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请天子(1/2)
校场中央,纷扬的雪未曾停歇。
空气清冽,只有靴底踩碎薄冰的脆响和低沉的人声。
人影绰绰中,北平太守公孙瓚领著一小队隨从最后抵达。
引人瞩目的是他身旁三人:
一人肤色沉如古铜,身躯似铁塔,豹眼圆睁。
一人肩宽背厚,长髯垂胸,长刀紧握。
居中一人却布衣素履,气质温润,若非腰间悬著一对古拙长剑,倒似个落魄儒生,唯有那双垂及下顎的硕方大耳,在素净风雪中显得格外惹人注意。
行至议事台入口,隨从依例止步於阶下。
公孙瓚脚步微顿,回身看向那大耳布衣者,声音亲近:“玄德,不妨隨我同入。”
声音不高却清晰,被唤作“玄德”的男子微微一怔。
谦逊道:“伯圭兄厚爱,备心领。然备不过一身布衣,此乃诸侯议政之地,备一介布衣,恐失礼於诸公…….”
公孙瓚浓眉一挑,大手已不容分说地执起刘备手腕:“汝乃汉室宗亲,血脉所系!如今国贼肆虐,山河板荡,正是赤子报国效命之时!值此国难,岂容忠良袖手?若无你玄德一席之地,这高台之上,岂非儘是虚妄??休要推辞!”
言罢,不由分说,携著刘备昂然登台。
台上早已诸侯齐聚。
眾人三五寒暄,或低声密议。
尤其曹操所在之处,无论心底如何揣度这位曹阿瞒的斤两,此刻环绕他的,皆是称颂其“首倡义旗”“忠勇无双”的溢美之词。
公孙瓚的到来引来韩馥等人几声客套的招呼,目光却在触及他身侧布衣的刘玄德时,自然而然地滑过,视若无物。
唯独不远处人堆里的曹操,对这位双醒目的大耳的布衣男子多瞧了两眼。
袁绍时间点卡的很准,眼看眾人到齐,袁绍便第一时间走了出来。
诸侯们见状纷纷示礼,虽说论实力,联军之中袁绍不算顶尖,但无论心底是否认同,明面上对这位“四世三公”且是名义上的联军盟主,皆保持著应有的谦恭。
袁绍拱手环揖,动作沉稳,仿佛已执天下之牛耳。
他目光扫过台下眾人,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轻易穿透了风雪:
“诸公劳顿,大雪纷紜,本不该劳动大驾。”他话锋一顿,语气陡转凝重,“然则关乎此番討贼大业成败之要事,刻不容缓,不得不烦请诸公风雪相会。”
话音甫落,靠近前方的上党太守张扬已朗声接道:“袁盟主急召我等聚首,莫非是为孟德传檄天子詔令一事?”
此言一出,眾人目光再次齐刷刷看向的曹操。
以曹操的身份,其位本应稍居人后,此刻却凭藉天子檄文的声势,被推至前方。
袁绍頷首,神色却並无半分张扬的振奋:“孟德之胆魄,只身犯险,能从董贼之眼下携出陈留王密信,此等义举,本初感佩於心。”
接著却话锋一转,音调下沉,“然则——”
“若吾等奉此为詔,以此名义起兵……恐大为不妥!”
“不妥?!”
台下瞬间譁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