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赵元奴,俏佳人(1/2)
烛光摇曳,映照出一个女子的身影,正是与李师师齐名的赵元奴。
此时,她蜷缩在床上,面色苍白,似乎正忍受著难以言喻的痛苦。
李奕轻轻走近,从怀中掏出一枚小巧的玉瓶,倒出一粒泛著淡淡绿光的丹药,递向赵婆。
在玉瓶中的丹药,是用人书黄帝內经的绿光炼製而成,药到病除。
“这是我家传的秘药,对於缓解女子的这种痛苦,有奇效,请先让她服下。”李奕微微一笑。
“真的有用?皇上曾派御医来看过,都无法根治。”
赵婆半信半疑,但望著女儿痛苦的模样,接过丹药,小心翼翼地餵给赵元奴。
不久,赵元奴紧锁的眉头,竟渐渐舒展开来,脸上恢復些许血色,很快就沉沉睡去。
“真是神了!”赵婆大声惊嘆,看向李奕的眼神中,多了几分敬畏,“多谢公子大恩大德。”
“举手之劳而已。”李奕微笑著摇摇头,“不过,我今日前来,除了帮助元奴,还想请教赵婆一件事。”
赵婆闻言,神色变得谨慎起来:“公子请讲。”
“我听闻,你与隔壁的李妈妈相熟,不知对宫中的事情,可有所了解?”李奕淡淡一笑。
赵婆闻言,脸色一变,沉吟许久。
她心想,眼前之人,既能拿出如此神奇的丹药,或许真有其不凡之处。
於是,她压低声音,缓缓道:“公子可是对皇上,或是宫中之事,感兴趣?这可不是小事,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
李奕轻轻一笑,从袖中抽出一张银票,放在桌上。
“赵婆放心,我自有分寸。只希望能从你这里,得到些有用的信息。这张千两银票,是你的了。”
赵婆望著那张银票,眼中闪过一丝挣扎,最终还是抵挡不住诱惑,將所知的宫中秘闻,以及李师师、赵元奴与皇上之间的关係,一五一十地告诉李奕。
“多谢。”
李奕笑著挥挥手,离开此处,走到无人的角落,隱起身来,再回到里屋,轻轻一挥手,將赵元奴和丫鬟都收进剑灵世界,让她们与李师师等女子待在一起。
刚才他已经给赵婆一千两银子,可以让她下半辈子不愁吃喝,应该不会去报官,也不会寻短见。
自从开始钻研中医、命理、风水、奇门遁甲、紫微斗数等知识之后,他是比较相信“因果”的,所以一般不会多造杀孽,除非真的忍不住。
如果戾气太重,会影响修仙之路。
………………
李奕从小就喜欢看书,什么书都看,也很喜欢看各种各样的故事和歷史。
上至帝王將相、名將名女,下至三教九流、贩夫走卒,只要是正史、野史有记载的,他都喜欢看。
这次既然来水滸秘境游玩,当然要带几个美女回去,好好培养一下。
这年头,什么最重要?当然是人才!
在北宋末年,风云变幻,李师师和赵元奴,都是色艺双绝,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非凡的才艺,在歷史的画卷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赵元奴,並非出身名门望族,却凭藉自己的努力和天赋,在烟之地,崭露头角,成为北宋著名的歌姬。
她的名字,在京城中无人不晓,无人不知,与李师师並称为“京城双璧”,共同侍奉於宋徽宗左右,享受著无尽的荣宠与恩泽。
然而,赵元奴的生涯,並非一帆风顺。
靖康之难,金兵南侵,北宋王朝风雨飘摇。
靖康元年(1126年),为了凑齐金帅所勒索的巨额金银,尚书省奉钦宗圣旨,对李师师、赵元奴等曾侍奉皇帝的倡优之家,进行抄家。
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赵元奴从一个风光无限的歌姬,沦为身无分文的落魄之人。
在【水滸传】中,赵元奴的形象,被赋予更多传奇色彩。
宋江为了招安大计,曾亲自前往京城,想拜访赵元奴,希望通过她的关係,接近宋徽宗。
然而,因赵元奴身体不適,最终未能如愿。
这一情节,不仅展现了赵元奴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也暗示了她与宋徽宗之间,有著非同寻常的关係。
李师师,生於汴京,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聪慧与美丽。
她的名字,据说是在幼年时,被一位高僧所赐,寓意著她將拥有如师者般的智慧与庇护。
然而,命运多舛,她早年丧父,被迫流落街头,后被青楼的李妈妈收养,开始了歌姬生涯。
在青楼的悉心调教下,李师师学会了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並且培养出独特的气质与才情。
她在十五岁正式出道,以惊为天人的容貌和横溢的才华,迅速成为公子王孙竞相追捧的对象,在仕子官宦中也颇有声望。
无数文人墨客,爭相与之交往。
北宋著名词人,如张先、晏几道、秦观、周邦彦等,都曾为她写过诗词,讚颂她的美貌与才情。
当然,李师师最为人所知的,还是她与宋徽宗的那段传奇故事。
宋徽宗,这位嗜色如命的皇帝,儘管后宫佳丽三千,却依然对李师师情有独钟,时常微服私访,只为一睹李师师的芳容。
在李师师的陪伴下,他暂时忘却朝政的烦恼,沉醉於歌舞昇平之中。
而李师师,以其独特的魅力,贏得宋徽宗的宠爱与尊重。
在【水滸传】中,她是宋江等人试图受招安的关键人物。
燕青,这位文武双全、多才多艺的英雄,通过李师师的关係,成功面见宋徽宗,传达了梁山的招安之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