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都督正从容(1/2)
第528章 都督正从容
燕国出兵后,苟桓大战,立时演变成为三国大战。当前华夏三大强权(藩)同时参战,其影响力是前所未有的,也必將波及整个北方,乃至左右接下来二三十年的天下格局。
当然,在这场战爭逐渐步入高潮之际,所有关注这场战事的人,一时间恐怕还无暇去思考其广泛影响,他们更关心,面对普燕合击,秦国会如何应对,这场大战又將走向何方。
从两路燕军剑指河东开始,河东郡便迅速取代潼关、武关,成为这场大战的中心。而作为秦河东都督、安东將军的王猛,也成为各方势力、各路兵马关注的焦点。
为了表示对王猛的支持,而秦王苟政不只將与其有隙的平阳太守杨间调回长安,还专门发布一道制令,以王猛全权负责河东战爭军政事务。
原本,王猛在河东权力便重,经苟政这样一次强化,河东军政大权就彻底繫於王猛一人之手,河东上下便更无能够挑战王猛的人了。
这份信任与看重,足以让人羡慕嫉妒,但在权力加身的同时,也意味著巨大的责任,河东军民安危,乃至整个秦国大局,都繫於其一身。
王猛能否守住河东,又能守多久,直接决定著这场三国大战的走向。
桓温陈兵津渡,燕军两面来袭,平心而论,压力很大,但王猛儼然是一个具备足够担当的人,也有这个能耐。
在变局发生之际,王猛在河东,做的第一件事,仍不是调兵遣將,加强关隘津渡防御,而集中精力,组织河东土民,抢收秋粮。
河东的秋粟,业已成熟,並且长势很好,难得的丰收年。慕容偽选择这么个时机发兵,大抵也是考虑到秋收的情况,想要燕军突入河东之后,就地掠粮。
因此,王猛这边,不只是在抢收粮食,更在抢时间,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坚壁清野。
而在这方面,河东军民,也算经验丰富了,就在几个月前,在王猛的主导下,他们才完成了一次“夏收”的预演。
当时河东军民,虽然被王猛鞭策得很疲惫,上下怨言颇多,但等到秋时,一切都显得顺利多了。
因为警情,河东各地仍不免乱糟糟的,但在兵荒马乱之中,从官到民,都有一个基本明確的方向与目標。
税粮贡献之后,新收的秋粮藏在何处,往何处避难,准备多少口粮......对於普通的河东黎庶来说,战乱將至之际,能把这些问题想清楚,是极其难得的。
而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河东官府职吏们的宣传引导,河东各地官府职吏,此次展现出了过硬的素质。
太守王卓,本就是一个精明务实的长官,在王猛当权之后,就更进一步,加强河东官员的培养。
对河东官更来说,王猛这个都督能把每个县的官吏与民生情况,都记清楚,隨时察问调用,这就足以让人感到敬畏了。
就在夏收之际,王猛还藉机拿下了一批怠误公事与处置不力者,转而新提拔不少年轻千更,其中有不少,都是安邑官府、官学出身的职更、学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