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无所谓,我们才是最强的!(1/2)
第121章 无所谓,我们才是最强的!
“好,我看看。”
王川福精神一振,接过拆解报告。
没错。
抱着学习和研究的心态,他们内部也直接买来拆了一辆。
——造车嘛,不寒碜!
如果连学习行业先进经验都做不到,那还谈什么做大做强?
这份拆解报告中,几乎将星辰mini整车的所有零件包括各项材料成本,生产成本,以及预估的人工成本,全部分类列举了出来。
包括整体结构和技术水平也做出了点评。
“我们拆解发现,星辰mini这台车的价格是很低廉,整个车上的配置也很精简,把能做的减法做到了极致。
但它的整体设计水平却很高,整车的集成度非常好,内部的空间比同级小车要大一圈。
出色的外观设计和价格只是表象,这台车并不是采取其他小车节省研发成本,套用油改电的平台。
而是实实在在从头研发了一个纯电平台,三电架构都很优异。
……”
工程师开口说道。
王川福点点头。
之前他就觉得这台小车,能快速起量不简单。
目前从拆解看来,星辰汽车这家公司所掌握的技术完全不是像外界所说的,是单纯的老头乐厂商。
随随便便找供应链组装了一台小车,靠着外观误打误撞就卖爆了。
还连续几个月卖爆。
这种说法放到汽车行业就很扯淡。
因为国内工业已经发展这么多年了,造车标准早就步入了发达水平。
一台车如果没有出色的设计和调校,从坐进车里的第一时间,就会感到“不舒服”。
比如集成化不够,电池包占用的底台空间多了,坐姿就会变得难受。
油门刹车调校不好,动力不跟脚。
甚至连侧窗玻璃的反光,空调出风口对人的角度,吹风的舒适性,都需要专业的考量和测试。
消费者虽然不懂这些东西。
但只要是坐过优秀工业设计的豪车,再去体验设计水平很差的车,潜意识里就能感受出有不对劲的地方。
“如果是这些也就算了,我们拆解了这台车的电池包,测试出来的结果令人很震惊。”这名工程师继续道。
“怎么说?”
“能量密度很接近我们现有车型的水平了,bms和散热设计也做得好。”
“……”
…
“——啊?”
这话一出。
王川福当即呆住了,忍不住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论磷酸铁锂电池技术,他们……可是国内一流顶尖的级别啊?
这意思,星辰汽车的电池包,综合水平都打到一流优秀水平了??
这对吗?
“哪家供应商采购的?”
“据调查是山栋威能环保,原本是国内二流的电池供应厂,后续被星辰汽车收购了,合并了研发与生产,可能是在这期间前后,电池技术有了很大的突破。”
“他们哪来这么多钱?又是建厂又是搞整合研发?”
“前期是通过卖老头乐挣的,后期是政府城投支持和贷款,据调查老头乐市场原本的利润比就很夸张,采用铅酸电池,一台车毛利润能超过30%,等于说三万块的老头乐,可以挣接近一万的利润。”
王川福:“……”
一种极其抽象的感觉,在他内心油然而生。
这踏马……听起来怎么比造小汽车还挣钱?
抛开补贴不谈,他们十万块的车子都不一定有15%的毛利。
…
“但是现在这条路行不通了,国家出手限制了老头乐产业,相关的市场规模已经缩水大半了,星辰汽车原有的老头乐业务,也在快速缩减,不得不转型。”这名工程师又道。
“好。”王川福心里稍微平衡了些。
整治得好!!!
国家就应该狠狠地整治这些牟取暴利的违规厂商。
“王总,你看我们要不要,也针对性开发一款类似车型,插上一手……”
工程师建议道。
目前这个赛道,还是挺令人心动的。
按照他们的技术水平,想弄一款综合素质差不多的车子,是没有任何阻碍,也就是外观设计上,稍微有点难度。
到时候一个月卖他个一两万台,也很滋润啊!
这个建议一出。
王川福不禁微微意动。
但很快。
紧跟着就摇头,否决了。
“不合适。”
这个不合适,不是说他们比亚迪弯不下这个腰。
而是他认为拉长时间线看,耗费精力投入这个赛道并不合适。
“现在mini车型这个赛道利润规模可观,主要还是国家补贴和限牌城市的需求冲起来的。
但是国家新能源补贴会退坡,预计到明年又会减少一截了。
而限牌城市的绿牌,恐怕用不了一两年,也会做出相应的限制。
再加上没什么技术护城河,其他厂商加进去一起卷,整体的毛利润就会越卷越低,就算能一直降本,最后估计也就剩下三四家留在赛道,咱们现在开始研发加入,也没什么大意思。”
王川福缓缓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