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总结(1/2)
第445章 总结
欢庆的喧囂过后,太极殿內再度恢復寧静与肃穆,被留下的苟、王、薛三人,看著沉吟在座,
埋头继续审读著捷报的苟政,面面相。
兴奋劲儿过去,苟武不禁询问道:“姑臧城破,凉州僵局解除,河陇平定指日可待,打通西域重启丝路亦不再遥不可及......
满朝欢喜,上下咸庆,大王何故快快不乐?”
闻问,苟政从思吟的中醒过神来,迎著三人或好奇、或疑问的目光,轻轻摇头:“前线告捷,
我自然为之欣喜、振奋!
只是,此一役,耗时之久,过程之艰,靡费之巨,实在让人晞嘘良多.....
看著三人,苟政略显悵然道:“该是这几年顺风顺水习惯了,此番遭遇如此险恶、艰苦的战爭,如何冷静细思,都觉后怕不已啊!”
苟政这份感慨,绝非无的放矢,可以肯定地说,平凉战爭,准確地讲是姑臧战役,大概是有苟有秦以来,所经最苦、最难、最险之战。
而这三最,或许並不体现在战役本身,而在苟政的意志与心態,尤其越到旷日持久的后期,他在长安表现的越坚决,心中实则越发虚。
这在苟政身上,既显矛盾,也属正常。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隨著秦国日益巩固乃至强大,苟政反而输不起了。
哪怕当年面对符氏十数万兵民眾疯狂来击,苟政都不曾胆怯、怀疑与犹豫,他对最终的胜利始终充满信心,始终拥有殊死一搏的勇气。
但在征凉事务上,苟政却丧失了许多曾经那些难得的特质,许多坚决与无畏,只是形势使然下的无奈妥协,而非苟政喜欢如此,他本质上並不是一个赌徒。
平凉战爭,则有些让苟政认清自己了,毕竟这是完全“逆歷史”的一场大仗,攸关苟秦前途、
大业乃至生死,完全由苟政顺势自发策动,而没有任何借鑑可言。
而苟政的恐惧,也大抵源於丧失了歷史参照,以及战爭过程中的屡次失控....
所幸,是苟政在最终目標上,始终坚定坚决,没有因为一些不为人知的心理波动,而採取一些实质性的措施,给本就波折不断的西征大业,再添些影响。
更值得庆幸的,是苟政不遗余力,全心施为之下,苟雄为首的西征將士们,没有让他失望,不管过程如何,终究以“姑臧成破、凉王献降”回报他。
而这些心態变化,可以说直探苟政这个秦王心底深处的隱秘,哪怕以苟、王、薛三人的机敏,
都难以知悉,只当他是在为姑臧战役的艰难代价而感慨。
王猛想了想,抬手一礼,以一种探討的口吻说道:“大王可还记得当年冉閔围攻囊国之战?”
听其言,苟政心中微动,说道:“如何不记得?那可是冉魏由极盛迅速滑落的一仗,也是孤极力想避免的!
不敢想像,如我军也久挫城下半年,会面临怎样的危险!毕竟,我军千里远征,远长於裹国与鄴城的距离,姑臧冬季的酷寒也远甚於裹国....
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