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堡垒往往从內部攻克(1/2)
第352章 堡垒往往从內部攻克
战云笼罩下,陇西的空气都仿佛是沉重的,天边的残阳,平添几抹深沉的血色,绚烂的彩云,也多了几分挣狞。
比之夏季,更为灼热的,是遍布襄武郊外的烟火,那是王擢军坚壁清野的动静。而隨著聚兵备战的进行,襄武城中的守备力量大幅提升,陇西境內的防御,
则形同虚设。
多年的战爭经验,让王擢敏锐地嗅到,此番秦军之来势汹汹,比此前大有不同。隔著两百里,都仿佛能感受到苟雄的坚决。
因此,王擢放弃了此前层层设防、逐步消耗的战法,那样或许会给秦军造成一定阻滯,但却会造成自身兵力的分散,为秦军逐个击破。
当然,陇西、南安境內那不寻常的风声,那肉眼可见的形势变化,也是促使王擢痛下决心,拋弃一切罈罈罐罐,將战场直接摆到襄武。
襄武城,不只是王擢经营数年的老巢,也是他最后的堡垒,是他与秦军拼命决战之所!
哪怕拋开先前的一些损失,零零总总加起来,王擢也往襄武城內聚集了上方戎甲,真到必要时,还可从城中丁壮临时武装,野战不可靠,凭坚城承担一些守备任务还是绰绰有余的。
而秦军才多少人,即便把那些僕从的胡汉部眾都算上,也就两方多人,甚至更少。
聚兵备战的过程,也是一个分析敌情与心理建设的过程,经过初期的忙乱与紧张,当王擢自觉做好一切“拒秦”工作之后,他对此次战事的目標,却有了相应的拔高。
据守襄武,保全陇西,已是王擢最基本的目標,他真正想做到的,是在襄武城下消耗秦军兵力,待其锐气丧尽,则要趁势反攻,击败秦军。
细数过往,那么多以寡敌眾,以弱胜强,那么多防守反击的胜利,都是值得王擢学习效仿的。
当年,那般不可一世的赵军,是如何惨遭棘城之败的,王擢可是亲身经歷过。燕军可以借棘城反败为胜,大获赵军,他王擢未必不可以靠襄武,击败秦军。
秦军的確势大,这些年也在关中、关东战场打出了一些名堂,但王擢可没有患上“恐秦症”,至少不会真的畏惧秦州的苟雄。
且不说当年王擢也曾给秦军迎头痛击,他对自己经营数年的襄武城的防御,
也有充足的信心,三丈见高的城墙,以及那横绝內外的沟池,足以让人望而生畏。
至於收缩防御的举措,更非畏敌怯阵,只是因实利导的战术动作..::
倘若最终真能藉此击败秦军,那美好的画面可就不只把秦军赶出陇右了,就是趁机反攻,攻取天水、略阳!
届时,他这个秦州刺史,可就名实俱备了!
届时,那些投靠秦军的豪右,那些背叛自己的部族,最终都会重新回到自己魔下,牵马坠蹬,奴顏婢膝,对这些豪强的尿性,王擢太了解了.....
哪怕再不济,他都还有凉州的援军可以依靠,最坏的结果,襄武无法抵挡秦军兵锋,他还可以效仿那彭姚狗贼,直奔凉州,凉王张重华那边,怎么都有他王耀一席之地。
这么筹谋著,思虑著,到最后,王擢髮现,自己似乎已经立於不败之地了。
既如此,秦军有何可惧?放开了干即可!
黄昏时分,在暮色逐渐笼罩整座襄武城时,打南边来了一支军队,不断迫近城垣,倒让近来被秦军来袭搞得神经紧绷的守卒立刻严阵以待。
號角声起,本该陷入沉寂的城池,就仿佛被强行唤醒一般,敌情带来的波澜,席捲四座城门。
不过,警情很快就宣告解除了,来的並非敌人,就是秦军真来了,也不会选这么个时机兵临城下。
南来军队规模不大,也就一两千人的样子,打著晋旗与“李”字军旗,直抵南门,没有丝毫敌意表现....
隔著宽阔的壕沟,大方地向城上通报,来人乃是左司马、安夷校尉李儼所部,闻秦贼西掠,奉命率临洮卒部,北上支援。
李儼的左司马与安夷校尉,可是王擢自己封的,也確有召集各县兵马的军令在前,因而,城上的守卒很快便放鬆下来。
不过,下面的军官与士卒可以鬆懈,王擢闻讯之后,却难免心生疑虑。
李儼出身陇西李氏,李氏乃陇西大族,就连李儼的官职,都是当初为了安抚士宦豪右之心,而委派的。
但打心底,对这些治下大族,王擢並没有多少信任,彭姚此前的教训,也算深刻了。
而在这等紧张的时刻,这些惯会自保的豪右,竟真的奉命,率眾前来支援,
当李儼所部真真切切地出现在城下,王擢多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晴..:::,
襄武城头,已然点起了两盆明火,明晃晃的火焰仿佛加速了黑夜的到来,光线映照在王擢脸上,只见得一片严肃。
王擢的目光没有在李儼所部身上过多停留,而是眺望著远方,仿佛在那暮色深处隱藏著什么恐怖的东西一般。
城下的兵眾一览无遗,並不足为虑,真正危险的,显然是那些看不见的敌人。而王擢,顾虑的也恰恰是此点。
而城下的李儼所部,也停止了积极的叫门问对,也不催促,只是静静地等待著,等待著王擢的决定。
约摸在一刻钟后,隨著王擢一声令下,城头的绞盘缓缓启动,吊桥落下,铺在壕沟之上,襄武南门缓缓打开,一条通往城內的通道出现了....
见此景,被牢牢护卫在甲士中的李儼,终於露出了点得逞的笑容,一闪而逝。看起来,王擢的压力还是很大的,捨不得这一两千援军提供的战力。
暮色渐沉,李儼的面相看不甚清,但那种沉著、泰然的气质,却感染著周边每一个追隨他北上的临洮豪杰。
城门下,王擢一身戎服,带著一队全副武装的甲士,亲自出城相迎。隔著老远,便听到其中气十足的声音:“得李校尉仗义来援,王某感激不尽!”
闻之,李儼下得马来,快步踏上吊桥,躬身一礼,姿態很恭敬:“怎劳王使君亲自出城相迎?”
把剑登桥,王擢打量了李儼两眼,李儼也任他审视,一副坦然的模样。又了瞧李儼背后不远处肃立的临洮兵土,王擢哈哈大笑,抓著李儼的手便往城中引:“秦贼隨时来寇,城外危险,还请李校尉隨某入城敘话!”
“一切悉听使君安排!”李儼很是顺从。
就像人质一般,李儼只带著几名亲信,先行往王擢的刺史府而去,余下部眾,则被引导著进城安置。
直到吊桥再度拉起,城门重新闭上,都没有出现任何波澜,就像李儼说的,
一切皆听从王擢安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