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朝廷使者(1/2)
数日后,河內郡,怀县。
袁绍亲率的北路联军浩浩荡荡抵达此郡治重镇,旌旗蔽日,甲冑如林。
庞大的军伍在城外择地安营扎寨。
而袁绍本人,连同公孙瓚、王匡等主要將领,以及至关重要的“天子”刘辩,则被安置在怀县城內相对安全舒適的官邸行辕之中。
刘辩的临时居所被安排在城內一处较为清幽的官邸。
虽然比不上后世屋子来的舒坦,但相较於之前行军途中简陋的营帐,已是天壤之別。
最起码围墙小院,屋舍齐整,总算有了几分“行在”的模样。
大军刚刚安顿,怀县官署的庭衙之內,气氛便骤然紧张起来。
袁绍高踞主位,面色阴沉。
公孙瓚、王匡等北路核心人物分列左右。
一份从城外刚刚送达的朝廷文书,正摊开在袁绍面前的案几上。
“哼!”袁绍猛地一拍案几,震得茶盏叮噹作响。
与此同时脸上带著毫不掩饰的轻蔑跟怒意,“说什么朝廷使者?不过是董卓老贼座下摇尾乞怜的鹰犬走狗!早不来晚不来,偏偏等大军刚至怀县便来?能安什么好心?!”
下首的河內太守王匡,作为河內的东道主,对洛阳来人似乎了解更多,他连忙拱手,语气谨慎劝解道:“袁盟主暂且息怒,盟主方才所言固然有理,然则……据报此次朝廷所遣使者,为首者乃大鸿臚韩融。此人清名素著,志行高洁,尚且算是朝堂內景仰之名士,其余隨行之人暂且不提,单论韩融此人……应非助紂为虐之徒。”
袁绍浓眉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著案几边缘。
韩融的名声,他確实有所耳闻,此人素有清望,並非董卓嫡系。
若真是此人前来,直接拒之门外,於情於理都说不过去,更显得自己气量狭小,不通情理。
然则,他最倚重的谋士逢纪、许攸等人此刻皆尚在城外军营安顿,暂且未能及时入城商议,这让他一时难以决断。
隨即,袁绍目光转向左侧的公孙瓚:“伯圭,你意下如何?”
公孙瓚虽以勇武刚烈著称,却也並非无脑莽夫。
他沉吟片刻,沉声道:“王太守所言不无道理。韩融此人,瓚亦有所耳闻,確非宵小之辈。董卓遣其前来,必有所图。与其拒之门外,徒增猜疑,不如……允其入城一见,届时再做定夺不迟!”
袁绍听罢,心中权衡。
公孙瓚和王匡都倾向於一见,自己若强行拒绝,反倒显得心虚怯懦。
也罢,那就一见。
“好!”袁绍一拍案几,做出决断,“那就依伯圭与公节之言!设宴!请这几位『朝廷使者』入城!本盟主倒要看看,这董卓老贼,到底是打算耍什么招!”
----------
当夜,怀县官署厅堂。
灯火尽明,將宽敞的厅堂照得亮如白昼。
宴席分列两侧:
左侧以袁绍为首,公孙瓚、王匡等北路诸侯將领依次而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