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跨年(2/2)
若以当前长安的財物力,倘若真给苟氏集团全部有功將士、文武官吏进行一次彻底的职禄大封,立刻便要破產。同时,若眼下封赏过了,今后再有功勋,如何赏之?
碍於现实的因素,苟政只能採取折中的办法,將册封范围缩小,先將军中这些功狗给安抚住。至於其他將土,调动的调动,升职的升职,同时以新年施恩的名义,进行一次粮米酒肉搞劳。
同时,为了抚慰军心,苟政第一次明確发布公告,將於永和八年,正式对全军將土,进行军功授田。
关於授田之事,苟政同样与僚臣们商討过,最终得出的结论,不宜操之过急。毕竟,这可不是简单的分田授赏,这牵扯到兵制、戍防、出征i等一系列军事问题,是干係到苟军立足关中之本的大事。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而食,则为地所出。苟政要的,可不是简简单单把地分给將士就完事了。
须知,田土关中到处都有,然而授田之后,如何经营產出,如何缴纳税粮,
还有最重要的耕地劳力来源分配。同时,分地授田之后,將士显然不可能继续当职业士兵,军事与农业生產的矛盾如何平衡.....,
以苟军如今的组织形式,以及分布情况,想要完成军功授田,非得进行一次彻底的、全面的、长久可持续的大调整不可。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也要跟上。
苟政要进行授田,除了搞赏將士之外,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对关中生產发展进行恢復,同时对军队进行分流,减轻养军的压力。
而他想要达到的效果,自然是兵农合一,而隨著討论的加深,苟政慢慢发现了,要实现这些目標,他要在关中建立的,是一套新的田土製度与兵制。
而这两者,儼然决定著一个政权的经济基础与军事基础,而涉及到如此根本且广泛深远的东西,可不是三俩月,就能摸清理顺的,千头万绪,让苟政伤神烧脑,几乎岩机。
为此,苟政打算用一年的时间,对军队进行调整,对具体的授田细则进行制定討论。就是这样,也未必够,他还得选调出一批,能够理解、协助他制定相关政策,並最终执行、监督军功授田的事宜的人才....
不过,从苟政在宣光殿上当眾宣布,要对將士进行军功授田之后,此事就彻底提上了日程,並被苟政当作永和七年关中苟氏集团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优先等级高於一切。
永和七年,正月十七日,怀著一种复杂的心情,辅国將军、秦州刺史苟雄,
正式起行,返回冀城。前者,为苟起求情未果,苟雄虽然默默接受了,没有继续让动作,让苟政为难,但他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满的。
因此,苟雄早就想离开长安回秦州,还是在苟政的挽留之下,才在长安过完年。如今,新年伊始,万象更新,苟雄也同诸將一道得到新的封赏,他觉得自己也没有多少再留在长安的理由了。
说到底,苟雄对苟政,心中仍然有气,气的还是他的手段与作风。但对此,
早些时候苟雄都没法说服,更何况如今声势已成的苟政,苟雄是既无奈且无力。
苟雄回长安后的快快不乐,几乎是个人都看得出来,为此,参军贾玄硕基於苟政的立场,甚至大胆向苟政建议,不该放苟雄再去坐镇秦州。
原因,不言而喻..::
结果嘛,贾玄硕遭到了苟政一番严厉训斥,然后把他关在府中,饿了三天三夜,方才放出。苟政如此做法,当然是在向二兄表態,以示绝不相疑。
而苟雄在听闻贾玄硕的进言后,自是暴怒,若非幕僚姜宇劝阻,他都要提刀去斩了贾玄硕,以其居心回测、离间他兄弟之情。
苟雄或许有他自己的一套道德准则,以致在许多事情上,显得犹豫、挣扎乃至迁腐。但,绝非一个迟钝的人,也有著一个基本的底线,贾玄硕进言中,质疑的恰恰是他最在乎、也最自豪的东西。
所幸,苟政对贾玄硕惩治,很好的抚慰了苟雄之心,以至於对苟起之死都有了几分释然。
不过,犯了“疏不间亲”这种严重错误的贾玄硕,也由此得罪了苟雄,被其嫌恶程度,几与天水太守张先並列。
进入新年,最酷寒的时节,已然过去,气候已有明显的转好跡象,然夹杂著渭河水汽的风,吹在身上,依旧能侵入骨子里。
长安城北,上百人的骑士列成护卫队伍,只待一声令下,便要起行。苟雄魁梧的身躯挺立於马上,將旗在风力催动下,不住地於耳畔作响。
苟雄的目光,则遥望向长安北城头,虽然看不清楚,但苟雄知道,城楼下那道挺拔的身影,定是苟政的。
“將军,是否启程?”这是亲卫第二次询问了。
不过这一回,苟雄没有犹豫,深吸一口气,执鞭之手用力地挥下:“出发!
隨著苟雄一声令下,他再度踏上了西去秦州的旅程,开始了他为期数年的镇守生涯。与去年回长安时不同,如今踏上返程,他的队伍中多了几辆马车,其中一辆中乘坐的,乃是其新婚夫人。
苟政对二兄的照顾,也是无微不至,特地从京兆韦氏,挑选了一名才貌兼具的小娘子给他。当然,也是作为苟氏与关西士族合作的又一桩联姻。
北城楼上,苟政也的確立於城头,嘉立於寒风中,默默为二兄送行。此时此刻,苟政的表情很平静,但心情之复杂,比之苟雄恐怕差不到哪儿去。
对於这两兄弟来说,凑在一起,总是容易產生矛盾,或许离得远一些,並不是坏事,至於其他,只能留待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