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秦军出击(2/2)
薛强举止虽然克制,但錚之音响在殿中,让人能明显感受到其中的自信慷慨。苟政当场赞道:“有薛威明出马,孤可放心了!”
“出征之事,就此定下了!”说著大手挥摆,一锤定音,又看向苟侍:“老规矩,军辐调度,
供馈无失。”
“诺!请大王放心!”苟侍从容地应道。
如今苟侍手下也有一批从歷次战爭中磨炼出来的后勤管理人才,连跨越秋冬、西征凉州都生生啃下来了,而况区区万余步骑后勤供应,还在家门口。
眼珠子一转,苟侍面上又陪著点笑,躬身一揖,道:“大王,此番出征,臣斗胆向大王举荐一个將才!”
闻之,苟政投以一个疑问的眼神,伸手示意道:“说说看!莫非你发现了什么猛士?”
了苟政一眼,见他表情放鬆,苟侍轻声解释说:“回大王,自前番遭贬,苟威便痛定思痛,
追悔莫及,这两年,深居简出,闭门思过。
臣前两日还见过苟威,发现他脾气收敛,待人和善,听闻他甚至亲自下田察看田亩,关心农户,確实已改过自新,不復从前乖张恣意。
臣想,苟威毕竟是大秦功臣,虽有过错,也受到严惩,这两年更吃足了苦头,若是继续冷落,
传出去总是不大好看,於大王威严也有损......”
听苟侍这番话,苟政顿露恍然,淡淡道:“苟威这是求到你这边了?”
“大王明察!”苟侍也不否认,应道:“知过能改,善莫大焉。臣以为,苟威既能悔悟改正,
冀求为国效力,戴罪立功,国家又值用人之际,大王能否容情,给他一个机会......
1
苟侍言罢,殿中安静下来,苟政面上变得不悲不喜的,琢磨几许,终於开口了,语调轻鬆:“谷阳伯如此求情,都说出如此一番道理,孤若是不容情,岂不显得狭隘了!”
“臣代苟威,拜谢大王隆恩!”见苟政鬆口,苟侍面露喜色,纳头便拜。
“先別忙著谢恩!”见状,苟政语气转而变得严厉,道:“让苟威到军中当个副將,具体从事听征南將军安排。
你替孤给他带句话,他是带过兵、打过仗的人,当知军法森严,不要把在长安染上的毛病,带到军中,否则就是军法无情了!
近两年,他屡次求见,皆被孤拒之门外,什么原因,他心知肚明。孤不是不念旧情之人,能否重登殿堂,站到孤面前,就看他自己表现了!”
自当初“纵火风波”之后,除一干纵火恶徒被无情法办,苟威也受到严厉的惩罚,经济上损失也就罢了,政治上也基本被苟政禁。
一晃,都快两年了,如非苟侍求情,或许苟政都快將苟威遗忘了。到眼下,还是苟政第一次鬆口,对苟威而言,自是一桩大好事。
“既如此,散议吧!”苟政又摆摆手。
恰此时,侍立著朱晃在犹豫几许,鼓起勇气唤道:“大王!”
一声呼唤,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包括已经做起身姿態的苟政。而迎著一道道或好奇、或疑竇乃至晒然的目光,朱晃深吸一口气,埋头拜道:“大王,此番南征,臣,臣亦愿效力军前!”
此言落,殿中顿时出现两道短促的笑声,虽夏然而止,但很清楚地明白,笑声来自郭毅、邓羌这些人。再看过去时,已是一片泰然,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一般。
苟政瞟了眼郭毅,又看向表情凝重,隱隱有些难堪的朱晃,也轻轻笑了两声,算是打破了略显尷尬的气氛。
看起来,都把仇池杨氏当成一块肉了,谁都想趁机咬上一口,挣些资本。
至於朱晃为何有此一举,苟政心里也明白,此前就平凉战爭论功行赏之时,苟政顺带著把仇池方向的对阵也囊括进去了。
陈仓的贾豹,授勋提衔、加赐钱粮、土地,也就打发了,而朱晃这边,以躬身行险,亲赴下辩,策动杨宋奴叛乱之功,苟政本欲授其伯爵,作为激励,
但这个想法,將將表露,便遭到了秦廷文武的一致反对。郭毅因为近来与苟政的执政分歧越来越大,又不在升爵名单之上,心中本就有气,何况他有道德洁癖一般地瞧不上这些走狗爪牙,將这等卑贱出身的小人授予伯爵,形同在打他们这些衣冠士族、功臣大將的脸面。
至於其他功臣將领们,反应则要更加激烈,就一条理由,斥候乾的活计,耍耍阴谋手段,侥倖搞出点成绩,岂能抵得过他们战场卖命拼杀?
见眾情汹涌,朱晃忍辱蒙羞之余,也只能主动请辞,方才將那场议功风波止住。但在仇池之乱,以及过去几年的军情谍报上,朱晃的確劳苦功高,旁人不认同,苟政心中记得清清楚楚。
为表重视,也为了搞赏,激励別部士气,伯爵达不到,但苟政还是授其子爵位。出於补偿,还额外赏赐了水浇地、旱田各五百亩,对朱晃提交的別部下属们的提升、赏赐,也一概准允。
回头来看,如果苟政真的想,他有足够的权力与威望,完成对朱晃的伯爵之赏。
之所以未能坚持,明面上或许是迫於眾情,不好一意孤行,拂眾臣之意。
实际上,则是让朱晃保持一定的飢饿感,並且趁机在別部与秦臣之间,筑起一道无形却事实存在的鸿沟来...
而这两个不便挑明的自標,苟政儼然是达成了的,就从此时殿中朱晃与文武们的表现,便看得出来。
尷尬的氛围中,苟政没有直接回应朱晃,而是徵询薛强:“威明,你是南征主帅,可愿接纳朱晃效力军前?”
薛强谁也没看,只是拧眉思付几许,平静地应道:“朱將军所部,刺探敌情,无孔不入,倘有朱將军效力,大军便如有耳目,將无往不利,臣怎能拒绝?”
“那便定,朱晃作为你参谋將军出征!”闻言,苟政当即拍板道。
“多谢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