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 第223章 伪军:不想吃紫蛋和泡蛋

第223章 伪军:不想吃紫蛋和泡蛋(2/2)

目录
好书推荐: 抗战:无敌编制系统 无限进化:游戏高手?我们有救了 朕都亡国了,千古一帝系统才来? 重生78被换亲,高冷知青日日拉窗帘 我唱首红歌,你们怎么还红温了? 武技自动修炼,我速通高武 996的福报从每天100万开始 遗孤归来:斩尽一切敌 七月半,鬼娶亲 黄金家族,我带蒙古铁骑横扫亚欧

太原第一军司令部内,司令官岩松的状态却一日比一日差。

这段时间内,他仿佛苍老了十几岁,原本挺直的腰杆变得佝偻,眼神也失去了往日的锐利,整个人看起来垂垂老矣。

他看着桌上的战报,眉头拧成了死结。

晋省的八路军确实没有发动大规模进攻,可那些“小打小闹”的骚扰,却比大战更让他头疼。

今天是某个炮楼被围,明天是铁路被拆,后天又是公路被挖。

八路军显然是吃准了日军主力被太平洋战场牵制,无法及时增援,才敢如此肆无忌惮地折腾。

更让他心灰意冷的是,他主导的“伯计划”彻底破产了。

这个计划原本想拉拢晋省的地方势力“岩长官”,借助其力量对抗八路军。

但岩松被岩长官骗了一批装备,得到装备后岩长官直接变卦。

岩松直接成了笑柄。

如今第一军连自身都难保,接连在吃败仗,连报复回来都做不到。

除非第一军能突然爆发,扫清晋省的八路军,重新掌控战场主动权。

但显然不可能。

单是一个独立支队,就足以让他焦头烂额,哪怕赌上第一军的所有精锐,他也没有“一战必胜”的信心。

但真正压垮岩松的,并非军事上的失利,而是仕途的崩塌。

由于他在晋省的无能表现,军部已决定将他调离第一军司令官的职位,转而任命他为“军事参议官”。

这个职位是天皇的军事顾问,实则却是个没有任何兵权的虚职,说白了就是“冷板凳”。

更让他难堪的是,同期担任军事参议官的人,平均年龄已经 68岁。

而他今年才 59岁,却要提前“养老”,军中早已有人私下嘲讽他“无能早退”。

对岩松这种一生钻营权术、视权力为生命的人来说,失去兵权比直接被枪毙还要难受。

他坐在空荡荡的司令部里,看着墙上悬挂的“武运长久”匾额,只觉得无比讽刺。

曾经的野心和抱负,如今都成了泡影,只剩下无尽的失落和绝望。

独立支队根据地的指挥部内。

陈铭坐在椅子上,指尖夹着一支钢笔,正逐行审阅着各部队上报的战报。

某连在昨夜拔除了日军的一个哨所,缴获步枪五支、子弹两百余发。

民兵小队成功截获日军运输队的粮食二十石,俘虏伪军三名。

特支的坦克大队完成了山地适应性训练,命中率较上月提升了 15%……

每一项战果都透着部队的活力,陈铭的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

他将最后一份战报迭好,在封面写下“已阅”二字,随后站起身,伸了个大大的懒腰。

久坐带来的腰背酸痛随着舒展的动作渐渐缓解,他活动了一下手腕,目光转向守在门口的警卫员王大彪,笑着问道:

“大彪,贾工的父亲贾伯韬最近怎么样了?”

提起贾伯韬,陈铭的眼神里多了几分重视。

这位从德国回来的炸药专家可是真正的“大拿”,不仅理论功底深厚,还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兵工厂里不少年轻工程师都盼着能多跟他学几招。

自贾伯韬来到根据地后,陈铭就打定主意要把他留下。

王大彪挠了挠头,脸上露出几分笑意,回答道:

“您还真问着了。贾老先生最近可没怎么往兵工厂跑,倒是天天围着贾主任转。

听兵工厂的同志说,他好像在给贾主任张罗着婚事呢。”

“张罗婚事?”

陈铭愣了一下,随即挑了挑眉,有些意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贾工今年已经二十五岁,在这个年代算得上是“大龄青年”,作为父亲的贾伯韬操心儿子的终身大事,也合情合理。

“没错,”王大彪点点头,补充道。

“不过贾老先生现在的活动范围和对外通讯都还有限制。

听说他正琢磨着找政委申请,想跟以前在北平的老熟人联系,看看能不能给贾主任介绍个合适的姑娘。”

陈铭走到桌案前,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发出“笃笃”的声响。

他心里很快就摸透了贾伯韬的心思。

这位老专家在德国待了大半辈子,思想里还是有些传统观念,觉得儿子成家立业才算“安稳”。

如今他担心自己的儿子在未来可能会牺牲,在改变不了儿子想法的前提下,他想要提前做准备。

说白了,就是觉得“大号已经定型,便想着让“大号造个小号(孙子)”,把贾家的香火续上,也算是在根据地彻底“安家”的一种信号。

想到这里,陈铭忍不住笑了笑。

但贾工的身份特殊,贾父的想法注定难以实现了。

他的婚姻可不仅仅是“个人私事”,还涉及到保密安全。

贾伯韬想从北平找“大家闺秀”,先不说那些姑娘是否愿意来艰苦的根据地。

单是背景审查这一关就很难通过,他的想法注定难以实现。

不过,贾伯韬的举动倒是给陈铭提了个醒。

“咱们的被服厂不是准备搬迁嘛,待会儿提醒我一下,找后勤部李部长讨论,看看能不能搬到兵工厂附近。”

陈铭朝着王大彪开口问道。

王大彪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立刻立正回答:

“是!”

他心里犯嘀咕:被服厂搬去哪里不都一样?

怎么非要靠近兵工厂?

陈铭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笑着解释道:

“你想想,被服厂的女工多,少说也有数百,很多是十七八到二十出头的姑娘,都是读过书、思想进步的好青年;

而兵工厂呢,绝大多数都是男工,除了工程师就是技术工人,年龄跟女工们也差不多。

把两个工厂搬得近一点,平时组织个篮球赛、文艺汇演;

或者让他们一起参与田间劳动,不就能让年轻人多些接触的机会?说不定就能擦出点火。”

“咱们搞根据地建设,不光要让大家有饭吃、有枪扛,还得关心大家的生活,这叫‘人为关怀’。”

王大彪这才恍然大悟,忍不住点头:“还是领导您想得周到!

这么一来,兵工厂的小伙子们也不用天天围着机器转,说不定真能成几对。”

他顿了顿,想起后世的一些做法,继续说道:“这就跟以前钢铁厂附近总要建纺织厂一个道理,都是为了让工人能就近找到对象,安下心来工作。

陈铭笑着说道:“贾老先生想给贾工找‘大家闺秀’,可那些姑娘未必懂贾工的工作,也未必能适应根据地的生活。

咱们根据地的女青年就不一样了,她们知根知底,思想进步,还能理解贾工搞研发的辛苦,跟贾工站在一条战线上。

要是能给贾工找个这样的优秀进步女青年,不比那些娇生惯养的大家闺秀好?”

说到这里,陈铭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

等被服厂搬过去后,可以让后勤部和兵工厂联合组织几次联谊活动,既能解决年轻人的婚姻问题,又能增强两个工厂的凝聚力。

这就跟钢铁厂附近总要建纺织厂一个道理,都是为了让工人能就近找到对象,安下心来工作。

至于贾工的婚事,或许可以从被服厂的女干部里物色合适的人选。

毕竟都是为根据地建设出力的同志,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才能长久。

“行了,你先去通知李部长,下午三点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陈铭拍了拍王大彪的肩膀:

“顺便再去兵工厂那边问问,贾老先生最近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咱们能解决的就尽量解决,别让他觉得受了冷落。”

“好嘞!”

王大彪应声而去,脚步都轻快了不少。

陈铭则重新坐回桌前,拿起被服厂的搬迁计划书,开始琢磨具体的选址。

既要靠近兵工厂,又要保证安全,还得有足够的场地扩建,看来得好好跟李部长商量商量才行。

ps:今天心态有些炸裂,我不知道养鱼池不能一次投太多饲料。我想着给鱼儿们多吃点长得快,结果午觉醒来,一大个鱼池全废了,鱼儿们全都缺氧死了。难受,半个月的努力全废了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史上最强驸马爷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青简史记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帝国大闲人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返回顶部