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从新安到陕城(1/2)
第213章 从新安到陕城
郑雋的叛降,显然是不在罗文惠事前思谋之中的,於他而言,最大的麻烦在於,基本丧失了战术反应时间。
狡猾的氏將符洛,在接受郑雋投降后,命其遣心腹部卒回报新安,说他与氏军前部一战,斩获两百余,藉以麻痹罗文惠,而自己则亲率三千氏骑,
快马加鞭,袭向新安。
等罗文惠確知郑雋叛变消息之时,三千氏骑在郑雋的引路下,距离新安已不足三十里,並高速持续迫近之中..,
罗文惠已经顾不得痛骂郑雋的反叛,军情变化,形势紧急,又一次考验他的急智与应变能力,並且这一回不似去年在成皋之时,他有全权处置的权力。
事实证明,多谋者未必强於善断,当没有丁良在背后支持决断,轮到罗文惠自己时,他方真止意识到,何为三军之重,一举一动,都十繫到部卒安危、军事格局乃至影响整个战爭的进程。
当时罗文惠面临的局面,是有些复杂的,三千氏骑本身的威胁,並没有想像中的大,毕竟靠看在新安建立的城防,足以拒之,就算一万五千兵的氏车前锋一齐压上,也能够抵挡一段时间。
但那样,就彻底丧失战术主动了,而一旦后续氏军抵至,那罗文惠这支苟军,可就要彻底陷在新安了。而这,是罗文惠绝不愿意看到的,也不符他的军事作战计划。
依罗文惠的打算,在试探清楚氏军军情之后,当採取步步为营,节节抵抗的战法,借著弘农道间地势紧要处,依次布防,阻滯氏军进程,消解敌军士气,並寻机发起反击。
这是一种相当主动的战术考量,也充分考虑了新安乃至弘农的军事地理形势,罗文惠清楚,若氏军悉眾前来,別说新安了,就是弘农也未必能守。
他需要做的,只是在拖延、迟滯氏军进展的同时,儘量保全力量,並为后方的军事动员、援军调度、城池守备,爭取更多的时间。
不过,隨著郑雋的突然叛逃与氏骑的快速逼进,罗文惠的盘算直接落了空,处境也变得更加凶险。面对险情,经过一番思考,罗文惠做出了一个相当大胆的决策,悉新安苟军四千余眾东出,迎战氏军。
面对苟军主动出击,洛自无怯意,相反,他感到欣喜,认为罗文惠狂妄而愚蠢。毕竟,如果其选择据新安固守,那么他一时间还真就没什么办法,只能等梁平老率前锋及攻城器械赶到后,再行攻城。
而罗文惠偏偏选择主动野战迎击,则正中洛下怀,他所率氏骑,可都是些精悍之卒,是氏军中最精锐的一部分。
於是,罗文惠於新安城东五里列阵拒敌,与洛战。双方展开斯杀,激战一场,而隨著时间的推移,洛渐渐发现问题了,对面的苟军战力强的惊人。
罗文惠敢於主动出城接战,自然是有凭仗的,他的部属,不管是破阵营,抑或弘农兵,都算是苟军的老底子,將士的战斗素养是相当不俗。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当然,你有勇士,我也有悍卒,但真正让洛感到吃惊的,还是罗文惠的临阵指挥作战能力。借著骑兵的衝锋之力,氏军屡次衝破、击散苟军兵阵,然次次都仿佛差了口气,难以彻底击败苟军。
危急关头,罗文惠总能组织散兵,重结军阵,拒战氏骑,也就使苟军始终处於散而不溃的状態。尤其是经罗文惠调教多时的破阵营,他们结成紧密的军阵,配合熟练,作战勇猛,展现出强大的攻击力,给氏骑带去巨大威胁,也是氏骑强大衝击下,苟军军政能够固若磐石的主要原因。
洛的军事能力是不差的,本人也相当英勇,组织了好几次强大进攻,
並亲自带头衝杀,但都在罗文惠的指挥防御中,消解於无形。
慢慢地,洛发现,自己反而成为了那个愚蠢的小丑了,放弃骑兵的机动能力,与步军兵阵硬碰硬对战,本身就不大聪明。
在將士素质、战力水平没有显著差距的情况下,就更显愚蠢,而洛也在与罗文惠的碰撞中,碰了个头破血流。
不过,能被符健委以先锋之任,荷洛自然也不是一根筋,在察觉问题后,迅速做出调整,从击溃苟军、一举攻克新安挺进弘农的图谋中清醒过来。
他不敢再与罗文惠廝杀,而是下令,放弃廝杀,逐步摆脱苟军,改急战为缓战,开始发挥起骑兵的优势能力,对苟军进行监视、骚扰、袭击。
而见氏將从上头的状態恢復冷静,罗文惠也不由嘆了口气,有些可惜。
若洛坚持战,他或许就能完成反制,击溃这支氏骑,
只可惜事与愿违,以步制骑,很多时候,往往需要骑兵的配合,当符洛放弃与苟军正面交锋时,罗文惠也很难拿出有效办法来,两条腿,是跑不过四条腿的。
隨著氏军的变化,苟军在罗文惠的指挥下,也进行相应调整,在重整队伍之后,保持防御阵列,缓缓向新安退去。至此,苟新安之战,算是落下了帷幕,氏骑伤亡七百余,苟军的伤亡则在千人上下,双方斗了个旗鼓相当。
罗文惠主动出击,考量也並不复杂,如能击败氏军,那固然最好,如不能,也要大量消耗氏骑的有生力量,爭取出一个撤退空间来,总之,他不愿意束手於困足於新安死守。
至少,后面一个自標,他勉强实现了。在罗文惠指挥下,弘农苟军从容结阵西撤,经新安城时,直接绕城而过,向陕县退去。
临退之间,罗文惠还发挥了一个去年他在河南时的艺能,一把火把新安烧了,里面还囤积著一批苟军的后勤物资,没法隨军携带,虽然不多,但就是一粒栗也绝不留给氏军。
苟军的撤退意图,当然也瞒不过洛,在激战之中吃了大亏,他也绝不能放罗文惠轻鬆撤离,於是其后而追,试图在追击的过程中,寻找破敌机会。
毕竟比起进攻,撤军从来要更加困难,对將领领导组织能力、將士凝聚力、军心士气的要求都很高,而在有敌骑追击、袭扰的情况下,就更考验人。
也因为洛军在屁股后面的威胁,罗文惠也没法快速撤离,脚程相当缓慢。而洛只一味的纠缠,他也没法轻易摆脱追击。
自新安距陕城一百多里,罗文惠率军西撤,两日一夜的时间,走了未及一半。计划是好的,但真正执行起来,比罗文惠预计的还要困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