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已报生擒吐谷浑(1/2)
第427章 已报生擒吐谷浑
八月,秋高,长安。
由於战爭的缘故,从官府到民间,都没能好好过一个中秋。不过也未必是件坏事,於官府是减省钱粮损耗,於挣扎於生计的黔首贫民则少一份不要的负担。
甚至於,长安市井间,除却有子弟参战的家庭以及那些喜好清谈阔论的文人雅士,关心正轰轰烈烈进行的伐凉大业的平民,都少之又少。
即便自秦王以下的秦廷高官重臣们看来,这是关乎西睡稳定,夯实秦国统治根基的大事。
当然了,作为被统治者,在没有感受到休戚相关的利益之前,又怎会关心统治者如何强大自身,如何巩固建立在他们身上的税务与剥削关係呢?
不过,进入八月以来,长安百姓对秦王苟政,又添了几分欢迎与信任。
秦王令下,长安丰民、益民两仓,开仓输粮,將连续上浮的粮价平抑下来,这自然引的民心大悦。
即便,长安粮价的大幅波动,本就是因为秦王大兴征伐引发的。
为支持西征,保障后勤供给,尤其是粮秣供应,长安三大仓,也开启仓门,向凉州前线转运。
隨著战事持续,苟政又下令,今秋粮税,地方官府组织民力,直接向凉州前线供应的,可进行相应减省,免输长安公仓,此事由尚书台整体统筹、协调,御史台监察运转。
大战一起,前方兵荒马乱,战情紧急,后方实则也是鸡飞狗跳,紧锣密鼓,
所幸,如今的秦军拥有一个相对稳定可靠的后方,以及一套不算完善但已能顺畅运转的体制,可以减少西征將土们后顾之忧,让他们放心作战。
战爭消耗无疑是巨大的,隨看大举伐凉,苟政当初填满长安三大仓的愿景,又不知要往后拖延多少日子才能实现了...
让人感到心稳的,还是今岁,关中三辅及河东大熟,地有所產,民有所食,军有所用,秦国这艘大船便能顶风冒雨、破浪前行,而如履平地。
与之相比,晋燕则仍处於连续战爭及动乱的后遗症中,尤其是黄淮地区,真可谓兵连祸结。
据关东別部上报,早在夏初,淮南、中原、河北地区,便有饥荒之兆,只是被战爭压制或者说转移了注意力。
等到普燕罢战,各自撤军,问题非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彻底爆发出来,黄、淮州郡,边地飢谨,流民蚁聚,惨剧连连。
並且,可以断言,这场饥荒与天时无关,完全是人祸导致。在种地育苗的时节,大动干戈,还直接破坏田亩,不出饥荒才奇怪。
目下,整个黄淮流域,不管是賑灾也好,戴乱也罢,普燕双方都在不约而同收拾乱局,维稳秩序。
也就导致,秦国大举伐凉的消息传开之后,不管是蓟城、鄴城,还是建康、江陵,都只是抬眼西顾,张望两眼,而后又迅速埋头,继续忙活自己的事.....
彼之祸患,我之福泽,也因如此,苟政也相应减少了对关东方面的关注与忌惮,將更多精力用在关中缘边军政事务上。
隨著战爭开启,来自漆县与夏阳的生铁,更加密集地向长安城输送,经过冶炼署、兵器坊加工锻造,製备军械,而后输抵战场。
得益於这几年苟政不遗余力对铜铁采炼的发展,如今的关中,对铜铁器的饥渴依旧存在,並且大概率將长期存在,但在军事器械的製造上,已不像当年那般短缺了。
而秩序的建立,治安的巩固,加上经济民生的发展,也使长安手工业得到长足而全面的发展。
尤其是鞋帽、被服、雨衣等大小作坊,它们的兴起与存在,则丰富了秦军后勤的供应,这一战,还是秦国官府第一次大规模从民间採买军需物资。
似皮革、皮具、草料等,由於稀缺性,则更加抢手。而隨著秋意渐浓,兵部也开始未雨绸繆,准备御寒的军用被服、鞋袜、手套等,但凡到冬季,总是用得上的。
值得一提的是,趁著此次西征机会,丞相郭毅將尚书台下属兵部的架子彻底搭起来了,当然职权范围仍旧狭窄,却也爭取了一部分军需后勤上的权力。
尤其是从民间採买的这部分物资,更牢牢掌握在郭毅手中,他手中毕竟还掌握著秦国的財政大权,有钱,在此事上话语权就重。
掌管军辐监的谷阳伯苟侍对此十分不满,表现的相当抗拒,郭毅这毕竟是从他手上分权,不过对郭毅的做法,苟政则选择默认。
就像在大司马府体制下,苟政用苟氏掌握军辐监,是对大司马苟武的一项牵制。此番,放任郭毅操作兵部后勤,同样是为了分军辐监之权。
毕竟,目前秦国的军辐监权力以及牵涉的利益实在太大,它掌管著整个秦国秦军的后勤系统,从军械到被服,从生產到储备,从辅卒到转运,方方面面都在军辐监的管辖之下..:
对於这种情况,不考虑制度是否完善,权力是否过度集中,只出於王者本能,都需做相应调整。
伐凉显然是一个不错的契机,並且郭毅如今所做,只是一个开始,今后还当继续加强兵部的权力与职能。
此前的兵部,就是尚书台下属一个虚有其名的衙门,与大司马府相比,实在微不足道,甚至不適合拿来做对比
说回伐凉,在此事上,苟政自认已经竭尽全力,从军事到政治,都做了充分的保障。
从西征全面铺开之后,他个人,更多只需等待一个好或坏的结果罢了。
按理说,下令出徵才一个多月,苟雄也已率军全面挺进黄河一线,战局牢牢掌握在秦军手中,苟政完全不需要著急。
但中秋都过了,秦军仍旧没有取得一场决定性的胜利,这就难免让他感到焦躁了。
虽然过去一个月,秦军在河南洮西攻城略地,击破凉军数万之眾,拿下榆中、罕、
大夏等城池,但这岂是苟政期待的?
他要的是姑臧,是凉州,是河西走廊,河州虽具备山河形胜之要,然若无法挺进凉州腹地,苟政就忍不住心生隱忧。
虽然前线的战报,种种军情,源源不断地向长安匯总而来,对苟雄与邓羌的战术决策,苟政也能够表示理解,但..:.:
说到底,还是被动等待的滋味太难熬了,而苟政虽然很豁达地做著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但心中对西征的结果实则格外在意。
时不我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