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都市言情 > 扫元 > 第235章 征天下岂有捷径

第235章 征天下岂有捷径(2/2)

目录
好书推荐: 斩杀异形后,国家疯了一样找我 我的道姑女友来自民国1942 超武斗东京 让你当酋长,你成球长了? 七零年代:我觉醒后成了白富美 人在柯南,系统钦点蝙蝠侠 玄幻:敢退婚?我反手娶你家老祖! 我正在把自己修改成最终妖魔 女子监狱长?无良作者別搞我! 离谱!这个家族僕人都是大帝!

但朱元璋如此心性,自然不会真允许别人分享“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力和利益,此后大半生都在试图收回(背弃)当初为换取士绅支持,而做出的某些承诺,其成败得失,自有后人评说。

反观石山,起家虽然也很艰难,但正是这种在夹缝中求生存,步步为营的经历,让他赢得了先机,成功地规避了原历史位面朱元璋面临的大部分困境:

红旗营在江北已拥有相对稳固的后方基地,境内农业生产比较稳定,人口不断增加(大量流民涌入),甚至在部分地区还好于乱前,没有急等江南钱粮吊命的迫切需要;

有比较成熟的治政班底,不仅招揽了大量各地士子,红旗营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也远超元廷,在部分地区,政权甚至可直达最基层,无需过度依赖江南旧士绅的投效,至少不用看他们的脸色行事;

军队经过多次整编、思想灌输和系统化训练,组织指挥体系完善,兵员招募、训练和军饷、军械掌控远超其他旧军队。

不需要也不该通过招降纳叛来快速扩张实力,以避免内部结构复杂化,而埋下动乱的祸根。

石山很清楚世间万事都有其暗中标定的“价码”,在打天下若是取巧,过度依赖某一集团,未来在政权建设和利益分配时就必然会失去主导权,被迫付出更沉重,更长远的政治代价。

因而,他决意不能为了快速扩张地盘而盲目招降纳叛,让大量旧官僚,士绅豪强势力轻易涌入新生的红旗营政权内部,从而埋下日后尾大不掉,治理效能低下,甚至政策被绑架的祸根。

这就像他早期在濠州与当地士绅的合作一样,石山与江南士绅确实相互需要,但这种合作关系必须明确主从——是红旗营为主导,吸纳合作者,而非反过来被地方势力所捆绑。

红旗营如今是挟大胜之威,以堂堂之师碾压而来。像汪广洋这样的聪明人,立刻就能看清形势,知道是谁更需要谁,从而做出明智的选择。

当然,任何时代总不乏看不清时势、妄图凭借旧有地位和影响力待价而沽,甚至暗中抵触,公开对抗的顽固分子。而且,这类人往往还不在少数。

石山自然不会因此而退缩,他甚至某种程度上期待这些人跳出来反扑——不流贵人血的造反,不曾触动旧有上层建筑根基的造反,还能称之为造反吗?

不下定决心清理这些旧时代的既得利益者,石山将来拿什么来酬谢那些从一开始就追随他,为他征战天下流血流汗的忠诚将士和底层支持者?

难道要像另一个时空的朱元璋那样,转而向士绅集团妥协,通过种种政策“软刀子”,反过来去约束,乃至宰割为自己征战天下流血流汗又流泪的底层将士和百姓么!

……

处理完靳义和纳哈出的去留问题,石山径直来到了位于城中的太平路军民总管府衙门。

衙署内略显混乱,但所幸籍簿文书等重要档案都被较好地保存了下来,这让他稍稍松了口气。

翻阅着厚厚的户籍册,石山不禁感慨江南的富庶。

太平路仅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在册户数竟有近十万户!

虽然这是三年前的数据,期间必有变动,但既然太平路总管府能依据此数收取到足额赋税,说明实际差距不会太过离谱。这可是一个潜力巨大的粮仓和兵源之地。

简单地翻看了户籍和田亩资料后,石山又来到了城内的官仓和府库。

户曹和兵曹派来的吏员们正忙得满头大汗,清点着库内堆积如山的粮秣、布匹、军械和银钱。见元帅亲临,一名负责的小吏连忙跑过来汇报。

库房内的实物与账册记录自然存在一些出入,盘亏的现象在所难免。但令石山有些意外的是,差额并未大到离谱的程度,贪腐程度在大元朝的地方官府中,甚至能算是“中等偏下”的水平。

仅凭这一点,那位选择跳河殉节的太平路总管靳义,似乎也值得一个相对“体面”的死法了。

此刻,当涂城内的局势已经基本稳定下来。除了负责巡逻警戒的部队,大部分官兵均已返回临时划定的营地,进行紧张的战后总结工作,并抓紧时间休整。

下一步攻打江宁的计划,须等待水师护送第二批部队渡江后才能进行部署。

石山来到忠义卫军营,亲自参与了忠义卫第五镇(邓友隆所部)的总结会。

看得出来,邓友隆非常用心,此战有功的将士,他不仅能叫得上名字,还知道其家庭信息——这才是石山征战天下的根基,不能亏待,每个用心对待士卒的将领,都值得奖掖。

元帅亲临一线开会,自然少不了一番激励将士的讲话。

杀敌立功光耀门楣的大话肯定要讲,但石山更侧重于将士们的切身利益,主要讲了三点:

一是再次强调攻取江南的重要意义——获取稳定的钱粮供给基地,只有在江南站稳脚跟,才能让将士们每日都能吃饱,每个月都能领到足额军饷。

若是不幸阵亡,其家小也能领到足额的抚恤金。

二是描绘美好的未来。所有将士都能分到田产——当然不可能全是寸土寸金的江南田地,石山的计划中,土地分配还是以地广人稀的江北为主。

如此,即便将士们日后因年岁渐大而退役,也能有一份生活保障。

这些田产当然不是军户的卫所田,就算给所有军户重新分田,只要压榨军户的组织模式不变,最多三五十年,这项制度还是会破产。

石山原身就是军户,太了解军户制度的落后和黑暗了,自然不会再压榨自己的追随者。

实际上,全取庐州后,石山就在推行分田政策,只因土地有限,分田的面还不够广,暂时只限定为有功将士。

三是宣布解读一个正在筹备中的机构——军法司。

绣衣营原本既管纠察,又要核实和处理一般违纪事件。若是严重违纪,则需报石山复核,并做出最终处理决定,这种模式只适合军队规模较小,驻地相对集中。

随着各卫不断扩编,绣衣营任务日渐繁重,本身即将升格为卫,再统揽这些职司,就容易引发很多问题,石山自己也没那么多精力处理军中的严重违纪,成立军法司便顺理成章。

军法司典军为曾兴,也是从楮兰就追随石山的老兄弟,忠诚经得起考验。

其职司当然不是只纠察军中违纪,不然的话,石山也不会在这个场合跟底层将士解读。

军法司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职司,就是裁决军地案件。比如,红旗营将士触犯国法,或者自身合法利益受到侵犯,将统一交由军法司裁决。

要提高红旗营将士的地位,光给钱给物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制度和组织上保障其合法权益。

普通将士很难理解军法司成立的深远意义,但他们知道从此自己有了“娘家人”撑腰。

出了军营,已近酉时,趁着天色还没暗,石山又带人巡察了一遍城防。

在南城墙上,看着采石河此时水流很小,仅有底部一点,但其堤坝却有近丈高,且河道异常宽阔,石山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忙道:

“快去请李习过来。”

李习就住在南城,倒是没用多少时间就登上了城墙。

“云观公,采石河可有漫堤?”

“有!”

李习之前在回答关于靳义的处理意见时,驳了石山的面子,但为了满堂子孙计,他还是不想朝死里得罪石山,被传唤就立即赶了过来,见石元帅面色凝重问,他的回答也很认真。

“主要看江水,江水大涨,或涨大潮时,采石河就会暴涨。但涨到漫堤的次数很少,老朽活了八十二年,就看过两回。”

石山点头,又追问道:

“如此,若是江水大涨至漫堤,千料以上大船是不是也能顺着暴涨的河水抵达城下?”

李习虽然没见过谁把这么大的船只开进采石河,但他见多识广,知道千料大船有多大,又想了想采石河入江那一段的水文,点头道:

“确实可以。”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我的道姑女友来自民国1942 华娱之我是一名历史片导演 红楼芳华,权倾天下 七零年代:我觉醒后成了白富美 让你当酋长,你成球长了? 人在柯南,系统钦点蝙蝠侠 华娱:屁股坐正了吗?你就当导演 扫元 重生2015,高中开始做男神 斩杀异形后,国家疯了一样找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