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桓温兵败(1/2)
第417章 桓温兵败
滑台以外,秋日肆意释放著热量,炙烤大地,从河谷到原野,从土冈到溪林,原本庞大而壮观的晋营,已然人去营空。
在桓温统筹、眾將指挥下,晋军撤离的效率很快,完全就是在抢时间,大量的辐重、
器械与累赘物,全部弃於营垒。
显然,桓温是嗅到了危险的,因而明显少了从容,多了急切。
但几万兵马的撤退,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纵然快也快的有限,並且很难不留痕跡不过,晋军留下的空营並没有安静太久,在確认安全之后,城中姚羌部眾,便在姚的率领下出城,到晋营內收拾捡漏。
从譙城到滑台,姚羌失去了太多,军队、人口、財货,都到一种异常拮据的地步,又经过一个盛夏酷暑的折磨,自上而下,都已到达崩溃的边缘。
晋军丟弃的辐重,对此时的姚羌部民们来说,都是好东西,尤其是粮食、被服,更是姚部急缺,甚至那些扎营的木料都极具价值。
为了把营垒拾乾净,姚部的男女老少纷纷出动,忍看烈日,满怀热情。
姚行走营地中,穿梭在乱糟糟的人群间,看著那些或枯黄、或苍老、或粗糙、或幼弱的身影与面庞,心中忽地生出无限的酸涩与悲戚。
就在几年前,头集团还是北方响噹噹的一派势力,旁人提起姚氏父子,纵然不肃然起敬,也绝不敢小瞧。
辉煌时期,戎卒数万,归附士民百姓更是数十万,然如今,部眾精英死亡殆尽,姚氏子弟接连陨落,只剩下一干败残乌合。
活著的姚氏部民,不论胡汉,没有哪一家哪一户,不曾死人。死的都是壮劳力,顶樑柱,幸运苟存的,也顾不得伤心,甚至没有披麻戴孝的机会,他们还得辛苦活下去..:::
而带他们走到如今境地的,自然是姚襄了,他的確有能力,有魅力,引得一眾拥是誓死追隨。
但长期且不断的失利,还是使姚襄的威望不断下跌,这种滑落,不是曇一现的胜利便能弥补的。
比起那些心怀不满的族人、部眾、下属,姚算是比较能够理解兄长的了。
走到如今的地步,岂是姚襄初衷,这一路走来,又何其艰难,只是在时代浪潮中,如姚襄这样的梟雄人物,如姚羌这样的有数势力,都显得那般脆弱乏力。
当初从瀑头出发,一路斗爭南下,又一路狼狐北逃,兜兜转转两年多,再次回到大河之滨,姚氏与姚羌部眾的前途也到了“背水一战”的地步。
此时的姚,不禁为姚氏的未来前途担忧,而姚襄也在为姚氏的生死存亡而努力。
从淮水北滨开始,姚襄就变了,放下了所有的野望与志向,一心一意,要为族部谋求一个良好的棲身结果,在燕国。
为此,哪怕对慕容评追击晋军的提议心怀忧虑,他也义无反顾的率领魔下仅剩的几千儿郎,跟隨慕容评钟跡南下,追杀桓温。
“稟报將军,西面开来一支军队!”姚思虑间,他布置在周边哨探情报的部卒,匆匆来报。
闻报,姚面色大惊,扫了眼此时普营中的散乱景象,倘此时有敌军来袭,撤回城是绝对来不及的。
久经考验的姚心理素质极佳,迅速冷静下来,至少是来自西边的,当即反问:“来者何人?可是燕军?”
部卒显然没搞清楚,訥訥不言,姚见状恼怒,但忍著没有发作,而是派人把情况探明。
至於晋营內,他甚至没有组织戒备的意思,真有敌军復来,那他们只有接受屠戮的份。贸然示警,则更容易引发混乱.....
所幸,姚的判断,以及內心隱隱的期待,没有辜负,情况很快搞清楚,来者的確是燕军,並且是由大司马、侍中、录尚书事、太原王慕容恪亲自统帅的燕军主力。
知是慕容恪前来,姚大鬆一口气,虽然境况惨澹,却也匆忙布置出一个简陋的仪仗,率眾迎接。
结果,姚是被燕军前哨军官带到慕容恪面前问话。趁此机会,姚还小心翼翼观察了下慕容恪所率燕军的情况。
旌旗猎猎,长枪如林,行进间的队伍,一眼根本望不著头,那些高头大马上的士卒个个精悍冷冽,盔甲上,则反射著阵阵寒芒...
姚心知,这必是真正的燕军精锐,比起此前见到的慕容评魔下那些辽西鲜卑,还要精悍的军队,最大的区別,就在於那肉眼可见的纪律性。
心怀一抹沉重,被带至军前,望著立於马上的慕容恪,神目如电,威仪孔时,姚心中更添谨慎。
压下心绪,平静地拜道:“末將姚,拜见大王!”
扫了眼姚,慕容恪问道:“你是姚景国之弟?”
“回大王,正是!”
不管经歷了多少失败与挫折,姚襄本人的名气固在,包括在燕国也是一般。
如慕容恪这样的人杰,碰到之后,关心的依旧是姚襄,至於姚,无名之辈罢了,完全不值得关注。
“上庸王何在?”
“晋军昨日突然撤离,为免其走远,上庸王率军南下追袭,家兄率部从征!”姚答道。
闻之,慕容恪当即道:“你將滑台攻伐及晋军动向,给我详细讲来!”
姚不敢怠慢,稍加组织语言,即可一五一十,將他所知滑台军情详述一遍。
听完,慕容恪眉头立刻锁了起来,但没有置下评价,略作思量后,再度看向姚:“我需要嚮导,你的部下可有熟路的侦骑?”
闻问,姚心中微动,深吸一口气,拜道:“若大王不嫌弃,末將愿为引路!”
见姚主动,慕容恪微讶,但当即称善,著其开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