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队长的忠诚(2/2)
翌日一大早,韩铁便率部下,到中垒营军中主簿那里,登记领取属於他们的搞赏及缴获物料。而韩铁所获赏赐,仍然是最多的。
仓场边,书案前,一脸吝嗇乃至狡猾的主簿,翻看著簿册,並没有解释什么,而是直接冲韩铁道:“你此前寄存营中財货,加上秦王搞功之赏,经过测算,给你折成麦二十斛、粟三十斛、盐巴十斤、麵粉五十斤、布五匹、新钱两千枚,可有疑议?”
事实上,就是有疑议,又如何提,这些东西,难道是韩铁这种大字不识几个匹夫能够算清的吗?
韩铁看的,只是能够拿到手的东西,至少听起来,还算不错,凭著过往在农家的经验判断,能够支撑他那“一家”不短的时间,甚至直接扛过接下来一段青黄不接的日子。
“新钱?”唯一让他疑惑的,是那新钱,韩铁难得主动问道。
大概早有准备,主簿直接拿出一枚新钱给韩铁看,並解释道:“这是秦王下令,新铸铜钱,此番作为部分赏赐,发放三军。
你不要小看这新钱,虽然轻巧,卖相也不好看,但在长安城中,秦王下令,专门开闢商铺,供给军民百姓用新钱买粮、买布、买食盐。
按现在城中市价情况,你这两千钱,再购得六七十斛麦子,问题是不大的。现在拿著钱,还可可以买铁器、农具,置办些罈罈罐罐更不成问题..:..
1
听其言,韩铁两眼一亮,问道:“这些钱,可否直接换成粮食、器具?”
瞟了韩铁一眼,主簿解释道:“自然不行,营中粮物,必须要实发到將士手中,这是秦王王令,大司马府军令,我们这些小吏,可不敢违背,否则,就是陈督那边便不好交待:
韩铁闻言沉吟,见其状,主簿有些不耐烦了:“韩队长,对搞赏物料数目,可有疑议?”
闻问,韩铁二话不说,自腰间拿出一个布袋子,丟在书案上,请教道:“不知这些钱,能否在城中买粮购物?”
听著那沉重的金属摩擦声,主簿顿时精神一振,打开一看,好傢伙,怎么也有个两三千钱。
当著韩铁的面,主簿將钱散出,拿出几枚研究起来,铜钱样式很杂,以汉魏五銖为主,杂以一些吴钱、晋钱,价值不一,但明显比苟政搞的“正统钱”要厚实多了。
这些钱,自然是韩铁在关东隨军“挣”来的,不似其他实物,这东西虽然也有些份量,但隨身携带,並不是太困难的事情。
只一会儿,主簿將手中几枚钱往钱堆一拋,淡淡道:“这些都是旧钱,只怕用不了!”
“为何?虽是旧钱,也都是铜钱!”韩铁不解。
主簿拿起一枚五銖,轻笑道:“你若拿这些钱找人交易,若有人愿意,自然也能使用。不过,这些钱最大的劣处在於,不能购买官铺的粮布盐铁等器物。
这些钱,上面刻的是『五銖”,而非秦王『正统”。我秦国的物產,自然只有我秦国的制钱能购买,此事想来不难理解......“
听其言,韩铁不禁面带可惜,嘆了口气,正欲收起那袋钱,却被主簿按住了:“且慢!”
韩铁拧著眉,看向他。只见主簿面带笑意,耐性似乎重回他脸上:“我却有个两全之法,秦王有令在先,將士军民,可用旧钱,按比兑换新钱,韩队长这些钱,可有意在营中兑换?”
默默地看著主簿,韩铁问:“我这里有三千一百余钱,能换多少新钱?”
主簿眼珠一转,摊手道:“未曾点清,却难计算,何况,你这些钱,制式过於杂乱,
老旧不一,也需综合权衡.....
一”
闻言,深深地看了这名主簿一眼,韩铁却不再有任何犹豫:“换!”
主簿略显意外,但双目之中明显喜色一闪,当即安排一名军吏:“去,將这些钱点查清楚,按规矩给韩队长兑换新钱,再把赏赐新钱,一併给韩队长!”
又看向韩铁那张冷冰冰的面孔,主簿忽然觉得自己有些兴奋过头了,平復心情,又確认道:“其他物料?”
“我没异议!照实发放即可!”韩铁道。
“这是自然!”主簿当即应道,义正而辞严:“都是自家將士弟兄,岂能坑损?派料一应量具,都由大司马府安排送来,皆经陈督检查,绝无问题!”
说著,主簿写下一张木瀆,做好標记,交给韩铁:“韩队长,可执此为凭,准备人手领物搬运了!”
“队长战功颇著,只怕还需两辆车才行!”主簿又笑著提醒道。
“多谢!”
望著韩铁那不算魁梧,但足够坚毅的背影,主簿在心中喷喷暗嘆:“还得是这些廝杀汉,关东一行,掳获真多啊......
一,
也只有这些经手功赏的上下职吏,对归来將士的收穫,方有清晰的认识与了解。这份战爭的红利,足以让这些文吏眼红,恨不能也提刀上战场。
当然人,也就想想而言,卖命的钱,哪是容易挣的。那些死难在战场的官兵且不用说,就前来领赏的伤残將土,已足够让人清醒的了。
大部分人是没有办法,但这些已经成为苟秦政权管理系统一员的职吏们,有另一条路走的情况下,自然不会选择去战场上冒险拼命。
“下一个!”收回心绪,主簿又唤道。
当然,战爭的红利,似军中主簿这样的人,也是能够分享一波的,比如“兑钱”一事。
由於缺锡的缘故,到发行新钱之前,穷思竭力,也就鼓捣出约三千万枚。而从民间收取旧钱,熔制新钱,便成为另一条办法。
然而,百姓也不傻,新钱质地,明显不如,甚至远远不如旧钱,怎肯轻易兑换。关键在於,那个兑换比例,基本按照“一兑一”来,简直是抢!
因此,许多关西士民,寧可继续留钱吃灰,拿来铸造铜器,也不肯吃亏,除非没办法。
而苟政在兑钱一事上,也不强求,钱是死的,人是活的,需要粮布盐铁过活,他掌握那么多资源,自然不急。
反正,兑换渠道是开通的,愿者自然上鉤。
营中主簿这般上心乃至兴奋,自然是能获得好处,最直接的一点,他们从將土手中换钱是一种兑换比例,他们如数上交,又是一种比例.....
只中间这道环节,就足够他们吃饱了。
当然,这些军吏聪明,將士也不傻。至少,韩铁绝不是什么愚钝的蠢人,但他依旧毫不犹豫选择兑换。
不为其他,新钱能购买生存物资、生產工具,而这些,是他与家人、仆部所需要的,
就这么简单。
至於吃亏的问题,这么些年了,吃的亏、受的苦,还少吗?
比起过去的磨难,这点算什么?比起秦王实实在在给他的恩赏,又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