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伯仁大仁辅明主(2/2)
他现在才统率一个甲等营,元帅就提到十万级别的大战,显然是对他有更高的期待。
“元帅是想让俺先练好兵?”
“对!”
石山见常遇春如此上道,颇为欣慰,道:
“一夫之勇,终究有上限;合军之力,方能无穷。你能有多大成就,就看你能将多少兵。”
武将统兵,谁会嫌兵马少?
当然是越多越好!
只是,常遇春虽然没见识过万人以上级别的大战,但怀远之战只有千来人的攻防面,战场就已经很嘈杂了,知道自己现在最多就能将一两百人。
再多些,光靠大嗓门吼,就很难保证在嘈杂的战场上,所有将士能听到自己的命令。
但谁都不是天生就能统率上万兵马,无非就是旗鼓信号之类,还能比百般兵器更难学?练就是了!
常遇春很快就燃起了斗志,道:
“俺现在最多将几百兵,但以后肯定能将上千,上万!”
“有志气!”
石山先扬后抑,道:
“军中能战的袍泽可不止你一个,想要多将兵,好好训练吧。”
常遇春本想说其他人哪能跟自己比?却又想到各营指挥使都有些手段,终究不敢说大话,道:
“战阵杀敌,各凭本事!等俺练好了兵,还给元帅做先锋。”
“好!”
敢战又能战之士,没谁不喜欢?这么好的苗子,可不能变成另一个薛显!
石山今年满二十岁,几日前才给自己取了字“景行”(注),道:
“你还没取字吧?”
时人二十而冠,需加字,可那是读书人和大户人家的规矩,常遇春一个穷得都要靠卖力气活挣钱学武,名字都不会写的底层粗汉,哪有什么字?
元帅突然提出这个问题,明显是想给自己取字,贵人赐不敢辞,常遇春再度行礼,道:
“末将家里穷,没有字,还请元帅为俺取字。”
石山迈步向前,沉思片刻,道:
“虽说一将成名万骨枯,但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你既喜做先锋冲锋陷阵,需明白战阵杀敌,乃是为了夺地争人心,以杀止杀,而非为杀而杀。
为将者,当手持屠刀,而心怀仁念。我便为你取一个‘仁’字,你是家中长子,再加一个‘伯’,合为伯仁。伯仁,乃大仁。怀大仁,平乱世,救苍生!伯仁,你可当得起此字?”
石山本意是要常遇春读书明理,严格治军,不可放纵心中杀念而铸成大错。
但听在常遇春耳中,却是另一番感受。
伯仁?
俺叫伯仁!
一阵清风吹动了天上的乌云,金色的阳光透过云间间隙,斜射而下,恰好将石山笼罩其中,从常遇春的视角看去,仿若有某种神性的光芒在元帅身上闪烁。
他其实并不能完全听懂石山这番话,内心却仿佛有火焰在升腾。
常遇春出身贫苦农家,偏偏长出了一副雄壮远超常人的好体魄,兼天生神力,耐受力更是惊人,而且,别人是见血就慌,他却是见血就兴奋。
更离奇的是百般兵器一学就会,一会就精。
身怀神异,宿命自生。
常遇春很早就意识到自己不是凡人,绝不可能庸碌一生。
这些年,他靠打杂工四处拜师学艺,既是为了应对天下大乱时,可以凭借自身勇力博取公侯万代的富贵,也是为了迎接冥冥中的宿命。
但他毕竟生于社会底层,见识有限,自己这一生究竟能干出什么成就,其实并无清晰的目标,更不知道实现目标的路径。
今日听了元帅之言,顿时解开心中的疑惑。
几日前,卜辞源说石元帅“学究天人”,常遇春还不屑其人拍马屁不要面皮。
今日方知,元帅哪是学究天人?分明是天降真龙!
这一刻,常遇春彻底相信了自己的宿命,元帅是为结束乱世而生的真龙,自己就是专为辅佐真龙而降世的将星,当即伏身大拜,道:
“元帅金口,末将的字就是伯仁了,怀大仁,辅明主,平乱世,救苍生!”
……
ps:“景行”出自《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景行,本意大路,比喻行为光明正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