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庆功(2/2)
若推首功,自是以建武將军苟武为首的河东留守將士,他们作为脊樑承担著河东的安危。今日功勋將士虽未齐聚,但这第一碗酒,当敬留守河东、浴血奋战、誓死不退的英雄们:::::
说这话时,很多人都不由把目光投向陈晃,他算是河东留守將士的代表了。
一向谨慎內敛的他,听苟政这番讲话,心中也不免生出少许涟漪。
从潼关追隨苟政开始,到如今已经一年多了,陈晃的表现,不说鞠躬尽总也称得上兢兢业业,竭尽所能。
但到如今,已经数度为苟军出生入死了,他仍旧难以清晰地形容他对苟政的感观,他甚至不知自己算不算忠诚。
不过,眼见苟政一步步走到长安、入主长安,亲眼看著他一步步把苟军带到如今的高度,陈晃心中更加確定且坚信一点,苟將军还是值得追隨的...
一碗饮罢,不管陈晃心绪之复杂,苟政继续发表著他的致辞:“这第二碗酒,自然该敬东进驰援的將士们,他们英勇无畏,痛击贼寇,斩將夺旗,振我军威,为我军爭取了至少半年战略时机,让我们可以集中精力、更加从容经略关西!”
“这第三碗酒,该敬为御敌寇,破家舍財、多有牺牲的河东士民、义勇,苟政能有今日,多赖魔下军民之鼎力支持,在此拜谢......'
1
三段话,三碗酒,隨著苟政这一番表演结束,堂间被带偏的气氛,终於被扭转回庆功宴该有的样子了。
夜幕下的长安城,並没有万家灯火,城池各处,只有零星的灯火在闪耀,而刺史府堂间的灯火辉煌,则是最瞩目的地方,与城外同样进行搞军的苟军大营,
交相辉映。
筹交错,推杯换盏,苟政则端著酒碗,对主要几名有功將领,一个一个敬过去,苟雄、丁良、陈晃....
与宴文武中,有好几名新加入的关西才士,如杜郁、徐盛、郭將者,大多在苟氏集团下属露过脸。而人群之中,还有一张“单纯”的新面孔,也是苟政感谢的第三类人,河东义勇首领一一薛强。
薛强的年纪绝对不超过三十岁,样貌端正,英姿勃发,自带一股鹤立鸡群、
迥然眾人的气质。不过,从率义勇投效以来,薛强表现出的,始终是一种不卑不亢、內敛从容的態度。
及至隨军西来,登上这宴堂,喧闹也好,肃穆也罢,他只是冷静而平和的观察著、思索著,苟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被他尽收眼底。
“薛先生可是让苟政久等啊!”沉默独饮期间,苟政不知觉间走到了薛强面前,声音中都附带有明显的笑意。
抬眼,便见到面色泛红、神采飞扬的苟政,正以一个俯视的角度看著自己,
虽然面態温和,但多少给薛强带来了一丝压迫感。
见状,薛强立刻起身,拜道:“不才薛强,拜见明公!还望明公,恕在下迟来之过!”
闻言,苟政顿时哈哈一笑,道:“薛先生言重了!先生之来,就有如凤凰棲梧桐,我只有高兴的道理!”
“明公过誉,在下惭愧!”薛强表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