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汉中危急!(1/2)
第541章 汉中危急!
骆谷险仄,且年久失修,其中还有大段的障碍与阻塞,徐成、罗文惠二人,几乎是一路开闢著南下。与交通的困阻难行相比,驻守在骆谷道间的晋军,反倒成了次要的。
在进出关中的几条通道中,司马勛还是布置了一些守军,只是人数不多,战力不强,也不够尽责,位置也十分靠南,只做监视罢了。
乃至於,连监视工作都做得稀碎,等徐罗二將一路辛苦,打通骆谷道,即將突破险仄,进入汉中平原之时,方才后知后觉。
面对秦军的强势攻袭,晋军守兵更是措手不及,三道依险而建的寨墙,几乎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便被秦军顺利突破。
还是坐镇成固县的晋將梁兴及时关闭城门,率军拒守,方才保住了成固。但凡迟疑一些,反应慢一些,恐怕就被罗文惠撵著败军,一波冲入城中了。
成固县,坐落在汉水与左谷水交界地带,已在汉中平原腹地,最为关键的,它离南郑城尤其近,从成固发兵西进,完全可以做到朝发夕至。
成固若失,那么南郑必危,而南郑,可是梁州的军政中心。甚至可以说,司马勛这个梁州刺史,真正掌控,或者是主要施加影响力的地方,就是以南郑为中心的汉中平原地区。
至於其他如巴西、巴东、梓潼等地,羈縻而已,甚至於在萧敬文平定之前,连名义上都不属於梁州。
南郑若失,那基本可以宣告梁州“司马勛时代”的结束...
於是,成固的攻防,立时成为了左右“秦梁”交战乃至汉中归属的关键。
梁兴乃当地豪强,在守备上颇为尽力,可以说拼尽他的勇气与智慧,带著一干弱旅,抵挡徐罗二部的进攻,拖延时间,並向留守南郑的汉中太守司马康求援。
然而,求援的军报传至南郑时,这位汉中太守只做了两件事,一个则下令关闭城门,严守城池,二则派人,將消息通报正於石门寨与薛强对峙的司马勛。
至於求援,司马康面对突来的秦军,只觉惶恐,只恨守备南郑的军力不足,哪里肯分兵去救。
成固乃是南郑门户,十分重要,但其重要性也体现在拱卫南郑上,需以南郑安危为重。
因此,成固丟了也就丟了,守住南郑就是......逻辑上,没有问题。
只是司马康不派兵,仅靠梁兴那两千多人心惶惶的兵卒,如何守住城池?要知道,徐成、罗文惠所率,可都是秦军精锐,还有一个赌上前途命运,赌上一切的罗文惠。
秦军的攻势已然十分难握,当收到司马康要求自己坚持死守的军令后,梁兴直接怒了,当场斩了传令的使者,而后率部向秦军投降。
不只如此,梁兴还向徐成与罗文惠通报汉中虚实,並代为向汉中一些相熟的豪强劝降..—
梁兴的投降,当然不只是因为被司马康的军令激怒,更关键的,是司马勛在汉中越发不得人心。
这些年,为了加强武备,司马勛在梁州大肆徵兵、征粮,以弥补歷次战爭中的损失,说他穷兵黷武都轻了。
在司马勛治下,肥沃的汉中平原上,经济水平不知倒退了多少年,甚至不如成汉时期。
如此也就罢了,司马勛的抚士与统战工作,也极其差劲,对当地豪右,毫无尊重可言,动輒打杀,即便其梁州僚臣,若有意见相左之时,也是说杀就杀。
能够在汉中待这么些年,而没有大的叛乱,大概还是桓温从荆、益保持的对汉中的压力。
不管如何,可以確定的是,司马勛治下的梁州,內部矛盾极其突出。秦军这股外力南下,直接侵入汉中平原,则彻底引爆了这个矛盾。
另一方面,司马勛对秦军的屡战屡败,也让汉中的豪右们,对苟秦多了几分信心。尤其是,秦別部校尉耿儼这几年在汉中进行秘密活动,也做了许多“统战”工作....
梁兴的投降,不只使秦军攻克南郑门户,在汉中平原拥有了一处关键的立足之地,也无限提高了秦军攻取南郑的可能!
对梁州而言,成固失守影响是极其重大的,南郑城司马康是手忙脚乱,连带著在前线的司马勛也彻底慌了神。
当求援的消息传至军前,司马勛那因为阻遏薛强而產生的得意,瞬间清空,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震悚。
秦贼果然奸险,竟然搞偷袭,一眨眼的功夫,刀子已经插到他心臟部位了...
南郑对司马勛、对梁州晋军来说,都是命脉,別说被攻取了,哪怕只是面临著敌军威胁,就足以让司马勛惊骇万分了。
人一慌,就容易出错,在收到秦军绕袭、南郑危机之后,司马勛没有丝毫犹豫,当即下令撤军。
司马康的传信也是不清不楚的,秦军有多少兵力,谁人领军,一概不知,就只告知,成固危在旦夕,南郑直面兵锋..
而司马勛这突然的撤军,可就让晋军各部无所適从了,回家他们自然乐意,但自上而下传导的紧张情绪,却快速在全军蔓延。
在舆情控制方面,司马勛根本没有採取有力措施,甚至没有下令封锁消息。很快,梁州晋军中便谣言四起。
先是说秦军打进了汉中,后成固失守,最后乾脆传成南郑失守,他们后路断绝..
等司马勛反应过来,派人於各军宣讲,意欲平息谣言,稳定军心,已然晚了。
司马勛所率这支晋军,成分复杂,战力参差,號令也不一,若非靠著褒谷道间的险要,结硬寨据守,正常对战,恐怕挡不住秦军精锐一次正面衝击。
早在当年郿县大战之后,当初隨著司马勛西进接收梁州的“东兵”,就死得差不多了。
虽然司马勛后来又是增添兵卒,有所加强武备,予以重建,但各方面素质,远不如当年。
可以说,这些年司马勛的折腾,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
但再怎么鄙夷他,那也是一万五千多人的大军,依仗著秦岭险要,不要说一口吃掉,就是突破、击败,都非易事。
然而,最致命的危险,往往不在於外部压力,而在於內部问题!
司马勛给机会,偏偏秦军主將薛强也是个善於抓机会的人,他派军对晋军进行试探,確定晋军后方有变,仓皇撤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