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晋兴鏖兵,姜宇使归(1/2)
第425章 晋兴鏖兵,姜宇使归
左南县西,秦军大营。
连辅卒、民夫算上,將近两万人的营垒,沿著湟水南部的山峦与丘壑设立,人、畜、
辐、械各营,严密有序铺布开来,也是蔚为壮观的景象。
此时,秦军可谓精锐云集、蓄势待发,除了驍骑、归义、南安、新兴四营之外,就连弓蚝所率秘密转进的四千铁骑,都已休整三四日了。
这几日,秦军將校虽然纷纷请缨,希望邓羌发兵西进,攻打普兴,但都被邓羌压制住了,他仍选择按兵不动,继续探查敌情,观望局势。
大帐洞开著,帐內架著一个铜炉,炉中燃烧著炭火,炉上温著酒。食案几乎紧挨著,
邓羌一身利落的武服,盘腿坐在边上。
脑袋大的馒头,被他分成几份,又切成片,而后架在炉上烤..:::
忙活著这些动作的同时,邓羌的注意力始终放在一旁竖掛的的军事舆图上,目光几乎不曾挪开过。
这是张简图,但图上的標记与线条却很丰富,丰富到邓羌自己才能看懂。这是由他手绘,將左南到普兴的地理形势、城镇渡口、道路交通,悉数记录其上。
尤其是通往普兴的道路,路径曲折,距离標识,这些都是半个月来,牺牲了好几名精英斥候,方才探查清楚的情报,匯总到邓羌这里来。
因为此事,探骑军官没少向邓羌诉苦,邓羌也甚大感可惜,毕竟培养一名有经验的斥候实在不容易,那是大军耳目最基本的保障。
斥候本就是一支军队中,优中选优的精兵,而精英斥候,除了丰富的作战素质与技能,更兼具嗅觉、记忆以及信息处理能力等天赋,一名优秀的斥候,远比一些普通军官,
更难出现。
这些年,秦军斥候的待遇始终在上升,而由斥候被提拔为带兵军官的例子,更比比皆是。用秦王苟政的话来说,一支军队的成色如何,看其斥候表现即可。
此时,吐谷浑军的位置,前往晋兴的道路,距离,以及沿途紧要的路口、山林、壑谷等要紧信息,邓羌都已经刺探完毕。
直接发兵进討,问题是不大的,然如何战而胜之,如何收穫一场乾脆利落的胜利,邓羌仍在思考。
出於一名优秀统帅的敏锐嗅觉,邓羌总觉得还欠缺些什么....:
正自思吟间,帐外忽然传来一声洪亮的声音:“右司马(邓羌身兼大司马府右司马)
可在?末將前来復命!”
却是弓蚝发出的声音,不待亲兵通报,邓羌直接唤道:“请幼长將军入帐敘话!”
转眼间弓蚝那魁壮的身躯便出现帐前,几乎把帐门遮个严实,剽悍的气势几乎从其体內溢出。
入內,虎目一扫,注意到邓羌,弓蚝並不客气,三两步上前,也一屁股坐在案边。拿起上边的一盅酒便往嘴里灌,又不怕烫地取过一片馒头片往嘴里塞,以填补体力消耗。
如果仔细观察,便能发现,此时弓蚝的眉眼间仍带著一抹凌厉与凶悍,他刚从战场上下来。
对弓蚝的无礼,邓羌並不在意,他有这个资格。看著这员秦军第一猛將,邓羌轻笑著给他又斟满一盅酒,问道:“来犯之敌可曾击退?”
“若未解决,某何来脸面还营?”弓蚝应道:“贼军已退,斩首两百余骑!”
却是此前哨骑来报,有一支吐谷浑骑兵来犯,人马不多,千骑上下,弓蚝坐不住,主动请战,於是邓羌顺势答应,令其率军出击。而弓蚝率秦军精骑出马,自是马到成功。
“幼长將军不愧我秦军第一战將!”闻之,邓羌当即赞道,偏头对帐中主簿吩咐道:“记下幼长將军与磨下斩首退敌之功!”
“诺!”主簿赶忙应道,打开军功簿,提笔记录。
邓羌这一夸,弓蛀表情立刻便多了几分喜悦,扫了眼邓羌仍在研究的地图,知他还在筹谋破敌之策。
弓蚝忍不住道:“右司马,你这一示弱,贼骑便骄狂起来,区区千骑,也敢来我大营挑畔。此番只是试探,观其动向,恐怕是想截我粮道!”
闻之,邓羌眉头接连跳跃两下,看起来,吐谷浑人在休整一段时间后,也有些按捺不住了,这一点是否可以利用?
脑子里思索筹谋之时,嘴上也不慢,唤来传令军官,道:“传令邓通,让他率所部进入谷道巡逻,保护运粮队伍!”
“诺!”
看向又陷入沉思的邓羌,弓蚝撇撇嘴,直接道:“要某看来,而今三军休整完毕,兵精粮足,甲坚器利,普兴也不远,直接起步骑大军西进,逼迫吐谷浑人决战即可,何故迟疑?”
“右司马,恕我直言,大都督与秦州那干文武,可盯著你了!甚至长安,也在期待你破敌之日,这仗再拖下去,也无甚好处..::::
3
听弓蚝这么说,邓羌忍不住向弓蚝投以异之色,不曾想此人粗蛮的背后,竟有这般剔透的心思。
仅这番话,便足以证明,弓蚝绝非什么粗鲁狂妄的无脑匹夫....
见其言深,邓羌嘆口气,也坦诚地说道:“孙子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而今我们是知己而不知彼,凭我军之精悍,我固然有信心破敌,然完胜、小胜与惨胜,也大有区別。
我想,不论是大都督,还是大王,希望在湟中看到的,当是一场酣畅淋漓、乾净利落的胜利!”
闻之,弓蚝眉头微,问道:“右司马还想知道什么?”
邓羌直接说道:“吐谷浑军兵力具体如何?粮草可足备?屯於何处?可有援军?士气如何?”
听邓羌一连串的问题,弓蚝顿时苦笑道:“这都是最要紧的军事机密,岂是侯骑所能尽数侦知?”
邓羌当然也知道,岂能尽悉敌情而后作战?若是强求,看似稳妥,也不过庸將罢了。
只不过,当作战目標高到获取完胜之时,那战前准备就必须更加充分,战爭迷雾越深,往往意味著风险越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