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燕军南下,兵进韦邑(2/2)
同时继续恢復邮城。
秋风肆意地吹,终於吹走了九月,迎来了霜寒更甚的十月。韦城以北,在发现罗文惠这支秦军之后,两万燕军,就像一头张牙舞爪的巨兽,缓缓向这座小邑逼来。
此时的这座小城內,经过一轮紧锣密鼓的行动,罗文惠因陋就简地布置起一道防御,数千军民缩守城內,所有男丁都被用上。
然而,这道防御能够抵御多久,就连罗文惠自己,信心都不甚足。
虽名“韦城”,放到六七十年前,也只是一座因虚幻且短暂的“太康盛世”而诞生的中原小镇。
而经过这几十年的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更是徒留其名,残破的土城垣,甚至是罗文惠派人,用木石紧急修而成,
低矮的土墙,带来的安全感实在稀薄,自垒上往外望去,甚至產生一种错觉,燕骑能够直接跃马而入。
小邑內秦军的紧张,隔看数里远都能感觉到,当慕容军与慕舆根率军挺进,
观其全貌,也很难將其放在眼里。
抬眼望了望天,雨水虽止,天已放晴,丝丝日光斜射,映照在燕军中军將土的铁甲上,反射出阵阵寒芒。
地上的泥泞还未完全消退,这並不是个適合打仗的天气,缓缓呼出一口气,
面態甚是沉稳的慕容军对身边的慕舆根道:“如此残破小邑,岂能挡我大军。不过,我欲派人劝降,你以为如何?”
慕舆根此来,可谓意气风发,自信满满,意图在河南再建功勋。不过,在慕容军面前,却不敢托大,这位辈分同样很高,和慕容评一样,乃是先王慕容之子,也是王叔。
军事才干虽不如慕容恪、慕容霸两兄弟那么惊才绝艷,但也是几十载戎马傻的老將了。
但或许是早年曾被迫参与到慕容、慕容仁兄弟之间的同室操戈,一度依附叛乱的慕容仁,有这段黑歷史在,也导致其反不如慕容评受到信重。
闻问,慕舆根那张看起来分外粗鲁的面庞上,露出恭敬之色,轻笑道:“將军尽可一试。不过,就末將所知,苟军虽起家於流贼逆匪,但其部下,却不乏顽固敢战之士。
对面敌將,似乎是苟军的虎牢守將罗文惠,其既已摆开防御阵势,恐怕轻易不会言降......“
慕舆根乃是燕军之中,唯一一个与秦军交过手的將领了,因此,他对秦军的认识与评价,还是具备一定说服力。
听其言,慕容军老眼微眯,又扫视一圈远处的韦城,几面迎风招展的秦旗,
就仿佛在向他表明態度一般。
稍加思索,慕容军招来一名军官,吩咐道:“你代老夫前往邑前传话,告诉守將,只要留下兵器、辐重以及抢掠所得人口、財货,他与部下可自行西去,老夫绝不为难!”
“只怕將军一番盛情,敌將不会感谢!”慕舆根並不看好慕容军的策略,甚至觉得这老將军有些异想天开。
闻之,慕容军却淡定极了:“万一成功了?再不济,也能动摇其军心!”
若换作一个贪生怕死的將领,抱著他那一线活命生机,没准还真就受其诱惑,自去爪牙。但邑內把守看的是罗文惠,苟政魔下少有的胆略齐备的良將,当坚定决心之后,可没那么容易动摇。
慕容军的图谋,自然落了空,罗文惠的回覆,明確而决绝。没有任何口舌,
只是亲自拈弓搭箭,將传信军官的坐骑射杀.....
当军官,两脚泥尘,满身狼狐返回復命,慕容军却也没有多少动容,脸上只有一点淡淡的遗憾。
但很快,这些无谓的表情消散一空,只剩下严肃:“传令各部,就地宿营,
派人日夜监视敌军,以防其走脱!
斥候撒远一些,以防贼军援兵,明日造饭进食之后,发起进攻,消灭这股贼军,踏平这座小邑。
玄恭(慕容恪)虽有交待在前,但对面贼军既不识时务,那也唯有用儿郎们手中的刀箭,让其醒悟了!”
听慕容军这么说,慕舆根精神更甚,目光微闪,看嚮慕容军,拱手请示道:“將军,这支贼军战力如何,尚不尽知。天色尚早,僵局且安营,末將愿率军,前往试探,了解敌情..::::
》
“慕舆將军既有此兴致,那便率一千军,攻一攻!”慕容军抚看鬍鬚,想了想,叮嘱道:“老夫知將军驍勇,但记住此为试探进攻,探明敌情即可,莫要恋战!”
“诺!”
慕舆根答应得很痛快,但等他率军发起进攻之后,便將慕容军的交待拋诸脑后了。如果是职关那样依险而设的坚城也就罢了,但区区韦邑,无险无凭,一圈城垣木柵,又矮又破,凭什么拦住他慕舆根。
唯一让他多几分忌惮的,还是邑內秦军的兵力与战力,但在发起进攻之后,
也很快安下心来。
慕舆根的確是一员猛將,他见韦邑低矮残破,竟然大胆地带著一队甲士,策马飞攀土墙之上,整个过程,城上秦军竟不能止。
其后,在慕舆根的率领下,秦燕两军,围绕著那低矮、狭隘的土城,展开殊死搏斗。慕舆根披坚执锐,率眾衝击,秦军虽有力土,却无一合之敌。
而罗文惠本不善武力,只能尽力调度指挥,巩固防线,最后靠著弓弩与长枪阵,方將慕舆根赶下城....
这一场试探战斗,持续的时间並不长,燕军在留下一百多具尸体之后,便在慕舆根的率领下撤退了。
但回营后的慕舆根却十分兴奋,他认为,韦邑敌军不堪一击。倒不是小瞧那些与拼死力战的秦军,罗文惠確有指挥才能,但秦军素质参差不齐,战力不一,
里边那些仓皇无状的流民,更只会添乱。
只消大军齐上,全力进攻,当面秦军,半日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