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国泰民安(1/2)
第224章 国泰民安
设计图搞好之后,北极武开始调查用料情况。
建造皇朝会所等建筑需要的主要材料是石头,其次是水泥和钢筋。
水泥钢筋非常简单,从各地运输过来就行。
麻烦的主要是石头。
北极武把洛阳和河南多个地区的资源都查阅了一番,了几个小时才整理出大致情况。
南阳:河南大理石主产区,品种包括“松香黄““云雾白““墨玉“。
洛阳:嵩山、栾川、伊川的汉白玉(白色大理石)多用于皇家建筑。
焦作:出产“云斑灰“大理石。
三门峡:有少量大理石矿脉。
石料资源主要集中在伏牛山和嵩山青龙山等地。
距离最近的伊川万安山只有五六十里路,差不多三十公里。
陆地运输一日就可到达,相关的采石技术也一直都由石匠世代传承。
帝都附近肯定不缺建筑师,也不缺采石技术。
尤其是洛阳附近还有龙门石窟这种雕刻遗迹,在石头的挖掘技术上不存在难题。
如今多了火药爆破和足够多的人力畜力,情况会比原来省事很多。
考虑到运输石料对车体的需求会庞大很多,北极武正思考如何在拖拉机出现之前解决拖运问题。
“这个问题不需要解决吧?以前怎么样,现在就怎么样。”
“因为马拉收割机需要大量轮子的关系,车轮和滑轮早就完善了,如今外面的马车也好,板车人力车也好,实际上质量都不差。”
“就建造一个一千平米的六层建筑,需要的大部分材料还是水泥,石头顶多就是墙壁和门柱,实际上用不了多少。”
“地板用大理石地板,就是不知道现在的切割技术到什么水平了。”
北极武想着事情,又看着自己整理出来的建筑图纸。
“电力还不完善,暂时先不着急。”
“拖拉机和蒸汽机产能爆发还要等到明年,今年武州的工厂已经开始生产了,等先把工厂的设备更换了之后,之后的产能就会大幅度的提升。”
“明年蒸汽收割机也会批量生产,需要的农业人口会越来越少,到时候多余的人就近投入到建筑业里。”
“世袭的领地可以开石料厂水泥厂提供货物。”
“西南的人去春城打工建造,南方的给琼州干活打工建造夏城,西北地区去云中郡建立秋城,东北地区建立冬城。”
“东部地区是不是也要建造一个城市?方便资金下沉,也给一些人提供就业岗位。”
北极武思考了几秒,很快选了一个好地方。
“就在胶东半岛建立青州港,将来移民美洲正好从这里走,也可以在这里作为东亚贸易港。”
“留点有我个人特色的印记,名字也要与众不同。”
“春宫,夏宫,秋宫,冬宫……”
“东岛!”
北极武起了一个很俗,也很对称的名字。
“有了东岛,那就要有别的西岛北岛,不然不对称。”
“南岛好说,南边都是岛。”
“西边上哪里找岛屿?”
“西山吧,西山居,在西岳华山附近找个好地方建立西山宫殿。”
“北边就北苑,北边反倒是多的是地方。”
北极武最不愁的就是北边,北边属于大本营,天然就适合北极武发挥。
山农国的重心一直都在北方,大量重工项目都在北方开展,完全没有南方的事情。
大量技术人员都限制流动,交流也是内部交流。
在能管的住贪污腐败的前提下,国企的效率一直都比私企高。
一个既定的目标是关键的存在,只要有一个努力的方向,同时上方有人能保证待遇问题,北极武的怀柔政策确实是最佳的好政策。
让人打仗送死不狠不行,但是在研发科技和技术提升上,北极武给了目标任务和资金待遇支持,又对有能力的人给予照顾,所以出成绩非常快。
打仗不行是一群人拖后腿,打仗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可偏偏北极武打仗就是一个人的事情,导致下面一群老兵只有跟着北极武的时候才能拉满行动力,肯吃苦突破极限的拼命。
其余人根本带不动,大家都是跪着得了富贵,没有一个是能打被招降的,全都是怕死跪地求饶,互相之间知根知底,队伍非常难带。
唯一算是北极武主动招降的应该是原来同州武州那帮人,但是不识抬举,被刀架在脖子上后立刻就成了软骨头,再加上北原老兵太多了,真的是一群软骨头的兵油子。
所以打仗总是输。
打仗必须要打了才知道,但是工业技术方面谁不尊重科学,科学就炸给谁看。
相比起打仗,工业事故和进度很容易反应一个人的能力,北极武在同州的时候又经常和人聊技术方面的话题。
比如研究蒸汽机的时候,哪个零件出了问题,很容易就能找到相关负责人。
这种长期的淘汰和选拔制度,让山农国在第一个十年即将到达之际,成功成为了一个工业国家。
能够批量制作的车轮车轴,产业化的工业园区,分工明确的流水线工厂。
还有世袭制的工人群体,以一万户为基数的大型公会组织群体,以千户为集体的公社产业园区,以百户为集体的小型公司制度。
当北极武忙着搞建筑的时候,武州各万户队也开始配合武王的任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