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可以预料的结局(1/2)
第414章 可以预料的结局
长安,秦宫,太极殿。
盛夏的炎热笼罩大地,比天气更为火热的,是秦宫大殿內激烈的爭论。
当普燕开战的消息西传,秦廷文武纵然算不上弹冠相庆,也称得上幸灾乐祸了,也有閒情逸致,去回溯、探討发生在五月末的仓垣之战。
“慕容评果真废物,以近两倍之眾,正面对阵,竟无法克敌制胜,反让晋军击破..::.:”虎威將军、潞安伯弓蚝的嗓门响在殿中,语气中略带不屑。
“慕容评自恃兵眾,大胆急进,乃有此败!”中军领军、宜阳伯郑权轻轻摇头,语气平稳说道:“桓温及荆州兵马,非其他普军可比,有姚襄前车之鑑,却不加警醒,失败在所难免!”
“不然!”闻言,弓蚝当即反驳道:“军力占优,又背靠河北,还占据骑军优势,晋军则远道而来,即便不能取胜,也不至於如此惨败。
说起来,还是慕容评无能,又或是燕军太弱!”
从来一副阴沉模样新城伯、长安卫成將军丁良也开口了,语调冷静地说道:“这几年,燕国四处出击,招降纳叛,兵眾虽急速膨胀,却也不復南下之初的精悍。
即便还有精锐,部分在并州,部分在幽平,大河一线燕军,滥等充数者不在少数,正面对决,岂是养士数年的桓温对手?”
说到这儿,丁良的语气也少有地带上几分讥消:“从绎幕到野王,再到仓垣,燕军这几年打的大败仗,似乎都操於慕容评之手。也不知,燕帝何以如此重视此人?”
“此人是皇叔,宗室长老,地位尊崇,岂是一般將校能比?”弓蚝说了句,似是有口无心,又有些不阴不阳。
闻之,部阳伯苟须两眼一眯,斜向弓蚝,冷冷道:“潞安伯此话,似有言外之意啊?”
“嗯?”弓蚝目露“迷惑”,瞧向苟须:“部阳伯何意,我实在不解,还请解惑?”
很难想像,这俩战场上的廝杀汉,在这殿上玩起心机来了。
见二人话锋不对,大司马苟武轻咳一声,打断道:“今日殿议军机大事,你二人莫要说些不相干的话!”
苟武还是很有威势的,他一开口,弓蚝与苟须顿时压下情绪,对视一眼,同时別过头去,一副相看两厌的模样。
此时,对仓垣之战前后细节研究许久的定安伯邓羌评价道:“以我之见,燕军之败,
还是策略上失算。
晋军受制於粮道,最好的办法便是遣师截其后路,断其粮道,乱其军心,不消一月,
晋军纵然不自溃,也要退军。
慕容评掌握上万鲜卑骑兵,这样强悍机动之力量,不去迁回、袭扰,发挥其优势,反而用来与冲阵决战,非但失策,更是失智!
安伯所言不假,慕容评用兵之能,確实庸劣..:::
“倘能直接击破桓温,获取胜利,又何必兜圈子?”薛强开口了:“只可惜,慕容评將战事想的太简单了,高估自己与燕军,也小瞧了桓温的厉害!”
品》
殿中议论纷纷,苟政则一言不发,目光默默地落在殿左悬掛的那张中原舆图上。面色虽然平静,但其双眼,却分明闪动著淡淡的兴奋色彩。
苟政是相当感慨的,他预见到慕容评非桓温对手,只是慕容评竟敢主动引军去进攻普军,这还是有些出人意料。
对其勇气,还是该讚嘆一二的。
这下,反而轮到苟政对燕国表示担忧了,当然了,此时燕国国力正盛,桓温则兵锋正锐,双方还有的碰撞。
燕军虽败,还有幽平冀平作为后方,还有大河为凭,重整旗鼓,再战桓温,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至於桓温,当他与燕国正式对上之后,其北伐前景,也基本望得到头了。
以其实力,打到黄河一线,便是极限了,想更进一步,恐怕千难万难,甚至隨时可能面临燕军的反扑。
而燕军,也必然会反扑,否则南冀州一线都难以安寧了。
可以肯定,晋燕双方围绕著充州,还有一番龙爭虎斗,这对秦国来说,自是大大有利的事情。
仅以苟政的见识来判断,仓垣之战及其后续影响,至少为秦国再爭取一年的发展时间,何其难得。
另一方面,仓垣一战,算是进一步把燕军的锐气与骄气,彻底打没了。
欺负些“弱小”算什么本事,在面对秦、晋双方,都遭遇惨败,这种气势上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
即便还没碰上燕国那些厉害角色,尤其是慕容恪、慕容垂(已经被他那猜忌到骨子里的皇兄改名“”了),但秦军已经可以据此,建立起对燕军作战的信心了,至少心理上不会弱势。
“好了,仓垣之战已成定局,胜负探討,到此为止!”终於,苟政开口了,扬扬手一锤定音。
转过身来,殿中氛围也为之一变,苟政看向站如“嘍囉”的別部將军朱晃:“给大伙说说中原目下的形势吧!”
“诺!”朱晃躬身应道,而后从容述来:“大王,仓垣之战,燕军损兵折將,大败北逃,晋军趁势追杀,一直抵近大河之畔,方得重整兵马,在姚襄接应下,方才彻底摆脱晋军追杀。”
“姚襄...:.:”提起此人,苟政心中就不免產生一丝异样,甚至赶得上的麻秋了。
插播一条消息,当初汾水大战后,燕军大获全胜,麻將军也很快率晋阳之眾出降。投降之后,出动献出兵马钱粮,並嚮慕容偽请求归隱,一副大彻大悟,彻底无心军政的模样。
慕容偽呢,或许是对麻秋的臣服感到得意,又或者为安抚其部下,虽同意其请,却封其为雁门郡公,將其与家人迁至蓟县安顿,置於监视之下。
也不知,还有没有机会再度见证麻將军的“传奇”::
说回姚襄,当初为晋军追上,爆发小黄之战,姚襄再度损兵,最终只率两万多老弱残部,进驻滑台,修城筑垒,以作防御。
在姚襄幕僚们的谋算中,黄河一线,也是姚部最后退守的地方,他们断定,燕国不可能容忍晋军饮马黄河,在其眼皮子底下肆虐。
对於晋阳仓垣之战,姚襄也密切关注著,甚至当慕容评南渡之后,还专门派人拜见,
提醒慕容评小心为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