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赵頊的愤怒(1/2)
王冈的信,赵頊其实早就收到了!
当初赵頊是奇怪孔家的態度,好奇之下,才写信询问王冈的。
但等王冈回信到的时候,朝廷正因曾公亮去世后议諡而爭吵,赵頊注意力被牵扯,早把去信询问王冈的事给忘了。
因此,他匆匆扫了一遍王冈的回信,就丟到一旁去了,虽觉得这信有些怪异,但根本就没细想。
直到今日,赵頊閒了下来,召开经筵,作为皇帝,也是要经常学习的。
今日所讲的题目是《义利之辨》,赵頊听到这个课题的时候,目光就变得不善起来。
《大学》有言:“国家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自从开始新法之后,就有不少人明里暗里的藉此劝諫、讥讽他。
石得一很有眼色的把这位崇政殿说书的履歷递了过来,赵頊目光一扫,是新党的人,不过他並没有因此就改变態度。
自王安石离开朝堂之后,司马光对新法的抨击越演越烈,大有安石不出,谁与爭锋的架势。
事实上也確实如此,没有了王安石,群龙无首的新党,確实没有人能在文学地位上与司马光相提並论。
更加之,那小报不知怎么说通了司马光,时不时的就刊登一篇他的文章。
司马光本就善於蛊惑人心,再加上小报的影响力,有不少新党中人都开始反思,甚至倒向旧党那边。
在赵頊警惕的目光中,那位崇政殿说书也开始了今日的课题。
这位说书人很有水平,开篇先是引经据典的定义了何为义,何为利,不同於儒家以往的普遍认知,將义、利对立来看,以义统御利的说法。
这位提出了义、利一体的论述,还点明了赵頊坚持的新法,並非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了天下公利,这便是大义!
一番话听的赵頊芥蒂尽消,眉开眼笑,只觉得这人不同於司马光那些腐儒,乃是真正的儒者!
不过很快赵頊就笑不出来了!
既然说到义利之辩,那就绕不过《孟子见梁惠王》这篇文章。
今日也是一般,这位说书人口才了得,將一篇文章解说的妙趣横生,丝毫不在意儒家亚圣的脸面,將孟子在其中如何无礼,如何诡辩的伎俩揭露的清清楚楚。
赵頊听的开怀,心说这魏惠王还真是憋屈,年龄比孟子还要大,见到他时还特意用了当时齐、鲁之地对长者的敬称:叟!
结果一句话刚说完,就被孟子喷的狗血淋头!
虽然大家都住在汴梁,又同为帝王,但他比起我可差远了,至少没人敢这么喷我……吧!
赵頊脑海中突然浮现出王冈的那封信,他终於明白为什么会感觉那封信有些怪异了!
別人给他来信,谁不是客客气气,便是劝諫,那也是言辞委婉,但王冈在信中竟然把他当孙子在训,能不怪异吗?
匆匆结束了经筵,赵頊回去之后就翻出了那封信,结果越看越气,这哪是回信,这分明是把他当做梁惠王了!太无礼了!
而且信中还不乏讥讽之词,自己好心劝他安分守己,意思就是让他熬过这任,回来后就重用他,给他升官。
可他竟然讽刺自己,若安分好,你变法干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