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都市言情 > 扫元 > 第299章 傅友德首战建功

第299章 傅友德首战建功(1/2)

目录
好书推荐: 斩杀异形后,国家疯了一样找我 我的道姑女友来自民国1942 超武斗东京 让你当酋长,你成球长了? 七零年代:我觉醒后成了白富美 人在柯南,系统钦点蝙蝠侠 玄幻:敢退婚?我反手娶你家老祖! 我正在把自己修改成最终妖魔 女子监狱长?无良作者別搞我! 离谱!这个家族僕人都是大帝!

第299章 傅友德首战建功

高邮城头,铅云低垂,仿佛一块浸透了水的巨大灰布,沉甸甸地压在城池上空,令人窒息。凛冽的朔风如刮骨钢刀,掠过城垛,吹过城中光秃秃的树梢,发出阵阵凄厉尖锐的呼啸。

这声音,在往年冬日不过是寻常,但在此刻,听在每一个守城将士的耳中,却仿佛是无常索命的鬼哭,又像是元军进攻前吹响的死亡号角,让他们从心底里泛起寒意,心悸不已。

至正十三年的冬月,气候其实与往年并没有多大区别。守军之所以闻风声而丧胆气,只因十余万蒙元大军云集城下,带来的那种足以碾碎一切希望的极度压抑。

站在高邮城头放眼城外,元军大小营寨近百座,如同瘟疫过后滋生的诡异菌斑,密密麻麻地铺满了高邮城四周的每一寸原野,旌旗招展,一直连绵到视野尽头那灰蒙蒙的天际线。

寒风不仅送来了刺骨的冰冷,更不时裹挟着远处营地沉闷如雷的战鼓声和悠长凄厉的号角声。

显然,除了眼下这支庞大的敌军,元军还不断有新的兵马涌入这片杀戮场,如同铁桶上的最后几道箍环,要将张周政权最后的孤城彻底勒死。

“得益于”起兵之初就因与李华甫内讧,张士诚以铁血手段两次清洗了势力内部的投降派,用无数颗人头垒起了他的王座基础。

值此灭国大危机降临之时,城中仅有些许杂音,至少表面上没有人敢公开站出来,提议向元军投降。

周王宫内,炭火烧得再旺,也驱不散张士诚眉宇间的深重寒冰。他很清楚自己称王建国的那一刻起,就已彻底斩断了退路。要么君临天下,要么身死族灭,绝无中间选项。

但脱脱此番来势凶猛,半月时间,就从徐州一路摧枯拉朽般推到了高邮城下!

城中守军士气低迷,将无必守之心,兵无死战之志,张士诚自己也没有十足把握能在脱脱雷霆一击下,支撑到远在江宁的石山发兵来援。

“不能坐以待毙……”

张士诚枯坐良久,眼中闪过一丝赌徒般的狠厉与侥幸。思虑再三,他唤来了参军缪思恭。

“缪参军,请你持孤亲笔信出城一趟,面见脱脱。就言孤愿去王号,接受朝廷招安。”最后几个字,他说得异常艰难,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

缪思恭本是泰州小吏,张士诚占据泰州后,他为求活命,只能投靠起义军,但内心深处并不看好张周政权的未来,只是担心被张士诚清算,一直不敢表现出来。

因而,此番出城请降虽然凶险,他却毫不犹豫地应了下来。

元军中军大帐。

“招安?”

得知张士诚遣使的目的,脱脱甚至没有放下手中正在批阅的文书,只是从鼻子里发出一声短促而轻蔑的冷哼,便对赶来汇报此事的中书右丞悟良哈台道:

“哼!本相亲率十余万王师,千里迢迢赶至高邮城下,就是为了‘请’他张士诚这贼酋‘出山’的么?”

那使者,本相便不见了,你去打发他走——投降可以,最迟明日午时之前,让守军自己绑缚了张士诚并其核心党羽,开城出降。

除此之外,任何条件免谈。另,传令各部,攻城不停!不要给城中贼子任何苟延残喘的幻想!”

“太师……”

悟良哈台并没有立刻领命离去。他跟随脱脱日久,深知太师虽偶有专断,却并不是听不进谏言之人。犹豫片刻,还是硬着头皮进言道:

“张贼僭越称王,罪无可赦,此獠及其重要党羽必诛,此乃天理国法。然其麾下蛇虫混杂,各怀鬼胎,总有人会心存侥幸,贪生怕死。

太师何不将计就计,假意应允其请,许以高官厚禄……以此离间伪周君臣,随手布下一枚闲子?或许关键时刻,能建奇功,兵不血刃拿下此城呢?”

他见脱脱的脸色没有变化,继续道:

“即便此计不成,也能扰乱反贼之心,削弱其抵抗意志。待到我军破城之后,再将这群贼子一一明正典刑,以儆效尤,也为时不晚啊。”

脱脱不接受张士诚的投降,也不愿与伪周文武虚与委蛇,并不是因为此前连战连捷,心态“飘”了,而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他将手中毛笔轻轻搁在笔山上,脸色已然恢复平静,沉声道:

“悟良哈台,你知道汉儿各怀鬼胎,想算计人心。但那张士诚狡诈如狐,年初就曾行诈降之计,诱杀了淮南行省多名官员,使得朝廷颜面扫地!本相岂能再受其愚弄,惹天下人笑?”

他站起身,在帐中踱了几步,加重了语气,道出自己的担忧:

“更何况,朝廷十余万大军云集于此,人吃马嚼,每日靡费钱粮无数!腹里、河南等地,为了筹措这批军粮,已是竭泽而渔!

大军每多滞留一日,朝廷便多一分负担,腹里便多一分动荡的风险!岂能因贼人毫无诚意的诈降,而耽误我军破城时间,空耗本就濒临崩溃的国力?!”

悟良哈台身为太师麾下少有的智谋之士,虽不直接负责粮草筹措,却也隐隐知道大军后勤始终处于紧绷状态的窘迫。

见太师已经将话说到这份上,甚至不惜透露对朝堂与后方的担忧,他不敢再劝,额头沁出细密汗珠,深深行礼,道:

“下官目光短浅,只计较一城一地得失,未能思及朝廷大局艰难。太师教诲的是,下官这就去回复贼使。”

目送悟良哈台退出大帐,厚重的帐帘落下,隔绝了外间的风寒,也仿佛隔绝了尘世的喧嚣。

脱脱独自立于帐中的巨幅舆图前,看着烽火四起的大元疆域,脸上那刻意维持的威严与镇定渐渐褪去,一抹深沉的忧色,如同水墨般在他眼底渲染开来。

率部深入淮东这些时日,通过与地方降官的接触和对缴获文书的研究,他逐渐意识到,自己此前那个“速灭伪周,携大胜之威班师回朝,震慑宵小,整顿朝政”的计划,恐怕只是一厢情愿。

他极有可能会被长时间地拖在平乱的第一线,原因残酷而简单:

淮东已经被石山和张士诚等反贼祸害惨了,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此番大军南下,十余万人马如同过境蝗虫,更是将淮东各州县官仓、民舍中所剩无几的存粮搜刮得一干二净!

“刀兵过后,必有凶年”,古训如刀,字字诛心。

即便张士诚真有投降的诚意,脱脱也愿意接受他的投降,迅速解决高邮战事,也无法解决此战后淮东因粮荒而爆发更猛烈的民变,滋生更多的“张士诚”!

而朝廷为了出动这支平乱大军,同样将腹里各地的官仓翻了个底朝天,可谓元气大伤。

战后,若不能及时运输漕粮北上,填补大都官仓中的窟窿,朝廷恐怕将会立刻陷入无粮可调、无力平定近在咫尺的腹里民乱的绝境!

至此,脱脱率军南征的战略目标,已经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悄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从最初的“灭掉伪周立威,借此稳定朝堂”,自动转化为更迫切也更实际的不惜一切代价平灭石汉,至少要打通大运河,然后迅速调部分漕粮北上,以稳定摇摇欲坠的腹里局势!

至于必定会因饥荒而再生波澜的淮东,暂时已经顾不上了。或许经过接连动乱,使得这片土地生民锐减,极大削弱了本地百姓的造反能力,反而更有利于朝廷此后的镇压。

但一想到平定伪汉的战斗,脱脱就感到头疼。

如果说攻灭伪周是此番南征的“开场锣鼓”,那么接下来攻灭占据实力更强的伪汉,将是决定大元国运的“正戏”!战斗任务将更加艰巨,战役持续的时间也会更加漫长。

而元军当前最大的困境,两个字便可概括:缺粮!缺粮!非常缺粮!

大军从开拔之日起,就在刮腹里地皮。行军到哪儿,就搜刮到哪儿。这种模式,根本无力支撑长时间,高强度的大战。

至少,在攻入江南,与卜颜帖木儿等部建立稳固联系,可以获得江南粮草补给之前,脱脱麾下这支已经膨胀至近二十万人的庞大军队,随时都可能因为粮草不及而作鸟兽散!

此前,他果断放弃清算大部分附逆者,以迅速劝降淮东诸城,正是出于对匮粮败军的恐惧。

接受那些附逆的地方豪强投降,再逼迫他们出面,以“犒劳王师”的名义去搜刮百姓筹集粮草,无论如何,也比元军亲自下场赤裸裸地烧杀抢掠,要好听一点,引发的反抗也会稍晚一些。

更重要的是,筹集粮草的效率也更高。

脱脱熟读史书,更亲自主持编撰宋、辽、金三史,熟悉历代兴衰故事。太清楚官军肆无忌惮刮地皮会造成何等可怕的危害和后果,那是在刨王朝统治的根基!

但为了给千疮百孔的蒙元王朝续命,他明知不可为,也必须硬着头皮做下去!

“饮鸩止渴……奈何,渴甚于毒啊!”

脱脱还不到四十岁,可执掌蒙元朝政这些年,已然透支了他的心力。尤其是这三年民乱四起,越剿越乱,更让他时常从心底涌出一股无力感。

他猛地摇头,将这些不合时宜的感叹甩出脑外,专注于眼前张士诚求招安之事。

有近二十万大军在此镇守,淮东纵有冲天民怨,暂时还能用刀枪压制下去。

可一旦等到大军主力南下,继续催逼后方筹集粮草,淮东根本不用等到战后,立刻就会烽烟再起,将他本就脆弱的后勤线彻底撕碎。

因而,张士诚无论有没有投降的诚意,都必须死!且不止死他一个,高邮城破之后,无论军民,无论老幼,也必须被屠灭!

除了借此血腥屠杀,震慑潜在的造反力量,更冷酷的现实是少了高邮城中这么多张吃饭的嘴,大军手中那点宝贵的存粮,或许就能多支撑一些时日,支撑到打通运河,看到江南的稻米!

脱脱甚至已经计划好,要让那些新降的张周军队头目也参与屠城,让他们手上沾满昔日同袍和乡亲的鲜血,彻底断绝这些人再次反水的退路,只能死心塌地跟着朝廷走下去!

而对高邮城内的张士诚来说,诈降之计被脱脱识破,虽然有些失望,却也并非全无收获。

至少,让麾下那些意志不坚定的文武意识到投降之路已经彻底堵死,只能陪他“诚王”一条道走到黑,也不算是坏事。

退路已绝,剩下的,唯有死战!

高邮守军在这生路断绝的刺激下,那原本摇摇欲坠的士气,竟然如同回光返照般被逼出了几分狠厉,接连打退了元军好几轮凶猛的进攻。

然而,在拥有源源不断的生力军和攻城利器火炮,并且毫不吝惜地驱赶民夫填平壕沟(此举同样是为了消除战后淮东糜烂隐患)的情况下,脱脱根本不在意守军的士气是高是低。

在他眼中,高邮城必破,而且支撑不了多少时间。

脱脱也绝不会让十几万大军全聚集在高邮城下,空耗宝贵的粮草。

在招降宝应、兴化两县,解除了侧后威胁之后,脱脱便立即命中书左丞乌古孙良桢和中书右丞悟良哈台统率五万兵马,兵分两路南下,攻取扬州和泰州。

以求为大军进军江南打开通道,并试图获取新的粮草补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退婚后,她被财阀大佬娇养了 再嫁春鳶 穿书七零:作精原配能看到弹幕后 重生七零,禁欲硬汉夜夜宠 我都仙帝了,谁在乎你们火葬场 周少別再虐,夫人带球出逃啦 七零大院:高冷教授娇宠小作精 重生05,从歪嘴龙王横扫北美 老祖宗归来,败家子她是真敢打 遭遇情变之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