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整军(2/2)
其正规化,大抵是从战卒、辅卒及附庸民眾的区分开始,而从入主长安后,通过招降纳叛,苟氏的军队,就像吹气球一般地膨胀起来。
到司付大成,更违不虽然因为歷大战子,
少,但到此次大战后,西起秦州,东至河南,各地苟军的数量,仍有十余万眾,且编制、战力、成防都相当混乱。
且不提军队“专业化”的问题,仅衝著这十余万军队,苟政就必须得进行大刀阔斧地整编改造。
最现实的一点,以当前苟氏割据州郡的状况,是根本无法供养这么多军队的,別说十万人,就是折半,倘若全部脱產,也相当困难。
车队不整编裁汰,减少人员,如何减轻供养压力,让关中土民更少负担地进行恢復?想要休养生息,从裁兵开始。想要提升战力,从整军开始。
同时,整军也从来都是上位者加强军队掌控能力的有效手段,放在任何时代,都是通用的。
经苟政同意、苟武负责出台的整军计划中,大方向上,整编后的苟军仍旧以中外军区分。中军自是在原有十五营的基础上进行整编,苟政授意苟武,自全军挑选精卒、老卒,充入十五营编制,当然,这个充实的过程,伴隨著大量的裁汰。
苟政决议,將中军十五营的编制,全部压缩、严格限制在两千人,而浓缩的往往是精华。同时在长安设立前后左右中五军,每军辖三营,以领军负责日常统率、训练,五军之上,则是苟政的都督府。
中军最重要的职责,自然是守备长安,不过以如今苟氏集团的地盘,不可能把所有中军精锐放在长安,关中周边如蒲坂、潼关、陈仓等要害关卡,
皆由中军將士驻守,並由都督府进行综合的成防调度及安排。
雍州以外,包括天水冀城、河东安邑、河南洛阳这样的战略要地,同样安排中军將土进行轮成,这也构成苟军的镇防骨架。
裁汰下来的大量苟军將士,当然不可能全部放弃,自有安排去处,大部分分流到各郡,成为地方驻军,构成苟氏“外军”的主体,比如已经建立的扶风营、天水营、蒲坂营等。
此番整军,还要继续扩大,苟政要求在治下每个郡,视情况至少建立一到两个营,以维持当地治安。
还有一部分,则转为辅卒,划入建平將军苟侍主管的苟军后勤系统.:::
与中军將士的“职业化”不同,这些地方驻军与辅卒,除了基础的军事职能之外,还要承担相应的生產任务,需要向长安缴税纳粮。
这,显然也是此次整军中的重头戏,欲窥其全貌,还需与苟政的军功授田章程相结合起来..:::
不论中军外军,皆由都督府进行统一的军令、军务管理,这是苟政统一军令的標誌,都督府也將成为苟氏集团的军事权力中枢。
当然,除了中外军这两大系统之外,整编后的苟军还有一些重要补充比如苟政的亲兵营,直接扩编,並毫不收敛地命名为“羽林”,还有约两千人的长安城卫军,这同样是具备作战功能,並直接向苟政本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