱片,意义非凡。”
洪悦摸著胶片上一圈圈纹理道:
“老宋,你还敢保留这玩意?我都让人扔了。”
宋青竹憨憨一笑:“天塌下来先砸死个高的,我算哪门葱。”
两人相视一笑。
“咚咚~”
“东家,李二河同志来了。”
洪悦快速收起,放在桌下。
李二河提著一摞板子,来到屋內。
將板子放下,一下子就吸引住洪悦和宋青竹的眼球。
宋青竹走上前,观摩著四四方方的板子,板子旁还有扣著盖的圆桶。
“二河,你这是新造的吸潮板?”
李二河点点头,对洪悦说:“这是杉木吸潮板,能解决地窖潮湿问题。”
洪悦二话没说,拉著李二河和宋青竹前往地窖。
临走的时候,洪悦还用別著徽章的中山装,盖在黑胶唱片上。
地窖依旧保持低温,土墙上不断渗出大片新的水渍印。
“你给我们看看吧。”
洪悦眼神充满期待地说道。
李二河將一摞吸潮板依次排列好。
每个小吸潮板上,各有一个空心凸起椎和空心凹型槽。
將两者插在一起,恰好能拼接整齐。
这如同积木,严丝合缝的表象下,需要高超的木匠手艺。
李二河没多少功夫,將一整面大木板拼接整齐。
他打开圆筒,从中取出带著麻丝碎屑的灰油,涂抹在组合板的缝隙处。
“这就好了?”
宋青竹弯下腰,看著吸潮板的细节工艺。
李二河收起行囊,起身说:“等一个小时自然乾燥后,我们就能来看看结果了。”
洪欣盯著榫卯连接件研究半天,问:“这榫卯有什么说法吗?”
“不愧是洪掌柜,见多识广,一眼看出重点。”
李二河蹲下身,指著榫卯说:
“这榫卯一凹一凸,正好镶嵌到一起,並且我在其中加入鬆散的杨柳木屑,
这样榫卯穿插到一起的时候,软木屑受到挤压,就往连接处薄弱的地方挤去,达到二次密封效果。
外面又涂一层混著麻丝的灰油,是第三道密封。
经过三道密封,作为吸潮材料的活性炭,吸潮后的炭水不会向外泄露和挥发。”
洪欣此前听过李二河讲解活性炭作为吸潮材料的优点。
他这次听到李二河对木匠技术的创新理解,重新认识李二河。
原先只以为是头脑活泛的发明者,没想到更是做事老练,防患於未然的成熟男人。
这李二河,將来大有前途。
“走,咱们先去品茶,一个小时后再来看。”
三人一起来到洪欣的茶室。
四周檀木博古架上,摆著清代景泰蓝珐瑯瓶,装修古色古香。
李二河站在一件通体白色、器型独特的瓷壶前面,久久驻足。
“小李,你看出这个壶的不同之处吗?”
李二河琢磨片刻:“这壶的壶口呈僧帽状,通体釉质莹润如凝脂,绝非凡品。”
宋青竹哈哈大笑:“还算你有点眼力,这是东家最值钱的几类藏品之一。”
几类?
李二河深吸口气,洪家不愧是延续七百多年的家族。
別人说藏品都论“件”,洪悦藏品论“类”。
洪悦淡定地倒著茶:“都来品品今年最新的龙井明前茶。”
上一世能喝到龙井明前茶的人都不多,动輒几千元一斤起步,他也只喝过一两次。
李二河品著香茗。
在这年代品尝特等茶的感觉,如同梦幻。
洪悦瞟一眼李二河,说:
“你刚才看的那个壶是明永乐甜白釉僧帽壶,我这还有99件。”
李二河极力控制自己不把茶水喷出口。
99件?
一件瓷壶都是能选入故宫博物院的水准。
李二河不知道的是,7年后的1958年,这99件明代官窑僧帽壶,就被送到故宫博物院,成为镇馆宝物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