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宣战!(2/2)
这些报纸可是政府通知过来的。
上海啥地位?一帮无冕之王,会怕你一个外地人追诉?
“听说你们还要求展讯全球芯片销售均在中国法院裁定,且争议必须在bj知识产权法院管辖,这在国际公约上合理吗?”
“我们拒绝回答!”
金主任一边怒吼,一边匆匆转头回到车上,拉上了车门,掏出手机火急火燎地打电话。
“喂!真总!我们被上海的记者给堵了!我刚听说他们还联系了bj的媒体!”
那边传来沉声:“我已经知道了,马上召开董事会,你们先回宾馆休息,等待董事会的下一步决定。”
深圳,赛格58。
陈学兵暗戳戳准备了几天的进攻,在这个早晨打响。
任颖十点钟给他找来了几份当天发布的报纸打印稿。
《通信产业报》:《td现网性能白皮书》,行业权威定性技术争议。
《财经》:《展讯科技或将反诉大唐电信,技术霸权应不应该存在?》
《21世纪经济报道》:《实验室数据≠现网体验:展讯炮轰td商用化“皇帝新衣”》
《华商报》:《国产标准之殇:政策保护是摇篮还是牢笼?》
这些都不够犀利。
本次充当先锋的,是bj一家以冲突性、批判性叙事著称,擅长从民生视角切入公共议题,且绝不让赞助商失望的良心媒体。
《新j报》,用一篇大版面报道发起了冲击。
——《国产3g标准实测速率不足承诺一半,消费者恐成“小白鼠”?》
全篇分为四个板块。
1、民生痛点切入:用户体验对比
对比bjtd-scdma试验网与上海wcdma测试网的消费者体验:
“bj中关村td测试用户反馈,视频通话平均卡顿3次/分钟,而上海陆家嘴wcdma用户可流畅观看世界杯直播。”
匿名运营商人士称:“他们的td终端很容易发热,续航仅为wcdma手机的60%!”
2、数据质疑:
“大唐宣称td峰值速率1.6mbps,但奇点科技实测多场景均值仅0.5mbps,不足承诺值三分之一。”
bj邮电大学李教授接受采访时说道:“td的时分双工特性在城区多径环境下存在天然劣势,大唐对外口径过度夸大了技术成熟度,却又未能在最新的技术测试中证明。”
3、产业影响:
拖延发牌的成本或将转嫁消费者。
国产手机厂商陈某认为:“3g手机的技术迭代非常全面,若3g牌照继续延迟发放,国内相关配套技术得不到发展,3g手机的国产软硬件供应将被国外厂商甩在身后,厂商们将被迫采用大量国外供应,成本将由国内用户买单。”
据悉,信产部一直把国产3g通信标准寄望于大唐电信,由于大唐的研发不力,国产3g迟迟未得上马。
4、追问大唐主导地位的合理性:
投入百亿的“自主标准”,是否应优先保障技术可行性而非政治符号?”
对比韩国cdma发展史:“韩国政府1996年强制推广cdma,但2002年即转向wcdma,我国需避免重复代价。”
结尾设问:“我们是否需要用2008年奥运会通信风险,为单一技术路线买单?”
刁钻犀利的言辞,还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风格。
十分对得起陈总百万捐赠费。
这报纸还非常省心,除了引用一句陈学兵的原话,洋洋洒洒的两三千字,根本没用上陈学兵提供的其他数据,自己搞来了一堆大唐的黑材料。
但陈学兵看到这份报纸最后的几句话,皱起眉头骂道:
“妈的.明里暗里的指向wcdma,几个意思?不会是顺带收了其他人的钱了吧?”
“要不要我打个电话给他们问问?”任颖道。
“不用了。”陈学兵也知道这家媒体的尿性,摆了摆手道:“今天提到的这些情况信产部早就有数,再怎么打,也不可能放弃td的优先地位,无非是给大唐增加点压力而已,接下来就等大唐反击,我们再把掌握的技术逐一发布,让信产部看点狠活,给我们自己正名。”
说着,他手指叩了叩桌子:“我们是专利霸权的受害者,姿态上要被动,但反击要狠辣!对了,以奇点、展讯合作者的身份,把我们开发的手机系统的事情也宣布出去,就对标他们那套arena,全方位给他们下战书。”
任颖愣了一下:“昆仑也拿出来给展讯打舆论战?”
“嗯,他们不是前几年还合作了科泰世纪开发手机系统么?就说我们早就憋着劲在技术上全面反超大唐,研发手机系统很久了,借这个由头打个广告,我看正合适。”
陈学兵反复琢磨,觉得这其实是个好机会,一是提前宣传,二是把昆仑的诞生包装成一场技术对抗的产物,在西方眼里,攻击性也会低一些。
“可是昆仑现在还是linux的通用内核啊,我们直接宣传为系统.到时候会不会被质疑啊?”任颖皱眉道。
“看来你对这方面的学习还不如我,ui和应用框架等用户态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只是用了linux的底层硬件抽象层(hal),而且对hal的电源管理和进程调度、输入系统等都进行了修改,这个内核已经不是通用内核了,而是真正的手机内核,现在我们还在开发自己的软件开发工具包,这其实已经算是一个独立分支了,称之为系统,没什么问题。”
说着,从桌箱里拿出一部手机,摁亮了屏幕,放到桌上。
“一个手机系统的开发需要很漫长的过程.知道这款手机的系统叫什么吗?”陈学兵笑道。
任颖凑近看了看,摇摇头。
“好像.黑莓?又不像。”
她也在疯狂学习,有股安这个平台,见识越来越广,但仍然认不出来。
也不可能认出来。
这就是一台工程机,根本没有发布到市面上,是陈学兵让林斌找了好几个渠道才从htc搞来的。
“这个系统叫安卓。”陈学兵笑道:“已经开发了快三年,他们的创始人鲁斌很有想法,一开始想开发用于数码相机的操作系统,后来转向智能手机的领域,跟我们用的是同样的linux内核,做到现在,也就做成这样。”
这就是安卓如今的模样。
他们的创始人在苹果发布之前没有意识到触屏时代的到来,最近和htc联合测试的工程样品仍是基于键盘操作。
任颖拿在手里把玩了一下。
“同样的内核和我们的操作逻辑相差很大啊。”
“内核管的是运行,核心功能和操作逻辑在用户态,从使用linux,到兼容linux,再到替换linux,要经过数年的调整。”
“啊?”任颖惊了一下:“我以为你会把hal完全变更之后才发布呢!那根据linux的gpl许可,你对内核的修改是必须要开源的!”
编程她不太懂,但linux的开源规则她可是查过的。
“当然要开源啊。”陈学兵理所当然道。
“我们做了这么多东西,全都开源?”
“嗯。”
“ui也开源?”任颖感觉不可思议。
“那倒不用,ui和应用框架运行在用户态,通过进程通信和内核交互,没有直接链接gpl代码的东西是不需要开源的,我们可以无偿给别人使用,也可以随时叫停。”
“哦”任颖松了口气,随即可惜道:“那我们对内核做的这么多修改,直接开源给别人用?”
陈学兵笑道:“系统,从来就不是几个代码的竞争,成功需要一个庞大的应用生态,我们连这点好处都不给,怎么让开发者参与进来?开发者要刷机,要自由,我们不能给开发者制造障碍。”
“那手机厂商来抄我们修改的技术底层,自己开发ui怎么办?”
陈学兵神秘一笑。
“那可不是想抄就能抄的,商用和非商用,有很大的区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