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回应(2/2)
“说下去,孤在听!”苟政不带感情地说道。
见其状,罗友心头泛起了嘀咕,说:“羌酋机心,何其毒辣,然桓公何人?
岂能受其邀买!
明公乃我普家豪杰,虽然未谋面,但桓公与明公神交已久,素来敬佩,断然拒绝。再者同为晋臣,大义在先,岂能相互攻伐,同室操戈!
只是,魔下一些將领,不识英雄,不明大局,只知打杀,若非桓公竭力安抚,荆州兵马动矣......
少“所以,这便是桓公给孤的提醒,抑或说威胁?”苟政直直地说道。
“桓公绝无此意!”罗友立刻摇头,但那眼神中流露出的意思,也是十分明显了。
“呵呵......”苟政又笑了,笑的十分放鬆。
在罗友疑惑的目光下,苟政拿出了一件绢书,说道:“既然提到羌贼姚襄,
昨夜,孤收到了来自洛阳的战报,並非什么机密大事,正好可给罗从事通报一番。”
也不劳人代读,苟政直接拣重点念道:“...:..十二日大军抵洛阳西郊,十四日平旦发兵,进攻洛阳羌军,一战大破姚襄,斩首两万余级,俘虏上万,姚襄仅率数千残兵,逃往虎牢关......“
“简简单单几句通报,让罗友心神俱震,不由脱口而出:“明公已破羌眾?”
“是大破姚襄!”苟政纠正道。
见苟政那自信表情,罗友慢慢將此消息消化,震惊渐渐化为苦涩,还有一丝羞臊,面上不復此前淡定,明显言不由衷地拜道:“恭喜明公,再获殊功!”
“罗从事此言,却是不妥!”苟政说道:“姚氏也受建康封赏,被视为北地义眾,中流砥柱,我与其交战,损伤的可都是普属兵马!
莫说殊功,消息传至寿春,传至建康,朝廷不下场拉偏架,给孤再加一条罪状,孤都要感恩戴德了—“
苟政以一种慢条斯理的口吻,说著尖酸挖苦的话,从中透露出的,对东普朝廷的蔑视,则更甚於言语本身。
对此,罗友实无心风趣了,纵有急智,亦没有使的必要了。似苟政这样背德忘义、无君无父的梟雄,多说无益,唯有刀兵问道,桓公,还是有些想当然了。
只可惜,玉璽却是討要不得了,这宝物在苟政手中,只有蒙尘,在桓温手中,却能发挥拔山起岳的巨大威力念及此,罗友更觉心头一寒,苟政其人,占据关右,实力强大,野心滔天,
其危害远大於萧敬文之流,理应早除之。
桓公心存犹疑,拒绝姚襄之请,恐失其策!然而,时下说这些,也晚了,姚襄都败了,败得那般悽惨。
消息一旦传回,桓公只怕更不敢贸然发兵了....
在罗友念头纷飞,魂不守舍之际,苟政却取过一张绢布,提笔埋头,在上边书写著什么,並且很快停笔,一边叠装密封,一边说道:“罗从事奉命远道而来,若是空手而归,倒显孤礼数不周。孤给桓公回了一封信,就烦劳从事带回江陵吧,也算是给桓公一项交待!”
闻言,罗友立刻醒了神,不敢怠慢,郑重地从年轻侍从手中接过那道苟政手书,道:“在下一定带至!”
“回江陵的时候,孤就不送了!”苟政又道,竟直接赶人了。
罗友张了张嘴,终於作揖道:“在下告辞!”
“桓元子,非真英雄也!”待其退下,苟政在沉吟几许后,悠然长嘆道。
原本,苟政对桓温还多有忌惮,但经此一事,却认为此公虚有其表。同样的情况,若换作他苟政,必然是全力发作,举兵北伐。
与关中的战略形胜相比,区区一块玉璽算什么?如此良机,桓温却只著眼於一块石头,妄图以兵挟制,迫苟政交出玉璽,这种手段,在苟政眼里,难免小气,非大丈夫、真英雄所为。
不过,苟政这种思量,仅是从自身角度出发,桓温也有他的目標、考量与顾虑,並不能一概而论。
但经此一事,至少在苟政这边,他的自信心完全树立起来了。桓温,桓公,
桓征西,桓荆州,再大的名头与威势,也不妨碍苟政从战略上藐视他了。
若桓温就这等作风与器量,想要夺他关中,做梦!
当然,苟政能够如此硬气,还得益於洛阳大捷!
先有符氏,后有姚羌,由於关中氏羌族部数量眾多,这两个势力被苟政视为统驭关中最大的障碍,而在击败甚至可以说击碎这两家后,苟政的信心也获得成倍增长。
在此基础上,原本深以为患的桓温,反而能平淡视之了。无他,苟政根基渐固,並清晰地认识到,桓温或许强大,但很难威胁到他根本。
苟政对桓温的蛰伏避战,不是畏惧,而是不想打乱既定的发展节奏,是在为他巩固雍秦的战略服务。
再说玉璽之事,倘若罗友能够早来一些,倘若洛阳战事不顺,乃至直接战败,考虑到安全问题,苟政没准还真就给了,大丈夫能屈能伸。
但此时,姚羌已破,苟军將士不负所托,乾脆漂亮地將来犯之敌击垮、碾碎,苟政文岂能再受桓温讹诈。
苟政只是不想战,而非畏战,但凡桓温敢兴师来犯,苟政便敢举兵相抗,针锋相对,拼命的本事,他可从未丟失。
三伏天气的笼罩下,罗友乘车,驶向长安东南,沿著破旧的武关道,返荆州而去。沿途,一度想停下,仔细观察记录,只可惜,有司隶校事下属吏卒跟隨、
监视、催促,根本不给他多做停留的机会。
就连武关都不让其停歇,一直到走出武关道。
荒凉的道路间,隨从们奋力地驱马推车,意图將车轮从泥坑中拉出,趁此閒暇,罗友立於道左,回首西望。
当然,从他的视野,只能望见崎嶇古旧的武关道,但他的思绪,却不由落在夹谷而设的武关城上。
此时的罗友,心中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失落,他隱隱看到,在未来的某段日子里,这条入秦古道,吞噬无数荆襄儿郎们性命的场面,而收復关中,或许已成妄想怀中,还装著苟政给桓温的信,虽然好奇,但可不敢私自拆阅。至於苟政所写的东西,实则也不算什么机密,只六个字罢了:不信谣,不传谣!
而就在罗友离开关中之后不久,苟政又往武关,增成卒一千,关中对荆州的防御力度,正在逐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