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招兵买马(2/2)
陈学兵不禁笑了:“吴老师多心了,给你的钱哪有收回来的?也没有看不上,就是有点想抽他。”
吴老师也跟着笑了:“顶级的交易员在市场里待久了,性格都怪,有的闷,有的不会说话,不过这种市场里淘汰出来的野生交易员往往比那些名校硕博培养出来的交易员更有能力……你多见谅。”
陈学兵听着点点头,觉得“野生交易员”这个说法有意思,侧脸看了看他。
“吴老师以前也是从事金融的?你是在新快报任职还是…活动顾问?”
“哦,我工作就在新快报!以前在证券公司上过班,证券公司营业部取消,我也不想去上海总部等安置,正好新快报开了金融服务板块,我大学学的又是新闻专业,就来了这边了。”
吴老师这段时间跟陈学兵接触熟了,感觉这位年轻的陈总性格爽直,说话也没了太多忌讳。
陈学兵听到他的经历,也来了点兴趣,打量起他来。
“吴老师,这么多天了,还不知道你全名呢。”
“哦,吴自胜!”
吴自胜立马从衬衣兜掏出一张名片给陈学兵。
职务是「金融栏目组编委」。
报社的编辑委员会和机关单位管人事的编制委员会是两码事,报社编委大多时候就是个虚职,说白了就是编辑,要是个主编,副主编之类的官,就会印上具体职位了。
“吴老师以前在证券单位上班,考过证吧?”
“那是当然。”吴自胜从这话里闻到了一丝别样的味道,有些主动道:
“证券从业资格证,投顾资格证,基金从业资格证,我都有,那时候就时兴考这些,可惜基金方面的知识很久没接触,得重新学了。”
「重新学」。
这三个字可以打重点。
求职意味可谓相当强了。
陈学兵也不装傻:“吴老师,我确实有创立私募基金的想法,也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不过…”
吴自胜没急着接话,陈学兵打量了他一眼,接着道:
“我看你也就四十左右吧?正是拼的时候啊,我们国家的基金元年是98年,第一版《基金法》去年才开始实施,这是个年轻的行业,有没有兴趣往更高的方向学习?对了,你英语怎么样?”
吴自胜这会听懂了,对方是嫌从业资格证不够,让他继续考证。
“英语…还行吧,我有几个外国朋友…”
“哪个学校毕业的?”陈学兵接着问道。
“哦,我是兰州大学86届毕业,陈总你的意思是…”吴自胜都被问得有点毛了。
陈学兵脸上有了笑容。
以前他不知道大学排名,现在可了解了不少。
兰州大学是老牌的重点大学,现在又是985加211的双一流大学,也算是王牌大学生了。
前两个公司的整体文化水平都被他那帮兄弟拉得有点低,所以这次他是打定主意要打造一个高学历公司,招人的时候他总得问问学历。
而且金融行业嘛,这方面多少带点攀比的。
吴自胜这人接触下来还算不错,不卑不亢,进了嘴的钱还愿意吐出来,懂英语,又有金融加报媒的行业经验,他很满意。
“吴老师,不是我苛刻啊,只是这个时代的浪潮太快,我对未来的打算呢,不止要向二级市场发展,也要向一级股权投资探索,需要的是具备多方面能力的管理人才,我觉得你是具备管理潜质的,如果你愿意继续学习专业知识,我想邀请你来我这里,共同成长。”
吴自胜听到这话,知道接下来轮到他发问了。
“陈总,之前我听你说,你这应该是个股票工作室吧?你们的资金玩得起私募?”
“哦,这你不必担心,目前1200万只是试水资金,也是我们自有资金的一部分,很快就会有7000万的募资进来。”
洪永强给陈学兵画的饼,陈学兵加了点盐,撒了把葱又塞给了吴自胜。
“哦?已经确定有投资进来了?”
吴自胜眼睛一亮,张着嘴巴还想要。
陈学兵化身神笔马良。
“吴老师,不瞒你说,我们的第一笔试水资金前已经达到120%的年化收益,7000万只是第一笔,接下来的资金将是源源不断的。”
两个月20%嘛,这么平均下来,年化120%,没毛病吧?
“百分之120?”吴自胜不敢置信,欲要发问。
陈学兵一抬手:“资金问题你不必担心,我只跟你谈待遇,你工资应该不到三千吧?我给你六千,年底至少有两个月工资基数的奖金,工资逐年上涨10%,cfa(特许金融分析师),frm(金融风险管理师),cqf(量化金融分析师),你考出一个,工资给你翻一倍。”
他不晓得这样的工资在金融行业算不算很高,但招人这件事不仅看经历、能力、资质,还得看性格和眼缘。
另外,高学历的年轻人才好找,岁数大点的可不好找。
他不是玩初创,是奔着集团去,公司不能全是一帮年轻人。
80年代的大学生弥足珍贵,吴自胜有40岁的阅历,也有学历,他需要这样一个懂金融的“老人”作为公司的沉稳担当。
当然,吴自胜恐怕不够专业,还要给他继续学习冲刺的动力。
吴自胜喉头动了动。
陈学兵给他的条件是高,也并不是非常高,但不知从何处刺了一下他沉睡已久的灵魂。
已经很久没有人这样要求过他了。
以前他刚入证券行,也曾憧憬过未来发展,幻想过成为西装革履的行业精英,可社会不停消磨他的棱角,不需要他如何燃烧。
燃烧也无用。
他逐渐承认自己老了。
可今天,有个人忽然就对他提出了这样那样的要求,让他这个开始习惯喝茶看报纸等退休的人重新奋发起来。
他有些激动,也有忐忑。
“陈总,我都41了,还能……你也说了,中国基金业刚刚兴起,我怕……”
忐忑都在没说出口的话里。
他怕一旦详细说出来,就显得自己穷得太具体。
陈学兵很能理解,因为他曾经就是忐忑的一员,吴自胜三言两语一开口,他感同身受。
于是他笑着撕开一包酒店赠送的麦斯威尔速溶咖啡,用烧好的热水化开,递给吴自胜。
“喝一杯咖啡,换个口味而已,有什么难的?你们80年代的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不过那时候的中国没给你们这么多机会,如今时代到了,你并没有老,还能拼一把,这就是幸运。”
说罢,拍了拍吴自胜的背。
“不要辜负。”
吴自胜的心跳已经好多年没有这么快,他怔怔看着那个年轻人端着杯茶走到刘增铖背后,神态轻松地端详别人操作数百万资金的模样,竟跟他曾经梦想中的自己何曾相似。
他捏紧杯子,抿了一口滚烫的咖啡,感觉烫的不是嘴,是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