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一网打尽(1/2)
第260章 一网打尽
刺史公署里显得异常忙碌,书佐与军官来来往往,原本军队中人一般不会出现在刺史公署里,但是眼下也没了这个顾忌,毕竟刘备只有一个人,不可能在刺史公署与军营之中来回穿梭。
“校尉呢?”孔融问向一名熟悉的书佐。
“孔司马,使君带人去侦察敌情了,不知什么时候回来。”书佐回答了孔融的问题,让孔融面色一滯。
这种活应该是手下的將士去做,刘备就应该老老实实待在这里等待消息,眼下刘备可就是眾人的主心骨,万一侦察途中出现什么问题,那青州的局势可就彻底控制不住了。
“你们怎么也不拦一下?”孔融有些埋怨的说道。
“我们拦了,但是拦不住使君。”书佐有些无奈的回道。
“孔司马。”荀攸打了一声招呼。
“荀从事。”孔融转过身与荀攸打了个照面。
“可是有军情要稟报於使君?”荀攸主动询问道。
“嗯,但是眼下校尉不在,待会儿使君回来以后你派人去我那里告知一声。”孔融並没有跟荀攸说明情况的打算,只是拜託荀攸待会儿派个人去叫他。
“攸记住了,等使君回来以后攸再派人去叫司马。”荀攸应了下来。
“多谢。”孔融点了点头,隨后直接转身离开。
“等下將府库的物资存放情况给我一份。”荀攸隨后对著书佐说道。
“唯。”书佐应了下来。
刘备穿著一身鎧甲,风尘僕僕的回到了刺史公署,也没有脱鎧甲,直接將头盔放在一旁,开始与手下商议军情。
“使君,孔司马求见。”侍从来到大厅內部,对著刘备行礼说道。
“让文举进来吧。”刘备直接回道。
“校尉。”孔融进来以后行礼。
“文举坐吧。”刘备示意孔融坐下说话。
孔融开始匯报自己的工作,孔融本人不擅军事,刘备也清楚这一点,没有让其负责战斗方面的事情,孔融主要还是负责情报与后勤。
“朱虚县已经被张饶攻占?”刘备並没有因为这个坏消息而有所反应,这段时间的坏消息太多,治下县城被攻占已经屡见不鲜,他也没有这个时候派兵去攻打张饶的打算,眼下城外的管亥才是他真正的大敌,只有先將管亥料理完,他才能抽出身去收復其他沦陷疆域。
“校尉,这两日查探北海郡情况的时候,属下也寻访到一俊杰,可以为校尉效力。”孔融將正事匯报完毕,隨后又跟刘备说起了小事。
“能入孔文举之眼,不知是哪家才俊?”刘备笑著说道,或许这个推荐有一定的水分,但是刘备也並没有在意,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家族坚定的站在朝廷一方,不要跟叛乱不清不楚的搅合在一起。
“此人乃是东莱黄县人,姓太史名慈,弓马嫻熟,猿臂善射,弦不虚发,之前担任过郡奏曹吏。”孔融介绍了一下这个人的基本情况。
“之前?怎么去职了?”刘备抓住了重点,如果是叛贼攻打过程中逃亡之人,那他可就得多加考虑。
还是焦和主政青州时间的事情,东莱郡与本州有嫌隙纠纷,是非曲直已经无法分辨,就將这件事匯报给了朝廷,希望朝廷做出判决,而结案的判决多以先让有司知事者较有利,也就是先入为主。
当时刺史的奏章已先发去有司处,都守恐怕落后不利,於是求取可为使者的人。太史慈表示自已可以胜任这个工作,经过考核之后,都守相信这个小伙子能够完成这项工作,也就委任太史慈为使者完成这趟任务。
太史慈时年二十一岁,乃日夜兼程赶路,后发先至抵达洛阳。到了洛阳太史慈也没有急著去奉上自家的奏章,而是等待前来送奏章的州吏。等到州吏到达,太史慈才开始求通上章,假意问州吏道:“君也是前来欲求通章的吗?”
州吏答道:“是的。”
太史慈又问:“奏章在哪里?”
州吏道:“在车上。”
太史慈便说:“奏章题署之处確然无误吗?可否取来一视,我担心自家公章出现问题。”
大汉的公文书写也有规矩,如果错了有司可以直接將这个奏章退回,太史慈的意思就是比对一下奏章的公文格式,有问题也可以及时纠正,周围也有同样这样做的人,毕竟谁也不想大老远的赶路过来却发现奏章格式出现问题。
州吏不知太史慈乃是东莱人,便取出奏章相与。谁知太史慈先已藏刀於怀,取过州章,便提刀截而毁之,州吏大惊高呼:“有人毁坏我的奏章!”
太史慈连忙將州吏带至车间,跟他说道:“假使你没有取出奏章给我,我也不能將其损坏,我有错你也有错,到时我们两个人肯定都要受到惩罚。与其我们二人坐而待毙,不若我们俱同出走逃亡,至少可以保存性命,也不必无谓受刑。”
“你已经成功为本郡而毁坏我的奏章,怎的也要逃亡?”州吏有些疑惑,他现在已经认栽,是自己没有办好事,为了不受惩罚逃亡也是在所难免,但是太史慈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为什么也要跟著他一同跑路?
“我受本郡所遣前来洛阳,只是负责来观察你们的州章是否已经上通而已,但我所做的事却太过激烈,直接损毁了州里的公章。如今我既便回返郡县,使君必然大怒,恐怕府君也会责罚於我,因此希望一起逃去。”太史慈表示自己也只是一个打工人,刚才脑子一热就干了,现在已经知道怕了,他们两个打工人可以说是同病相怜,你要相信我说的话啊!
州吏相信了太史慈的话语,毕竟奏章被毁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他肯定逃不过责罚,乃於即日俱逃。但太史慈又骗了这个傻乎乎的州吏,出城后,却潜遁回城通传郡章,完成使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