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 第231章 陈铭在延安

第231章 陈铭在延安(1/2)

目录
好书推荐: 抗战:无敌编制系统 无限进化:游戏高手?我们有救了 朕都亡国了,千古一帝系统才来? 重生78被换亲,高冷知青日日拉窗帘 我唱首红歌,你们怎么还红温了? 武技自动修炼,我速通高武 996的福报从每天100万开始 遗孤归来:斩尽一切敌 七月半,鬼娶亲 黄金家族,我带蒙古铁骑横扫亚欧

第231章 陈铭在延安

一周时间里,赤峰地区的崇山峻岭间,到处都是日军搜寻的身影。

四个步兵大队加上数千伪军,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在山林里乱撞。

可先遣队就像人间蒸发了一般,别说人影,连一丝活动的痕迹都没留下。

佐藤坐在指挥部里,每天收到的汇报都是“未见八路踪迹”,气得他拍着桌子大骂,却连先遣队的衣角都摸不到。

找不到先遣队,鬼子的怒火无处发泄,便想把气撒在老百姓身上。

可当他们气势汹汹地赶到先遣队活动过的村子时,却发现村里早已空无一人。

家家户户的门窗都用木板钉好,院子里干干净净,连一点粮食都没留下。

原来,刘腾杰早就料到鬼子会报复老百姓,早在反扫荡开始前,就安排支持先遣队的老乡们往深山转移。

之前剿匪缴获的粮食、衣物足够多,再加上山里有野菜、野果,老乡们的生存根本不成问题。

不仅如此,刘腾杰还带着战士们在鬼子可能经过的路上,布置了密密麻麻的陷阱和诡雷:

有的在草丛里埋了触发式手榴弹,一踩就炸;

有的在树干上绑了削尖的木头,鬼子一碰就会掉下来;

还有的在必经之路上挖了深坑,上面铺着树枝和落叶,不知情的鬼子一脚踩空,就会摔得粉身碎骨。

鬼子在山里搜了几天,不仅没找到先遣队,反而被陷阱和诡雷搞得人心惶惶。

有个小队的鬼子,刚走进一片树林,就踩响了两颗手榴弹,当场炸死三人、炸伤五人;

还有一股伪军,想抄近路进山,结果掉进了深坑里,爬了半天才爬出来,个个摔得鼻青脸肿,有些骨头都露出来了。

这种情况下,鬼子又得分出士兵照顾这些伤兵。

负责搜索的凌厉进一步下降。

短短一周,鬼子就因为陷阱和诡雷伤亡了两百多人,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更关键的是,老天爷也站在了先遣队这边。

连续几天的大雨,把山里的路浇得泥泞不堪,河水暴涨。

原本能通行的小桥被冲垮,汽车根本开不进山里。

鬼子这次出动得太匆忙,没准备足够的物资,后勤运输又被冲毁的道路和桥梁阻断,士兵们连饭都吃不饱,有的甚至只能啃压缩饼干充饥。

种种因素迭加,鬼子再也撑不下去了,佐藤只能咬牙下令:结束扫荡,撤回据点。

可等待佐藤的,不是安慰,而是关东军司令部的严厉斥责。

“八嘎!你说土八路有三千人以上,怎么可能连踪迹都找不到?”

司令部的电报里满是怒火。

“从扫荡中发现的痕迹来看,这股土八路最多只有五六百人!

你居然谎报军情,还损失了大半个大队,你的指挥能力在哪里?”

鬼子扫荡时找到八路的痕迹来看,土八路的人数并不多。

五六百人和三千人以上留下的痕迹完全是两个等级。

鬼子在扫荡时,也从一些投降的汉奸和土匪口中得到了佐证,终于摸清了先遣队的真实兵力。

确实只有五六百人,大约一个营的规模。

这下,佐藤的“罪过”更重了:

派一个大队加两千多伪军,去围剿一支五六百人的部队,结果不仅没消灭对方,反而被对方消灭了大半兵力。

连大队长都被活捉,这简直是关东军的奇耻大辱(幸存的鬼子佐证)。

佐藤被骂得狗血淋头,差点被撤了职,最后只能灰头土脸地留在承德,再也不敢提“剿灭土八路”的事。

赤峰的战火暂时平息,视角回到在延安的陈铭处。

陈铭六月底从晋北出发,一路翻山越岭,大约七月十号抵达了延安。

刚到延安,他就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

道路两旁站满了人,有穿着军装的战士,有戴着眼镜的干部,还有提着篮子的老乡,个个脸上都带着笑容,朝着他挥手。

更让陈铭惊喜的是,他的老师居然亲自站在人群最前面,手里还拿着一条崭新的毛巾。

自从苍云岭之战负伤回延安养伤学习后,陈铭因为战事繁忙,回延安的次数屈指可数。

而这一次,他是带着“打下大同”的赫赫战功回来的。

大同可是日军重兵把守的军事重镇,能从鬼子手里把它夺下来,在整个根据地都是件大喜事。

现在的陈铭,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干部,而是根据地人人敬佩的英雄。

不知道有多少战士和同志,都想亲眼见见这位“能打硬仗”的指挥员。

陈铭受到了极高规格的接待。

住的是窑洞,吃的是白面馒头,每天都有干部来探望。

他心里清楚,这份待遇不是给“陈铭”个人的,而是给所有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奋斗的革命同志的。

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在前线流血牺牲的战士们。

刚到延安的几天,陈铭忙得脚不沾地。

他先是去拜访了非常关心他的首长们,汇报了晋北根据地的情况和大同战役的细节。

接着又接受了报社记者的采访。

在独立支队根据地时,为了保密,只有党直接领导的报社能采访他。

可到了延安,无数家报社的记者都涌了过来,有的问他大同战役的战术,有的问他在敌后作战的经历,还有的想知道他的个人故事。

最忙的两天,陈铭从早上一直忙到深夜,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他笑着跟身边的警卫员大彪说:

“这比在前线指挥打仗还累啊!”

忙完这些,陈铭终于能静下心来,开始学习。

每天早上,他跟着其他学员一起出操、上课,听老师讲马克思主义理论,讲革命形势,讲党的政策。

他听得格外认真,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

他知道,现在多学一点,将来回到前线,就能更好地指挥部队,更好地为革命奋斗。

陈铭的老师对他更是倾囊相授,不仅详细讲解知识,课后还会单独找他谈话,把自己多年的革命感悟和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他。

在那个年代,“老师”二字的分量远超现在。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刻在每个人的骨子里。

陈铭对自己的老师充满了敬重,无论是工作上的问题,还是思想上的困惑,都会主动向老师请教,而老师也把他当成自己的弟子一样培养。

学习的日子过得飞快,转眼之间,陈铭的课程进度就过半了。

可就在这时,一件让他哭笑不得的事找上门来。

首长们开始关心他的个人问题了。

“陈铭啊,你今年都快三十二了,怎么还是光棍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青简史记 史上最强驸马爷 帝国大闲人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