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大秦必胜(2/2)
当然,苟政今日召集眾臣,可不只为嚇嘘他们一通,见气氛差不多了,语调一缓,又轻轻一笑,语气沉沉地道来:
“燕国参战又如何,燕军来犯又如何?诸卿当知,从桓温来犯开始,从孤准备这场战爭开始,就从不认为,大敌只有普军一方!
燕军此次来犯,虽出人意料,但也不值得大惊小怪,早晚的事罢了。
如邰阳侯(苟须)所言,而今我大秦,兵马齐备,秋粮丰收之后,更是粮械充足。
天时常佑大秦,又兼关河之地利,而今缺乏者,唯有破敌必胜之决心、信心。
孤今日想让大秦臣民周知一事,晋燕夹攻又如何,有何可惧?凭我关河社稷之固,三军將士之勇,足以拒之!
昔者关东六国伐秦,为秦一力拒之,而今之晋燕,貌合神离,各自为战,相互戒备,二贼同来,看似凶猛,反弱其势。
而我大秦,却可上下同欲,力同心,破之何难?”
“大王英明!大秦必胜!”
苟政言罢,其声音还在殿中迴响之际,在苟武、郭毅这对文武首脑的带领下,整个含光殿轰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口號声。
不管各人暗自如何思考对待,至少在场面上,长安的秦国精英们,达成了思想与目標上的统一。
苟政今日这场朝会宣讲,效果未必就有表面上那般显著,但却不可或缺,毕竟这是在向整个秦国的统治阶层宣明態度。
不求真正齐心,但凡安分些,对秦国后方的稳定秩序便有益,对集中全力破敌,打贏这场战爭,就有利。
大会之后自有小会,此番亦然。就在含光殿大会结束后不久,太极殿內,秦国的几名高级文武们,被特意留下来,再度齐聚一堂。
与正殿上的慷慨激昂、自信满满不同,太极殿內的苟政,要显得收敛许多,眉宇间也带上了几分疑虑,显然他的心头,並不如表面那般轻鬆自如。
“这个慕容偽,简直不可理喻!”端坐王案,盯著关河一线的军情地图良久,苟政再度骂上一句:“才死了太子,不思治丧安內,反而举兵来犯我河东,是何道理?
即便要动兵,选这样一个时机,他以为,获利的会是他燕国?”
对於燕国此次发兵,从苟政的思维出发,是怎么都难以理解的,哪怕站到慕容偽的视角,也不该做出这样昏的决策。
没错,在苟政看来,慕容偽就是昏了头!而他这一昏,却让秦国被动了。
以当前天下之格局,晋燕两强合击,其影响绝非纸面文字描述那般苍白,对秦国而言,实属真正的危机。
当然,这份危机,绝不只体现在军事上,更为重要的,还是对人心的蛊惑与士气的打击。这短短数日间,长安眾多秦臣的惶恐、惊疑表现,已经够说明很多事情了。
秦政权控制严密的长安尚且如此,长安之外內,关中那些不满秦政、心怀贰逆的豪强呢?秦国周遭那些才勉强被苟政招抚住的夷狄势力呢?会不会反覆?
这些都是说不准的,並且,苟政也没法说服自己乐观起来.
...
“以老臣之见,燕帝此举,是欲打破秦晋僵局,同时將丧子之痛、之恨,转移发泄到我秦国身上!”或是劳累的缘故,丞相郭毅看起来比从前又苍老几分,此时老脸上更是一片愁苦。
朱彤也说道:“燕军此一动,全然是冲我河东二郡来的。或许,在慕容偽眼中,我秦国的威胁,要大於晋国。
关中在大王手中,他纵有千般手段、万般能耐,想要攻取,也是千难万难。若是助桓温破秦,那么从桓温手中夺取关中,就要更为容易了!
只因,桓温不论北伐至何处,都將难以久留北方..:.
燕帝此举,虽显不智,其目光却是看得长远,其所谋乃是统一北方,乃至整个天下!”
对朱彤的分析,苟武认同地点点头,说道:“京兆尹所言不差!燕国贪图我河东二郡之地,已非一日两日,只是此前我河东守备一向严密,难觅机会。
而今,借桓温大军牵制,再不济,若能夺取河东、平阳,於燕国而言,总是不亏的.,”
很多时候,怕就怕个脑洞大开,朱彤与苟武,你一言,我一语,便將慕容偽刻画成一个见识宏阔、目光长远的明君雄主了,言语间忌惮异常。
当然,不管慕容偽究竟出於何种目的,此番出击又是何等初衷,他对秦国的威胁都是实实在在的。
“罢了,不去討论慕容偽了!”听二人的分析,苟政的心態已然稳定下来,一脸沉著冷静的样子,淡然而坚定地说道:“虽比预想中早了些,但慕容偽既然出手了,那便应下了。”
说著,看向邓羌、弓蚝、苟须几名高级將帅,沉声吩咐道:“燕军既然来犯,按照既定计划,明日尔等即率军开拔东进,进驻蒲坂!”
“诺!”邓羌牵头,齐声拜道。
显然,秦国这边的战略重心,要进一步向河东转移了,甚至打击目標,都要转移到燕军身上。
原本,长安的这支战略机动力量,是为反击桓温准备的,但是没办法,燕国主动入局,要做“好人”,替桓温挡灾,分担压力.....
但即便如此,秦国此前仍有御备,只是来的早了些,真走到这样恶劣的局面。
虽然始终坚信,最终的胜利者是自己,但苟政心头仍旧不免鬱闷,暗自骂骂咧咧两句,威严的面庞上,又流露出一种悲天悯人的情绪:“只可惜,王景略虽早有御备,然真到这一步,河东士民,又將饱罹战祸之苦了!”
说这话时,还瞧了眼郭毅,若是燕军能打到河东境內,那其家乡闻喜,就不可避免沦为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