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无所不能(1/2)
钟楼。
前几天维修好的钟楼大门,刷的新漆未乾。
旁边倒塌的木架耸拉著几根断木。
地上,戴著白帽白大褂的医生护士,匆忙地搬运著受伤的工人。
李二河仔细观看木架子的结构。
他不自觉的走上前查看。
“二河,你不要命啦!”
一大妈在后面的呼喊,李二河並没听到。
脑中一个巨大的疑问充斥著:
能修缮古钟楼的作业队,都是有实力的。
为何简单的用於维修施工的木架子,倒塌两次?
他走在晃悠悠的木架边,看著一排排交叉捆绑的木桩。
往断裂的木头缺口处一闻,淡淡的清香伴隨著浓烈的霉味。
李二河面带微笑著走回一大妈身边。
“二河,你看出什么了吗?”
李二河点点头,径直走向负责调查现场的中山装男人。
“木架倒塌两次,你们是用劣质木头还是搭建时偷工减料?”
男人训斥著工程小队成员。
“领导,並非如此。”
男人脸上残存著慍怒,声音尖厉:“你是谁?”
“我叫李二河,是居民小组委员,有一家木业店,我刚才发现几处原因。”
男人听到自我介绍后,抱著不妨一试的想法,说:“你说说看。”
李二河指著断木:
“频繁倒塌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用木质鬆散的柳木,平日条件下没有问题,
今年春雨多,柳木吸水受潮,承载力急剧减弱。
二是支撑不足,木架底部缺乏斜撑、剪刀撑等加强结构,
一旦维修钟楼过程中需要提运重物材料,时间久了就会產生结构性问题。”
男人皱著眉头盯著李二河,思考良久后,冒出一句话:
“你叫什么名字?”
“李二河,木子李,二月河。”
隨后,李二河转身离去,走向一大妈身旁。
“二河,你知道那是谁吗?”
李二河平静地答:“建设局领导?”
一大妈笑笑,凑在他耳边悄声说:“这是故宫文物院的领导。”
故宫文物院竟参与钟楼的督察工作。
说明在这年,古建筑、古文物的人才极其稀有。
哪怕过30年后,负责组织维修钟楼的人,也是没接触过古建筑领域的建设局小领导。
李二河看著受伤的工人们。
有的大腿骨折,红白色骨头茬子露在外面,工人不停的哀嚎。
“別看了,现在全国支援前线,能分配给这些工人的药品只怕不多。”
李二河纳闷一大妈叫自己来这的目的。
难道又要打扫卫生,处理善后?
“二河,今天钱主任往上推荐你,负责一面墙的木架搭建任务。”
李二河顿时明白这趟前来的真实目的。
“有工钱吗?”
一大妈翻个白眼道:“国家能欠你的钱?”
李二河面带憨笑,拿出药囊说:
“一大妈,这是我跟同仁堂合作发明的金丝避瘟囊,你帮我往上报吧。”
一大妈新奇地摆弄著药囊,就听见李二河跟她说几句话。
一大妈听完后抬起头,斜瞪著李二河。
李二河早已转身离走,手里一直摸著那盒盘尼西林。
……
大河木业店。
李二河闭目沉思,想著盘尼西林如何使用。
这一年,国家已经能生產几十公斤的盘尼西林,但远远达不到需求的量。
一盒盘尼西林中有12支玻璃锥形药剂。
放在几年前,这就是十二根金条。
哪怕到这一年,黑市上的价格也极其昂贵。
他不能隨便拿出来使用,容易被人举报,难以说清来源。
等以后遇到紧急情况,再考虑这个问题。
李二河收回思绪,望著眼前工作的眾人。
王民生指导著孔二柱粗加工著木料,秦英专心製造筛网。
赵兰时不时瞅著秦英,眼神中带著八卦的兴奋。
宋明月呢?
李二河走到不远的旧铁匠铺。
宋明月穿著厚袄,砸著铁疙瘩。
汗水顺著头髮丝往下滴答,精致的眼睫毛一眨一眨著。
吸潮板的填充材料,需要活性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