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枋头还在流泪(1/2)
第138章 枋头还在流泪
四月初二,健加快了撤军的步伐,他遣黄眉为將,率锐卒三千开道,为大军扫平回师路途。
在健率大军出职关陘,攻略河东腹地的同时,於其来路间,並不安寧。太行、王屋山脉间的山民百姓,固然不敢侵犯氏军,但总免不了骨头硬的。
比如苟政委任的东垣县长王卓,前者,与苏国一起,在山间阻截过程中,被符菁领军击溃,走失山野,差点连命都丟掉。
所幸有几名忠心的仆卒,拼死护卫,方得保全。后来,王卓在王屋山中纠集了一干躲避兵乱的东垣百姓及秦雍流民,人不多,得眾仅数百丁壮。
不过,这些丁壮,尤其是那些秦雍流民,此前都受过王卓的恩惠(至少没有虐待),又被氏军破坏了原本的生计,因而当王卓牵头,大多愿意附从。
而王卓率领这几百丁壮,没干其他事,专门活跃於东垣境內,骚扰氏大军的后路,顺著软关陘向河东郡输送军需的氏军后勤部卒,实在太显眼了。
当然,即便是氏军的后勤部队,其组织、训练及战斗经验,也不是王卓那几百临时聚拢起的“民匪”可比,因而斩获並不多,甚至几次为氏军所击败。
所幸,王卓是土生土长的东垣豪杰出身,对当地的道路、地理情况十分了解,战不过氏军,但逃命的却没有太大问题。
不是所有氏军都有为將之勇、之智,氏军的后勤部队,对王卓的骚扰不胜其烦,但应对起来甚是乏术。十来日下来,虽然实际损失不多,但军需供馈效率,
却是大大降低,也引得健大怒,连连詰难负责大军后勤转运供馈的梁安。
在势如破竹时,对於背后的骚扰可以浑不在意,视其为隔靴搔痒,无碍大局。但当踏上撤军之途时,那不被在意的细节,也不得不重视起来。
派出符黄眉,也足见符健的决心,要知道,黄眉不只有勇力,更兼智能,
往往能够承担一些艰巨的任务。
黄眉领军先行后,健也紧隨之,率大军及辐重缓行,然后,未出闻喜境,便又收到了一则坏消息,还是来自於枋头。
枋头的危机加重了!
简单地讲,是继麻秋之乱后,一头更加强悍的暴虎,紧跟著对处於混乱、虚弱中的枋头露出了猿牙,邮城的再閔动手了!
很难说清麻秋究竟是怎样一种心態,或许他真的並非胡虏,而是一个“晋人”,在再閔將他几乎效力了一辈子的羯赵推翻后,竟然选择与之合作。
岁初之时,受再閔之命,杀军中羯土,赶逐王朗,本人也是在率师回鄴城途中,被洪所获。几个月后,在枋头举乱失利的情况下,他再度想起了再閔。
二十七日夜间,麻秋为雄所破,狼狐逃至安阳,很快就遣使往鄴城,说以枋头之变的內情,並恳邀魏帝再閔遣王师南下,攻灭氏。
而此时的再閔在做什么呢?他正面临著称帝以来的第一次危机。
却是在前不久,羯赵新兴王石祗在襄国称帝了,正式名正言顺地扛起羯赵的大旗。石祗称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封群臣,主要是那些羯赵的耆老宿臣,尤其是那些被再閔在邮城的狠辣作为衝击到的六夷军阀。
包括瀑头的姚羌內,眾多据州郡拥兵马者,都表示响应,一时间,石祗声势大振,几近湮灭的羯赵,也有迴光返照之兆。
紧跟著,石祗便开始广布文,试图组建起新一轮的“反閔联盟”,包括枋头集团这边,哪怕早已自立,仍旧收到了石祗的封赏,虽然洪弃之如弊履。
面对石祗为首的羯赵残余势力的压力,再閔虽然自信,也难免感到压力,他同样在积极备战。没曾想,北边的石祗还没发作,南面的枋头率领出乱子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