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如鱼得水(2/2)
苟政的见识、谋略与野心,已到这等高远博大的地步。
这样的人物,岂能区区一个关中所能容纳得了的,或许苟政並没有大话,他的未来,在整个北方,乃至天下。
立场真的是一个重要且玄妙的东西,在初投苟政的这个寒夜,王猛对苟政的疑虑便以露水蒸发的速度,快速消失。
取而代之,是一种感慨、信任乃至佩服,在不断的经歷进化之中,苟政已经逐渐展现出他作为一方雄主独有的人格魅力,对王猛这样有志家国天下的经世之才来说,可谓亦是致命诱惑。
当夜,王猛在感激苟政推心置腹的同时,也再一次问道:“猛虽有薄不和十一指番助大山2,
对此,苟政在短暂的思之后,发动废话玄学的能力,悠悠然地说道:
“因为你是王猛,王景略,天下仅此一人!”
这样的回答,说的王猛是莫测高深,沉思几许,郑重拜道:“参见主公!”
苟政欣然纳之。
这却是薛强暗中给王猛透露的消息,在苟氏集团內部,只有真正的自己人才称呼苟政为”“主公”。
过去,包括薛强在內的很多豪右,是不愿,而到了如今,倘若没有苟政的允许,却是不配了..
喜获大才,苟政直接將王猛留在公府內部,一连三日,不做其他,就和王猛討论苟军发展建设,討论治政之得失,討论天下大局。
这几日间,苟政將大部分事务都下放给郭毅、苟武、杨间、朱彤、程宪等三府僚属,倘有要紧事务需要苟政批覆,也丝毫不避讳王猛,甚至直接与其商討,参考其意见。
在这个过程中,王猛的见识能力,让苟政安心確定,而苟政以及苟氏集团的诸多內情,也让王猛信心倍增。
一时间,苟政虽没有如汉昭烈帝得诸葛那般连呼“如鱼得水”,但对王猛的欣赏,总是溢於言表,掛在脸上。
为了表示对王猛的重视,三日后,苟政召集长安文武,当眾將之推介给眾人。作为举荐者的薛强,被委任为秦州长史、天水护军,前往冀城,代表苟政,全权协助辅国將军苟雄,进行整军、授田之事,同时,苟政还另赐良马两匹、绢十匹、粟、麦各百斛。
至於王猛,苟政亲自给他置办了一栋宅邸,仅与公府隔了一条长街,並配备朴实、婢女、粮柴油盐等一系列生活物资,至少从物质待遇上,先满足他。
当收拾过后,王猛以一副薪新的面貌出现在苟政面前时,看看那丰神俊朗、姿仪瑰美的模样,苟政也不由暗嘆,这等仪表,才不负王猛之名啊!
心下好感更甚,虽然更加看重才华,但如果每天议事时,面对的是一个帅哥,总归是更好的。
永和八年(352年),於关中士民而言,在一种平淡的节奏中,到来了。
这一年,苟政二十五岁,王猛二十七!新年伊始,在一场公府迎新宴会上,苟政开始兑现他对王猛的承诺。
当然,一步到位,委授重权,把他放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上,
基本是不可能的。苟政再怎么信重他,也得顾忌影响,得考虑魔下那么多文武將臣的感受。
要知道,就此前苟政表现出对王猛的宠信,就已经引发诸多嫉恨了。包括一向宽宏的雍州长史,苟政的岳丈郭毅,在谈及王景略时,言语间都难免泛酸。
作为一个冉再升起於长安的王者,苟政做事,还需要堂堂正正、名正言顺哪怕从实际的工作角度出发,也不好贸然將王猛拔至高位,在他对苟氏集团军政情况尚不熟悉的情况下,就予以重权。
因此,苟政以王猛为军师祭酒,这是一个相当灵活的职位,其权力与影响力大小,只在主公的信任程度。
而在薛强西使的日子里,王猛自然而然地代替其“军咨祭酒”的功能,
出入霸府,参赞军政,成为新一名澄心堂常客,长安新贵。
从正月十六日开始,苟政给王猛派遣了大量巡视、刺察任务,让他到长安诸军、渭南屯营及三辅郡县,重点考察军功授田以及各地屯务的推进工作。
这绝对是一个用心良苦的安排,毕竟,隨著长安及三辅诸军整编的陆续完成,授田与屯田二务,也直接成为苟氏集团最重要的事务。
前者关乎未来发展战略,后者则直接十繫到几十方苟氏车民的果腹问题,也在连续的调研之中,王猛逐渐完成对当前苟氏集团的一次综合考察。
而结果,让王猛出乎意料的喜悦,苟政在关中对苟氏集团打下的基础,
比他想像的要扎实得多。
经过一番综合细致的了解,王猛发现,如今的苟氏集团,除了人主以及一些宏观上的条件,在其內部,已经形成一个政权诞生的基础。
那几十万组织管理粗糙,但牢牢掌握在手的屯民:从三辅到河东已经开垦出的三百万亩田土,以及仍在疯狂推动屯田事务;
还有最让王猛感到新奇与惊讶的,那些三年以来,苟政零敲碎打,逐步在军政事务中建立的各项制度与规矩,虽然在王猛眼中显得简陋粗糙,但苟政通过不断树立的权威,给苟氏集团注入了制度的基因。
而上下將臣,不论乐不乐意,都形成了一定的认同、习惯。这一点,相当难得,也是苟氏能否真正完成蜕变的关键因素。
在王猛看来,苟政的这些做法、措施,虽然有诸多可指摘之处,但都蕴含一丝“法家之妙”,这是大作为的表现。
同时,王猛也发现,如苟政所言,当前的苟氏集团,欠缺的是系统化的整合、补足,这其中有太多可操作的余地,有太多值得他施展的事务。
为此,王猛振奋不已,也迫不及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