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精品推荐 > 苟秦 > 第211章 准备战爭

第211章 准备战爭(1/2)

目录
好书推荐: 葬心雪 (古言H) 侥幸(骨科) 重生八零:老张头暴打白眼狼 重生之末世孕子 从岛国开始的华娱 婬神佑春(古言NPH) 穿越诸天万界 你不能只在吃铁桿庄稼时才爱大清 星际万人迷,怪物们排队跪求我契约 暗恋过期

第211章 准备战爭

“齐公?好个齐公!”听朱晃提起段龕受封之事,苟政终於有了反应,两眼微眯,讥笑道:“这便是大晋朝廷,一群鼠辈!”

苟政语气中的怨愤几乎不加掩饰,当然也是有缘由的,当初攻取长安后,苟政曾遣通事程宪南下建康奏捷,顺便求取朝廷认可与封赏,其中就包含“秦公”爵。

而结果,就算不如前年苟范出使时那般自取其辱,也差不了多少,因为与司马勛在县一番战,导致程宪差点死在建康,在后续的封赏中,也只是个略阳郡公,建康朝廷儼然不愿把统治关西的名爵赐与苟政,防范之心,几乎不加掩饰。

苟政这一路,也算是披荆斩棘、浴血搏命,方才收服关中。不管建康朝廷上那干虫究竟作何考量,作为正式册封过的“大普寧北將军”,苟政对关中的收復,在北伐委顿的背景下,於普廷都是有功的。

然而,晋廷的反应与態度,除了让人失望与寒心之外,实无多少可谈者。至於段龕,不过趁青州空虚,率眾东进,占了广固,然后派人往建康递了一份降表,然后便受封“齐公”重爵。

两者间的差距,不在功绩、影响的大小,只在出身,段龕属於段氏鲜卑残部,而苟政虽然只是略阳土豪一小枚,但毕竟是华夏英杰,这就是薄內厚外的根本原因。

这固然是晋廷的一贯作风,但对於苟政这等於北方搏杀的军阀而言,除了离心背德、反目成仇,还有其他选择吗?

当然,在这个时候,苟政也实在顾不得抱怨和数落东普朝廷的蛇鼠行为了,

朱晃带来关于氏在中原的异动,让他心头感到沉甸甸的。

不过,念头急转,仍旧忍不住问道:“去岁秋普廷不就宣告要出兵北伐吗?

这又是半年多过去了,其军至何处?有何建树?”

对此,朱晃只有摇头,答道:“回主公,我们的探骑,还未及铺向南方,此前注意也多放在北方,对朝廷之事,实无了解....

苟政默然,在这方面,他也能理解,这细作眼线的布置,从来不是容易的,

远不是把人派出去就行了的,尤其在北方形势如此紧张、混乱、危险的大环境下。

就算把人派出去,其忠诚、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也都要经受相当大的考验,朱晃的出现,对苟政来说都是一件意外之喜。

而事实上,对朱晃能在关东走一圈,完好归来,还带回那么多要紧情报,苟政已经是格外满意了。因此,对一些不足、不及之处,也不至於提出一些过分要求。

不过,思及东普北伐之事,苟政头一次表现出不满的情绪,当场骂道:“一年多了,这个殷浩,北伐北伐,喊得大声,寸步不出。如此使命,交给这等虫,岂能功成?”

这该是朱晃第一次见苟政如此失態,不过也只能听著,苟政的“二象性”也从其中展露无疑。

要知道,在大部分时候,哪怕在与司马勛交战之后,苟政对殷浩的態度还是很尊重的,人前多呼之为“殷公”抑或“殷中军”。

除了殷浩是苟政在普廷的政治靠山之外,更因为在大局上,由殷浩掌东普北伐大权,於他是有利的。就和苟政不希望慕容鲜卑迅速平定河北、南下中原,给自己造成威胁一般。

在普廷事务方面,苟政更希望看到的,是殷浩掌握大权,预备北伐,缓行北伐,儘可能地拖延普军北上的脚程。

但这种考量,仅限於永和七年以前,到了如今,燕军在河北已经占据胜势,

隔著两三千里,都能感受到其崢嶸锋芒。

而眼下,氏也明显不安分,有西进寻自己晦气的跡象,这就让苟政下意识地对北伐晋军提出更高的需求了。

但现实是,都永和七年了,距离殷浩掌权已经一年有余了,比起去年,北方形势又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苟政两个儿子都出生了,他还在预备北伐,原地踏步..:::

以当前中原的纷乱局面,都不需普军做什么过分艰难的事,只需其遣一师渡淮,对符氏都是一种牵制。而事实上,殷浩主持的北伐,连淮南地区都还没有完全控制在手,很多郡县地区,实则仍掌握在北方將更手中。

当然了,苟政这种想法若是为殷浩所知,只怕得来的同样是蔑视与讥讽。你苟政算什么东西,焉知天下大势,焉敢对北伐大业指手画脚,何来的妄想?

甚至於,如果健真的引中原之眾西进找苟政的麻烦,或许普廷那边更乐於见之,苟符之间,不论谁胜谁负,於中央政权来说,都是有利的。

最好能够两败俱伤,那么等王师北进之后,就可以兵不血刃,一举收服河南、关中之地了....:

事实上,倘若仅从名义上来讲,到永和七年,东晋的北伐已经“卓有成效”了。至少,到永和七年三月为止,西起雍凉,东至青徐,可都打著东普的旗號。

这种声势可是几十年不曾有过,这等气象可是大晋復兴之象,如今这等局面,可都是在殷中军掌权之后实现的。正所谓,师不出建康,军不过大江,而中原皆復....:

当然,东普朝廷虽则早无什么体面可言,但节操也还没有碎到这等自欺欺人的地步,至少北方苟、、段、张、周等降晋诸军阀势力,显然不可能被晋室当做自己人。

只要不是自己人,那么北伐就远未至功成,坦白点讲就是毫无建树,而这也是桓温一直攻计殷浩的地方。因为去年的郡县之战,作为苟政恩主的殷浩在普廷內部也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尤其是来自荆州桓温集团的逼迫。

鑑於此,殷浩也知得有所作为,以缓解內部压力,於是他与荀羡、谢尚等人商议,原本打算先把淮南地区彻底收復,为北上中原打基础,

但就这种实际的初步计划,最后仍未能成行,肘来自於自身,源头则在荆州,在桓温。却是自长江上游屡有消息东传,桓温在荆州整兵经武,大规模囤积粮草军械,其总督之八州士眾,悉为其资调私用,而不为国家左右。

这些情况,足以让建康朝廷神经紧绷,菊一紧。桓温如此,若为北伐准备也就罢了,怕就怕他沿江东下,那才是大危机。

比起北伐,显然压制桓温这只野心勃勃的猛虎,要更为重要,扬州之师若擅出,建康的安危如何保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大秦,开局一把贫铀剑 山中何事 又穿成万人嫌真少爷后,他摆烂了 特种兵:我都转业了你让我当教官 穿书:兵临城下,你让我撤军? 穿越祁同伟,开局逮捕丁义珍! 被读心后资本家大小姐人设又崩啦 灵笼:铁驭大人带着泰坦来了! 梦幻空间 包国维:你怎么成大文豪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