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寒夜会王猛(1/2)
第260章 寒夜会王猛
“荆州虽以桓氏为领袖,然其魔下,亦是士族齐聚,即便桓公襟怀广阔,唯才是举,对景略提拔任用,景略兄自觉,需要耗费多长时间,方自一眾高门衣冠中脱颖而出?
纵然桓公慧眼识才,简拔於兄,以其雄傲,对兄又有多少信任,能付多大权柄,兄之经略大才,能发挥几分?”
注视著王猛,薛强继续说道,语气甚至有几分激动:“以愚见,兄唯有见用於北方,方可不负才华,伸展平生之志!
而北方群雄之中,能成事者,一为慕容燕国,二便是我家主公!
前者起於辽东,兼併幽平之眾,实力强大,而今南下,饮马大河,就在不久。然其已歷三代,国运正昌,人才辈出,纵然投之,一时之间,也难就高位。
唯有我家主公,虽发於微末,然不拘一格,魔下新锐,既无陈规,又无烂俗,兄若投之,必以股肱相待,大胆提拔,放心任用......
对薛强的分析,王猛態度上没有更明显的反应了,只在沉吟在座,陷入深思。
见状,薛强觉得有戏,又道:“北方其余势力,难成气候,想来以兄之见识,也难屈就,自不用多提。
若是去岁,主公初入长安之时,兄心怀疑虑,隱避江湖观望,可以理解,我也不会力劝兄台投效。
然如今,我家主公已然坐拥雍秦,占尽关中地利形胜,外则力拒群寇,
內则整军安民,王者之姿,日益彰显,难道还不能入兄台之眼?”
厅堂间一片寂静,薛强虽言罢,然其声音却仿佛仍在房樑上,在王猛耳边迴荡,显然,对薛强的劝说,他是听进心里去了的.....
等待少顷过后,王猛抬起了头,正视薛强,轻声说道:“略阳苟公的確是当世有为之主,其入主关中后的作为,我身在山野江湖,闻之也大感佩服。
只是,眼下他虽据长安,守山河,看似稳定,实因尚未面对真正的强敌。旁的不说,倘桓公率军北伐,兵锋直向长安,可能抵挡?”
薛强道:“前者符氏举数十万眾,滚滚西来,主公仅以数万之兵,守关山,固河防,待时出击,低贼立时灰飞烟灭.::
王猛摇摇头:“氏看似声势浩大,实则虚有其表,后继乏力,因而为苟公反制。然桓公背靠荆益,有八州士眾粮械支撑,岂是符氏可以比擬?
或许苟公仍能效前法,防守反击,拖时待变,然变生於何处,却未必如苟公所愿。据我所知,氏兵临潼关之时,关中內部,豪强连叛,虽为苟公迅速扑灭,然所受之创,恐怕不小,否则以氏之虚弱,岂能与苟军持入秋?
而桓公之声望,远非健可比,他若北伐关中,关中群雄必然群起响应,凉州张氏、仇池杨氏乃至陇右王擢,怕也闻声而动,再荆襄梁益之眾,
届时內外夹击,群起而攻,苟公未必能够挡住!”
说看,王猛发出一阵感慨:“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苟公眼下,最大的依仗,一是魔下久经战阵、一路打下长安的精锐部属,二则是关中地利,然这二者,却不是固若金汤,毫无破绽.::::
苟公此前以拖待变,大破符氏,倘桓公以此法对付苟公,只怕最终被拖垮的,却是苟公了。关中战乱已久,军民疲惫,人心未附,绝非苟公可以久战之地!”
“景略所言,確有其理,然桓公受制於江东,北伐之日,遥遥无期。即便他成功掌握北伐大权,其兵锋所向何处,犹未可知,他也未必兵进关中!”听其言,薛强沉凝道。
王猛看向薛强,轻笑道:“威明兄此言,莫不是在考我?苟公眼下,虽称晋號,然我这山野之人,也能看出,其与晋廷貌合神离,自立之心,日益显著,以桓公之见识,岂能容之?
而况关中乃战略要地,若能取之,兼併西北夷夏之眾,稍待休整几年,
则居高临下,东出北伐,两路齐进,还復天下,亦可期待..::..
2
一王猛说起这些畅想,本该是振奋激动的,然其语气神態,却格外消沉似乎自己也信心不足一般。
薛强察之,却轻轻一笑:“不瞒景略兄,你所虑者,我家主公,又岂无备?”
王猛闻言愣然,拱手道:“还请赐教!”
薛强道:“我家主公,虽起於义军,发於行伍,然其所长者,却並不在武力,而在谋略与见识,天下大势於他而言,仿若手中在握,瞭然於心。
这是他能以河东鯨吞关中的关键原因,也是我等真正敬佩的地方。走一步,看三步,是我家主公的习惯。
我至今记得,早在去岁初入长安不久,他便做出攘外安內之决策,虽屡遭兵,无奈兵戈,然屯田养民、恢復农桑、休养生息,始终是其治政第一要务;
去岁冉閔崛起,魏军纵横河北,屡败赵军,连获大胜之时,便已断言,
河北將属慕容燕国;”
早在去岁鄙县大战,击败司马勛之后,他便已做好与晋廷决裂的准备......
薛强透露的这些,可都算苟氏集团这边的绝密信息,王猛听得也是双目异彩连连。
见其状,薛强抬指道:“我家主公现今所为之事,是要在关中重建秩序,再构经纶,而最终,却是要鼎足关西,剿除內乱,削平后患,与普燕相爭。
其智勇韜略,心胸气度,远超常人想像。因此,有备於斯,即便將来形势如景略兄所言,(桓公北伐关中,我家主公仍將坚决抗拒,彻底挫败其图谋!”
说到这儿,薛强发现,王猛又微微低下头,凝眉沉思。
见状,薛强活动了下有些僵硬的双腿,袖袍一摆,悠然笑道:“景略兄,我家主公曾有一言,锦上添,不如雪中送炭!
如今之关中,上下疲,百废待兴,主公选贤举能,亟需各路豪杰贤能,共襄其事。兄若此时投效,恰如雪中送炭。
倘若兄台南下,不为桓公所用,还则罢了,若復归来,届时主公根基初成,即便经世佐时之才如兄台,能否像眼下这般重视,就未可知了。
即便主公不负贤能,破格任用,也会有更多顾忌..!.
比起之前从各个方面、角度帮助王猛剖析、介绍,薛强这最后一番话,
就更为实在了。意思也很明白,眼下,不只是你王景略在择主,错过此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