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 歧舌国,音韵学(1/2)
不久,小秋回来,聊起货物的事情。
“原来,在这个地方,几年前有两个外国小女孩到来,带了很多蚕卵,在这里养蚕织布,这些年来蚕越养越多。
本地也有人学会了织机技术,大家都开始用丝绸和做衣服。我们的丝绸货物,虽然利润不高,但好歹也没亏本。
幸运的是,之前在白民国已经卖掉一半,剩下的不多了,再耽误两天,应该就能全部卖完。”
三人休息了一晚,第二天继续去卖货。
卖完货之后,大船继续航行,没过几天,抵达歧舌国。
小秋早就知道,歧舌国的人非常喜欢音乐,於是命令水手带上许多笙笛,还有在劳民国买的双头鸟,打算在这里贩卖。
李奕和敖鸞,也打算上岸去逛逛。
只见那些歧舌国人,满嘴唧唧呱呱,说个不停,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李奕苦笑:“在这里说话,嘴里发出这么多不同的声音,敖鸞你能听懂吗?”
敖鸞摇头:“海外各国的语言,唯独歧舌国的最难懂,所以古人说,歧舌也叫反舌,说的话难以理解,只有他们自己明白。
以前我也想学,但找不到人教,后来有次贩货路过这里,住了半个月,每天来听他们说话,顺便请他们指点,学著学著,竟然让我学会了。
没想到,学会歧舌语之后,再学其它地方的口音,就变得非常容易,一学就会,毫不费力。
由此可见,做任何事,最怕的就是畏难情绪。如果先把难的事情攻克,剩下的自然就简单了。就连小秋妹妹,也是多亏我指点,才学会歧舌语的。”
李奕微微一笑:“既然你能听懂他们说话,何不前去探听一下,这里的音韵学问呢?”
敖鸞想了想,点头赞同:“海外有句俗语,大概的意思是:如果到了歧舌国,不懂音韵,就像进了宝山,却空手而归。
可见音韵学,就是这里的特產。让我去问问看。”
她正要迈步,迎面走来一位老者,举止颇为文静。
敖鸞急忙拱手,学著当地人的口音,说了几句,那老者也拱手回应了几句。
两人交谈了很久,突然,那老者摇头嘆气,似乎有些为难。
李奕趁他嘆气的空档,仔细观察,原来他的舌尖分成两个,就像剪刀一样,说话时舌尖两边同时动作,所以声音多变。
两人又聊了很久,敖鸞突然向老者连连鞠躬,那老者又说了几句,一甩袖子,生气地离开了。
敖鸞愣了一下,回头看向李奕,仍然用歧舌语,唧唧呱呱地说个不停。
李奕忍不住笑道:“你呀,何必白费口舌呢!你这歧舌话,先留著,等我日后学会了,再说吧。”
敖鸞终於反应过来,啐了一口,笑骂道:“我真是糊涂了!都是被那老傢伙气的。刚才我和他閒聊了几句,趁机谈起音韵的事,想请他指点一二。
他听了之后,只是一个劲儿地摇头,根本不可能教。不管我开出什么条件,他还是不肯。
他说,音韵这门学问,是歧舌国绝不外传的秘密。国王早有严令:如果有人为了钱財,而擅自传授给邻国,不论是臣民,一律治罪……”
李奕不禁发起愁来:“没想到学习音韵,竟然这么难,这可怎么办呢?”
敖鸞想了想,轻声道:“今天时间不早了,我们先回去吧。你既然听不懂他们的话,明天也不用来了,让我一天时间,四处打听一下。
如果遇到年轻人,只要能从他们的话中,探听到一些大概,学到点皮毛,就可以慢慢地深入研究。”
回到船上,小秋的货物已经卖完。
有一只双头鸟,有个官长想买去,孝敬世子,虽然出了不少钱,但小秋还是不肯卖,想趁机抬高价格,多赚几倍的利润,所以还要在这里耽搁一下。
第二天,敖鸞和小秋上岸,李奕在船上等了一整天。
到了下午,敖鸞回来,不停地摇头:“李哥啊!这个音韵,依我看,还是等来世投胎,再到这里学习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