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自寻死路(2/2)
而今破关而入,恐怕正自得意,亟欲西进,岂能听劝?或许,还会责我以怯战之罪!”
王亮附和道:“慕舆长卿骄愎,连并州悦缩那能功臣元勛,都敢逶过,將军一时还不可触怒,否则遗祸无穷!”
说著,姚襄两眼一眯,散发著冷芒,琢磨道:“若是慕舆长卿亡於秦军之手...”'
“如此,將军更不可授人以柄!”王亮道,“將军不若,自请为后军,监运粮草,只要言辞恳切,积极表现配合,慕舆长卿不会不允!”
看了王亮一眼,姚襄嘆道:“明知前路荆棘遍地,危机重重,仍不得不成行!寄人篱下,已然束缚之极,而今更要受制於庸劣之徒,可悲,可嘆啊....
,,此时的姚襄,竞给人一种英雄迟暮之感!
但很快收起情绪,恢復沉容,认真地对王亮道:“前路叵测,倘秦军真有诈,必是兵凶战危,先生就不用隨我赴险了,留在东垣吧!“
闻之,王亮顿时想说些什么,但见姚襄哈哈一笑,摆手道:“我少年时便统军作战,上阵杀敌,十数年来,不知经歷多少生死与危险。
若是懵然不觉也就罢了,今既有防备,能否战过秦军姑且另说,但我姚襄若是想走,却也不是秦军能够留下的!”
听姚襄说这番话时,王亮两眼恍惚了下,仿佛又见到了当年那个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明公”!
虽然想追隨,但身体实在支持不住,而姚襄態度坚决,王亮也只能拱手拜道:“將军务必小心!”
很快,姚襄便召集部下,连同一些新编入队伍的民夫,三千余眾,在慕舆长卿“监军”的监督下,自东垣西进,赶赴厄口。
不得不说,慕舆长卿的做法,还真有种拉人下葬的意味。
只半日多的功夫,姚襄率部,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厄口。拜见慕舆长卿之时,姚將军又收起了在东垣时恢復的崢嶸,伏低做小,卑微之极,方才获得慕舆长卿的认可。
至於姚襄殿后的请求,慕舆长卿也同意了,他要求姚襄上来,本身也只为充实军力,再者后路后勤保障也是极其重要的。
不过,慕舆长卿又提了个要求,让姚襄把手上的一千羌骑交给他统一指挥。
对於这个“无理”要求,姚襄几乎是恨碎了牙齿,他姚羌部眾沦落至今,手上就这点家底了,岂能把指挥权交出来。
但慕舆长卿的逼迫在这里,无奈之下,姚襄也只能同意,不过他选择留下步卒殿后,自己亲率羌骑助战。
对剩下的这点本钱,他实在捨不得,更不忍被慕舆长卿糟蹋了。
秦正统四年九月初二,燕东路军主將慕舆长卿,率领各部燕军一万两千步骑,穿越厄口,直取河东东部要邑—闻喜。
厄口关,名义上是关口,实则只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堡垒罢了,但当著出软关陘最紧要的通道。左依高山,右傍深谷,险恶自生。
在穿过厄口的时候,姚襄仔细观察著这处险隘的情况,为其险恶地势感到心惊,同时,也坚定了自己与王亮的判断,秦军必定有诈!
这样一座关堡,竟被慕舆长卿强攻击破,他若有这本事,岂能顿兵月余?秦军必定是在玩诱敌深入的把戏.
但是,哪怕窥破秦军的阴谋,姚襄也没有任何出言提醒示警的想法了,就慕舆长卿那自负甚高的模样,便让他没有开口的欲望。
更何况,此时姚襄,恨不得慕舆长卿,儘快丧於秦军之手,方泄他心中之恨、之怒!
而他姚襄能做的,便是小心、小心再小心,一切以保全自身及部下羌骑为先。
不过,在走厄口之时,姚襄脑子里又莫名地浮现出这样的念头:厄口,厄口,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厄运吧.
很多时候,真不能用正常的思维,去判断有些人的思量与决策,比如慕舆长卿。最不能让人理解的,便是他那莫名的自信,以及过分的自尊。
而在这两个內因的驱使下,慕舆长卿带领那一万多燕军步骑,以一种盲目愚蠢而不自知的姿態,一头陷入死地。
就在燕军走出軹关陘道,进入闻喜之野的当口,秦征东將军邓羌,早已率领秦中军精锐,设下埋伏,以逸待劳,等候多时了。
慕舆长卿自负到什么程度,除了派一支斥候,往闻喜县方向刺探之外,再没有任何其他战场侦察。
要说秦军这边,有什么精心设计的阴谋,当真没有!
在了解厄口的攻防之后,邓羌觉得慕舆长卿那么辛苦,那么渴望破关,乾脆成全他,放他进来,於是有了姜宇的主动后撤。而姜宇也是真有本事,主动放弃地几乎不著痕跡。
慕舆长卿,从一开始就不是邓羌的目標,他那才多少燕军,其中还有一大半,是吕护、姚襄部眾充数,不值得邓羌投入过多精力。
邓羌想的只有一条,儘快把慕舆长卿解决,而后提兵北上,进攻悦綰。那才是一条大鱼,而这条肥鱼,不知是何原因,扑腾著南下了。
怎么高效地解决慕舆长卿,凭藉著厄口险要,防守反击,反倒落了下乘,毕竟那片区域过於狭隘,不利於大军施展。
开门揖盗,便成了一个最佳选择,前提是慕舆长卿得配合,这也是邓羌此策,最为冒险的地方。
所幸,孤高自信的慕舆將军还是很善解人意的,就这样高高兴兴地,配合著邓羌,举兵西来。
董池陂,这是当年并州张平第一次遣师南下,为苟军击败的地方。
多年之后,同样的区域,不同的方向,慕舆长卿所率燕国东路军,与邓羌所率秦军中军,来了一次正面的碰撞。
这是邓羌谋战中最自信的一部分,於是,燕军碰了个支离破碎,几无反抗能力,秦军破燕,比砍瓜切菜也难不到哪里去。
姚襄、吕护、慕舆长卿相继败走,尤其是姚襄,几乎在秦军发起突袭的第一时间,便率羌骑调头东逃,头也不回,卷尘亡命。
而这,似平直接引发了整支燕军的动摇与溃逃。
这一次秦燕交锋,规模还不如野王那一次,同样是邓羌领军,但胜得更加乾净利落。
上万燕军,几乎覆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