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尾声(1/2)
第141章 尾声
显而易见的是,苟军在对氏军追击事宜上投入的军力与实力,甚至比氏大军汹汹西进之时,还要强大。
苟雄、苟武领军追敌,也显然是要在氏军身上狠狠地咬上一口,並且,隨著枋头那边的消息进一步传来,二苟的胃口越来越大。
当得知枋头正遭遇再魏进攻之时,苟雄与苟武自是欢喜莫名,並迅速將这则消息通报全军,士气更盛。
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群真正的丧家之犬,已不能简单地用“归师”、“穷寇”来形容。低军可也不是什么有信仰的军队,只需將消息散播开,其军心必然动摇,在苟军追击下,就是直接溃败也不是没有可能。
然而,当追击战真正展开之后,苟雄与苟武很快就意识到,在追歼战斗上,
反而是他们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尤其是思想准备。
苟雄与苟武组织军马,从安邑出发之时,是抱著大破氏军去的,毕竟机会难得。然而,氏军的应对,交战的过程,以及最终的结果,都大出其意料。
关键在於,当致命危机的阴影笼罩在整个枋头集团头顶时,健表现得太过镇定,一举一动,都不失从容,同时当真正的危险降临时,也足够狠辣。
从闻喜县开始,健撤得更加坚决了,从踏入职关陘开始,他下令全军,除必要的武器、牲畜、粮料之外,其余辐重、车辆、財货,全部丟弃,甚至就散落在山道间,用以拖延苟军追击。
当然,那个时候,健已经確认苟军发兵追击了。
而氏军快速的撤退,是伴隨著“三”尽力效死的,黄眉领军在前开路,
健自领大军钟其后,至於菁则以一份决绝的態度,率师殿后。
健派给菁,大半还是氏族士兵,便是那些“夏人”,也都是久经驯化,
对符氏相当忠诚的士卒。可以说,在损失已然相当惨重的情况下,健依旧將军中所剩不多的精锐,交给符菁。
撤军之难,之险,无需赘言,而健也深刻地明白,殿后之师,非精锐不可为之。也正是菁所率氏军劲旅,给苟军的追击,造成了巨大的麻烦与阻碍。
论军事才干,荷菁的確是氏家族中的依者,蒲坂的惨败,让他將所有的骄傲与浮躁都摒弃了,枋头的危机,更使他从思想上做好了一切最坏打算。
而一个豁出一切的主將,搭配上一支足够精良的军队,再辅以地利,爆发出的能量,也同样超乎人想像。
事实上,苟武对氏军撤退的判断,是相当准確的,大军想要通过漫长的职关陘,绝非三两日可成。即便健在进入职关陘山道后,选择了轻装简行,曲折起伏的山路,依旧没法快速通行,这的確给苟军提供充足的追击时间。
但同样的,绵长险峻的山道,对双方也都是公平的,当初氏大军西进时,
苏国是怎么在山道间一路与氏军纠缠,此番撤军时,菁就是如何与追击的苟军周旋。
首先是弓蛀、苟兴二將,率领骑兵追袭,不两日,即告失利。
四月初三,二人即率领锐骑、果骑二营至闻喜东北方向的职关陘西口,很是轻易地便將菁留下看守西口的小股守军击溃。
在稍作了解敌情后,即率军闯入职关陘,踵跡而追。山道间,二人追击了十数里,衝破了菁三波阻截,方才攀上其大队。
然后,在追击事宜上,弓蚝与苟兴產生了分歧。苟兴年轻气盛,急於建功,
打算继续追赶,將菁军击破。但弓蚝却在上头之余,想起了临行前苟武的交待。
须知,弓蚝虽有万夫不当之勇,但打仗绝不仅凭一勇,这是一个临阵具备敏锐判断的大將,这一点在过去的数次战斗中,都有所体现,只不过他个人武力的强悍太过耀眼,把他其他为將素质给遮掩了。
比如在与菁军纠缠的过程中,弓蚝便慢慢发觉了不对劲,菁连续几次,
都只以小股部队,拒狭隘处抵挡,作战甚是坚决,但拖得一时半刻,便果断撤走。
弓蚝认为,氏军必有图谋,为防其设伏,当暂停追击,整兵侦察之后,再行进兵。但苟兴却不以为然,他觉得氏军的表现,正是军心士气丧落的体现,正该加紧追杀,一举破之。
二人爭执不下,弓蛀不得不拿苟武的交待来压苟兴,倒是起了些作用,但苟兴依旧坚定地表示,他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咬住氏大军。
若因些许跡象,便迟疑不进,放走了氏军,同样无法交待。为策万全,苟兴建议,他自率锐骑营继续追击,弓蚝可押后,
如此,能咬上氏军大队固然好,若果有埋伏,弓蚝也可率军作为后援接应总之,不能瞻前顾后,错过了战机。
苟兴的考虑,还算得体吧,然而,弓蚝可比苟兴老辣多了,一眼便看出,这小子分明是怕自己与他爭功,乃有此议。
不过,即便心中不敢苟同,弓蛀也不好再阻止苟兴。当然,苟兴的考虑,也未必没有一丁点道理,只不过,若在战场上,仅只考虑有利的一方面,那距离危险也就不远了。
於是,弓、苟二人,各率其部,兵分两路。而苟兴犯的,是战场之上,一个经典错误,急功冒进。此番东援,苟政那番激励之言,对他效果很大,但是,这种激將之法,若是作用过头了,也是坏事。
蒲坂之战,苟兴率领锐骑营,连续衝杀,斩获氏骑数百,功劳固然不小,但比起充当主力中坚的驍骑营,可就差远了。而苟雄派弓、苟二人作为追击前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