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行赏须及时(2/2)
战后叙功,不少人以为斩获最多的李武当是首功。
石山却明确指出“棋枰落子须应大势,行阵进退当随天象”,楮兰之战的目标是攻下站赤、缴获站内物资、收编所有站丁。
常铁头刺探敌情、参赞军略皆有突出表现,战斗中头脑冷静,发现敌军溃败迹象,就果断分割溃兵,打击敌军士气,为后续劝降提供了可能,应为首功。
李武功劳虽大,却偏离了这一目标,没有注意战场形势变化,但其紧盯战术目标,斩将夺旗,生擒王白音,可为次功。
孙逊、陈诚、闻四九、田昌才、童四儿、邓礼等人,各有贡献,分列其后。
除了李武有点小情绪,需要三哥事后安抚外,众人无有不服。
论功之后,便是行赏。
没有荣誉和理想,万事都只谈利益的团队注定走不远。
但对组建没几天的草台班子来说,论功行赏就不能只拿荣誉、理想之类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糊弄人。
对没啥见识的社会底层来说,跟着你就能吃饱饭,打了胜仗还能当场赏钱,有了缴获就能吃肉,比啥漂亮的口号都好使。
只要参战,就都有酒肉钱物小赏,服从命令坚决、阵斩、俘获表现突出者重赏,不幸战死、英勇负伤者另有抚恤……
大元疆域广阔商业发达,有限的贵金属产量难以满足市场流通所需,立国没多少年就废除了铜币只用交钞(纸币),规定两贯交钞可兑换白银一两。
但由于统治者贪婪无度一再超发交钞和宝钞,导致物价飞涨,富户私藏金银铜钱,暗中抵制纸币,交/宝钞兑换体系早已崩溃。
队伍这些时日缴获的钱财,除了交/宝钞,还有大量金、银器物和各色铜币,赏赐将士时避免不了夹杂使用。
铜币还好,币值稳定,就算改朝换代了也能用,没有人不喜欢。
交/宝钞因朝廷滥发,持续快速贬值,全拿这些纸币赏赐部下,妥妥地糊弄人。
为此,石山定下了以粮食为本位的赏赐体系,如人人有份的“参战奖”,便是半石粮食或等值钱物。
借着胜仗之威和血腥屠杀站赤上层的震慑,石山这次便没有再假他人之手,亲自将奖赏发到有功将士手里。
发放奖赏时,石山充分发挥记忆力好的长处,逐一叫出名字,点明他们的基本情况以示副千户对其很重视,并说上几句话以作勉励。
“龚午,你就一个人,今天拿了这么多赏钱,准备咋?”
“俺要把钱交给社里,托他们帮俺看好爹娘的坟。”
“你不打算回村了?”
“俺家是逃荒到柳湖的独姓,没田没地,世道也乱了,回去没甚前途。俺想明白了,以后就追随副千户,搏一个前程!”
“好!”
“陈大眼,你小子当日在庄内有胆收老子的刀,今日杀敌咋落到了后面?”
“俺,俺腿肚子抽筋。”
“哈哈,想要重赏,下次可别再抽筋了。”
“副千户放心,俺下次肯定不抽了!”
绝大部分的庄户终身不出村社周边十里,一辈子见过最大的“官”,就是县里下来收税派役的小吏。
这些人个个如狼似虎,对庄户人家恨不得敲骨吸髓,哪里会像石千户这样,能记住他们的姓名和家世,还能亲切拉家常?
由是,仅仅过了几天,庄丁们再看石山的眼神,便多了一份敬畏和亲切。
收买人心这事,自然是越多越好。
破敌有功的“老兵”吃肉得赏赐,刚刚弃暗投明的“新兵”也能喝汤啃骨头。
这些人的家小都在站内,一直扣着既无必要也容易引发变故。
石山当场挑出吴六斤、曾兴等复仇积极分子为骨干,命他们各自挑选三五不等的站户作为自己的“同队”,登记后,就可以领到五升粮米与家人团聚。
只待明日攻下房村站,他们也可以过上打了胜仗就能吃肉领赏的“好日子”。
当然,外松内紧,该做的防范还是必须做。
宵禁、明暗哨部署、全区巡逻等措施一样都不能少。
若有违禁,该杀的人,也一点不能手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