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喜欢(1/2)
姚澜有喜欢的人。
这事要倒推回六年前了。
那几年粮食紧张,姚家孤儿寡母,有一阵几乎到了断炊的地步。
有时候到了饭点,姚妈妈没办法,硬著头皮添水烧柴,看著锅里冒热气,感觉就不那么心慌了。
可是开了锅,却没有东西往里面下。
能吃的早就搜刮乾净了。
最困难的时候,只能咬牙回农村娘家打秋风。
所幸父母和哥嫂都心善,念著孤儿寡母可怜,总不至於让她们娘儿仨饿死。
有一次姚妈生病,姚澜和哥哥去外婆家拿口粮。
取了粮食,回去的路上,姚泓提出去后山挖点野菜带回去。
姚澜也跟著去了,想要帮忙多挖点。
结果哥哥带她去了后山一处窝棚。
那个破败的窝棚,居然住著人。
姚泓敲敲门,一个瘦弱的少年开了门。
少年瘦得跟麻杆似的,皮包骨头,两只眼睛显得格外大,在幽暗的窝棚里闪著幽光。
“国正。”姚泓压低声音叫了一声。
“阿泓,你来了!”少年见到姚泓,眼里绽出惊喜的光。
又看看他身后的女孩:
“这就是你妹妹?进来坐吧。”
进了屋,姚澜才发现屋里破木板床上,还躺著一个人。
脸色腊黄,已经瘦得跟纸片一样,盖著被子,几乎看不出来床上有人。
姚泓从怀里摸出两个小纸包,姚澜看到了,那是县医院抓西药时用的纸袋。
“药开出来了,但这种止疼片一次开不了太多,你先拿著,下次我再找人去开,爭取开出点消炎药。”
少年接过纸包,眼底的慟色几乎要溢出来。
“阿泓,谢谢你,希望还有下次,我感觉……撑不了多久了。”
他说得很艰难。
室內光线幽暗,两个少年相对无言,一阵沉默过后,姚泓拍拍那人的肩。
然后打开粮袋,用碗舀出一碗米,放进门口一个陶罐里。
又舀出半碗玉米面,倒进陶罐旁一个小小的白色布袋里。
姚澜的心都在滴血,这可是家里一个月的口粮啊!
哥哥居然分出了將近一半。她攥了攥自己手里的袋子,里面装著她最爱吃的地瓜干,外婆专门给她装的,她可不捨得分给別人。
“阿泓你干嘛,不用了,你家也没有口粮!”
江国正伸手去拦,不小心碗上掉下一点玉米面,他慌忙用手去接,都捧在手心里,又小心翼翼的都拍回袋子里。
“国正,你们也不能只吃野菜。你把你挖的野菜再给我装点,我们也尝尝鲜。上回我妈把野菜用盐醃了,很好吃,对吧澜澜!”
姚澜嘴上说著“嗯,好吃”,心里却在滴血。野菜能跟粮食比吗?
但14岁的她已经懂事了,哥哥这是在救人。
这人叫江国正,她听说过,是哥哥的同学,江家她知道的,以前住县委大院,全家下放。
没想到哥哥还跟他们有联繫。
江国正听到姚澜说话,扭头看著她,露出一个温和的笑。
14岁的姚澜,心臟猛得鼓动了一下,脸倏的红了。
江国正拉开门,去门外一个扁扁的竹筐里收拾了一筐晒乾的野菜,用草纸包起来:
“阿泓,这些是我前几天刚晒的。客套话我就不多说了,阿姨和妹妹爱吃,我下回就多晒点。”
交换完东西,兄妹俩就跟江国正道了別。
路上哥哥跟她说:
“澜澜,江家人不坏,我以前经常向国正借书,他从来不吝嗇。这世上的对错要学会自己去分辨,不要相信別人的说辞。”
那两年,妈妈腰不好,后来去外婆家取口粮的时候,她总是主动要求跟哥哥一起。
不单是帮哥哥分担一点。
她更期待看到那间小木棚,看到那双在黑暗中发著亮光的明亮眸子,看到那羸弱却把腰杆挺得很直的少年。
后来,少年变成青年。
每次见面,她都静静的跟在一旁,听哥哥和江国正谈尼采,谈叔本华,也谈数学和托尔斯泰……
认识江国正的第三年,那年秋天,哥哥病了一场,一直咳嗽,怎么也不好。
舅舅捎信说在山上挖了一些草药,她自告奋勇去外婆家拿。
拿了草药和口粮,她像以往一样,拐进了后山洼,小木棚静悄悄的。
她心头莫名的发慌,推门,里面一个人也没有。
上次来的时候,江父已经很不好了。
她往山洼东边走了走,果然在他常晾晒野菜的地方,看到了江国正。
他坐在一块石头上,叼著一根草棍,坐得像个雕像一样,一动不动。
两米开外,一座土堆拢起。
姚澜一下子明白了,这回的止疼片,是真用不上了。
她走过去,轻轻叫了一声:
“国正哥。”
青年转过头,努力扯出一个笑,欠身起来:
“你来了。”
他越发瘦了,脸上却没有任何悲戚之色。
用下巴指了一下土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