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都市言情 > 扫元 > 第250章 革积弊需新理论

第250章 革积弊需新理论(2/2)

目录
好书推荐: 斩杀异形后,国家疯了一样找我 我的道姑女友来自民国1942 超武斗东京 让你当酋长,你成球长了? 七零年代:我觉醒后成了白富美 人在柯南,系统钦点蝙蝠侠 玄幻:敢退婚?我反手娶你家老祖! 我正在把自己修改成最终妖魔 女子监狱长?无良作者別搞我! 离谱!这个家族僕人都是大帝!

但这事没必要详细解释,孙炎日后自然会从红旗营的实际施政中看出二者的区别。

“伯融所虑甚是!”

石山摆出虚心受教的姿态,道:

“我红旗营最重稳固根基,定不会效仿秦之暴政。这一点,你大可放心。”

孙炎也意识到刚才有些反应过激了,石元帅自起兵以来,最重民生疾苦,军纪严明,所过之处秋毫无犯,又如何会重蹈秦朝覆辙?

想来是自己急于表现,又害怕将来担上“引导主君误入歧途”的骂名,才失了分寸。他连忙收敛心神,顺势捧了一句:

“元帅以苍生为念,实乃天下万民之福。”

缓和了一下气氛后,孙炎便将话题拉回,继续深入阐述自己的观点,道:

“东汉明帝时期,王景主持治理黄河、汴渠,修筑千里河堤,竟使黄河此后近千年无大改道,堪称奇迹。反观当今蒙元,其疆域之广袤,人口之众多,都远胜东汉,其国力本应远超汉世。

然其治理黄河,非但未能惠民,反而致天下汹汹。”

说到这里,孙炎稍作停顿,观察了石山的反应,才抛出自己的核心结论:

“蒙元以异族入主中原,歧视我汉家儿郎,固然是天下大乱的重要诱因,却非最根本症结。蒙元立国已六十余载,在其治理黄河之前,境内虽常有小规模叛乱,论数量和强度却未超出历朝同期。

其空有万里疆域和亿万百姓,而朝廷权威不振,号令不行于地方,豪强坐大,国力衰微,无法有效统合举国之力办大事,此‘国力虚耗’与‘组织无能’之弊,方是动摇其国本的根源!”

说完这番“政治不正确”的言论,孙炎不禁有些紧张地看着石山,手心微微冒汗。

他这是兵行险着。毕竟,红旗营高举“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旗帜,民族矛盾是最鲜明,最直接的号召。

孙炎此刻却试图论证蒙元大乱的根本原因并非简单的“异族统治”,而是其国家治理能力的系统性失败,这无异于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反元起义的民族正义性,冒着不小的风险。

不过,他敢这么说,也是基于对石山过往施政方针的深入研究。

他敏锐察觉到石元帅的关注点,似乎更侧重于社会阶层的斗争(如抑制豪强、均平赋役),以及对国家整体组织力和资源调配能力的重塑,其思考深度似乎超越了单纯的蒙汉斗争范畴。

孙炎赌的就是石山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论,来指导未来的政权建设,而不仅仅满足驱逐胡虏。

没办法,谁叫他既无功名,又有残疾,而石元帅根基已固,早有成熟的治政班底,若不剑走偏锋,只靠“得士绅而得天下”之类的老套说辞,如何能博得元帅的信重?

其实,从孙炎说出“元政之失,首在宽纵”这句话,石山就大致把握住了他想表达的方向。

而这,也确实是石山想要的理论。革除元朝积弊,建设一个新政权,不能只靠煽动民族对立情绪和反复兴大狱,必须有更清晰、更深刻的指导思想来支撑系统的社会改革。

虽然红旗营尚未建国,不宜现在就公然提出“元政失于宽纵”这等可能会吓跑许多中间派甚至自己阵营内部分人的“暴论”。

但孙炎能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还敢冒着被天下士绅口诛笔伐的风险向自己进言,这份见识和勇气,在石山看来已是极为难能可贵。

“说得好!鞭辟入里!”

石山眼中露出赞赏之色,颔首赞道:

“伯融此言,深得我心。国家财赋,取之于民,用之于关乎国计民生的公共事务。国防戍边、朝廷运转、赈济灾荒、兴修水利、创办学校、修筑道路、普及医疗等等,无不需要强大的财力物力支撑。

欲办好这些大事,就必须革除蒙元这种号令不行、纲纪废弛、豪强分割国力的弊病!

伯融既见于此,对于未来施政,可有更为具体的方略构思?”

“公共事务”这个词虽略显新颖,但其含义不难理解。在孙炎的传统观念里,政权的首要任务自然是维系自身的存在,公共事务更多是维稳基础上的顺带之举,或者说是妆点“仁政”的体现。

就如同士绅理论上也有关心乡梓,参与地方公共事务的责任,但其前提是维护其自身的超然地位和社会结构稳定。不过,这种大实话此刻自然不能宣之于口。

他略一思索,答道:

“在下以为,元帅当前正处于夺取天下的关键时期,一切策略自当以争取人心为要。蒙元近年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间实则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红旗营所到之处,推行‘正税免捐’,此举有力减轻了士绅与百姓的负担,大得人心。若能持之以恒,假以时日,收取天下民心并非难事。”

天下大乱之际,生存与安全是百姓的第一需求。红旗营不仅能提供乱世中最宝贵的秩序和安全,还能适当减轻赋税负担,自然能赢得广泛拥护。

石山见孙炎献策虽然比较激进,具体施政建议上却显得稳重而务实,心中更加欣喜,肯定道:

“这是自然!‘正税免捐’,安抚百姓,乃红旗营既定之策,绝不会动摇,必当坚持下去!”

孙炎毕竟没有从政经验,对于如何具体治理国家,所能给出的建议相对还是比较空泛。

但他深知士绅阶层之所以难以治理,在于其掌握了土地财富、人力(依附宗族的大量平民)和话语权(文化权威)这三大优势。

后两者因涉及宗族根基,短期内难以触动,但从土地财富入手,清理多年积累的田赋积弊,不仅符合历代“依法治赋”的旧制,也能快速见效,彰显新政权的权威。他接着建议道:

“蒙元吏治败坏,地方官绅勾结,豪强大多隐田转税,使小民不堪重负。若能下大决心清理隐田,均平赋役,必能做到‘民不增赋而国用足’。只是,”

他话锋一转,强调其中的难点,道:

“办理此事,首重人才。须有精通钱粮刑名、熟知地方情弊且敢得罪人的得力干吏去推行,否则善政也会搁置、歪曲,动辄激起民变。当选一二试点,谨慎行之,待取得成效后,再徐徐图之。”

红旗营在江北,其实已经进行过清理隐田的尝试。

如冯国用出任怀远县令时,就曾以旧有田亩黄册和丁口簿毁于战火为由,宣布免费为田主更换盖有新朝官印的地契,借此机会重新登记土地,清查隐匿田产。

但实践表明,效果并不理想,地方上的阻力重重,手段也更加隐蔽化。

孙炎强调需要“能吏”的观点,确实切中要害。没有坚定、精明且得到充分授权的执行者,任何良好的土地政策在基层都可能变形走样,甚至适得其反。

这也正是石山心中虽有诸多土地制度改革的构想,却不敢贸然推行的原因之一。

“伯融此言老成谋国,我定谨记于心。”

谈完眼前的策略,孙炎又将目光投向红旗营未来建国之后的大政方针。

他终究是生活在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地区,思维并未局限于土地上,而是考虑到了更广阔的财政来源。犹豫了片刻,孙炎谨慎地提出了另一个思路:

“历代为解决国用不足的难题,除了直接在田赋口赋上做文章,便是实行‘官山海’之策。各代具体内容或有增减,但整体趋势是官府专营的品类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元帅未来若从此处入手,深挖潜力,或可开辟财源,减轻对田赋的过度依赖。”

“官山海”又称“管山海”,简单来说就是主张由国家来控制和管理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特别是对盐、铁等重要物资实行国家专卖(官营)或征收重税,以此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

随着历代王朝从“官山海”政策中尝到甜头,官营产业的范围不断扩大,从盐、铁逐步扩展到酒、醋、茶、砚乃至海外贸易等多个有利可图的行业。

到最后,基本上形成了一种“哪一行赚钱,朝廷就要插手哪一行”的趋势。

即便到了石山穿越之前,这种国家控制关键经济命脉的思想仍以各种形式存在,足见其有其历史合理性和生命力。

可如果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过度依赖于“官山海”这类垄断性官营经济,就有些畸形了,容易抑制经济活力,导致官商勾结、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从长远看,并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毫无疑问,“官山海”是财政来源的重要方面,也是国家主导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后世都还在用,石山没道理不用,甚至随着新政权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官山海”范围还会进一步扩大。

但眼下这种效率低下的盲目铺摊子,只靠垄断才能赚钱的经营理念,必须加以改变。他沉吟片刻,道:

“‘官山海’之政,确是国家财用之一。但其利与弊,都比较明显。我红旗营尚未立国,此策言之过早,待我再好好考察一番。”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我的道姑女友来自民国1942 华娱之我是一名历史片导演 红楼芳华,权倾天下 七零年代:我觉醒后成了白富美 让你当酋长,你成球长了? 人在柯南,系统钦点蝙蝠侠 华娱:屁股坐正了吗?你就当导演 扫元 重生2015,高中开始做男神 斩杀异形后,国家疯了一样找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